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胃疾病 > 胃炎 > 慢性胃炎
编号:10443683
慢性胃炎的中药治疗探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4年第3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4)03-0248-02

    从应用以特别疗效中药为主药治疗慢性胃炎入手,探讨其治疗慢性胃炎的应用价值。研究结果表明,应用以特别疗效为主药之中药治疗慢性胃炎疗效好,复发率低。慢性胃炎以胃脘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表现,中医称之为“胃痛”或“胃脘痛”。病因多为情志不舒,郁怒伤肝,木不疏土;或饮食不节,酒食过度,直伤脾胃;或素体禀赋不足,加上外邪相干所致。本病病机复杂,总以脾胃功能失调为主,或热证,或寒证,或实证,或虚证,或兼气滞,或兼血瘀,或兼痰湿。病情缠绵,难以根治。每遇饮食不节,情志内伤而诱发。现已证实,幽门螺杆菌为慢性胃炎的病原菌。目前西医无特异性的治疗。为提高疗效,笔者在临床中选用对慢性胃炎有特别疗效的中药为主药,如蒲松英、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北芪、蜥蜴等,结合辨证论治,取得较好疗效。现结合病例简述如下。

    1 从“热”论治

    1.1 主证 胃脘灼痛,胀闷,口苦粘腻,泛吐酸水,舌红苔黄腻,脉弦数。病因病机:情志不舒,郁怒伤肝,脾胃不和,气机不调,升降失常,湿热中阻。治则:疏肝解郁,清热化湿,和胃止痛。方药:以有特别疗效的蒲公英或白花蛇舌草、半枝莲为主药,合柴胡疏肝散加减。
, 百拇医药
    1.2 典型病例 患者,男,34岁,于1993年6月20日入院。患者胃脘疼痛4个月,服西药无效,胃镜检查确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证见胃脘胀痛,痛边胸胁,按之剧痛,嗳气太息,纳差口苦,心烦易怒,咽干不渴,溺黄便滞,舌质暗红,舌苔黄腻,脉弦滑。用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半枝莲为君合柴胡疏肝散治疗2周,诸症消失,继以白花蛇舌草、半枝莲伍香砂六君子汤及疏肝利胆之品调治半月痊愈。随访3年,未见复发。

    1.3 蒲公英辨证治疗慢性胃炎 支氏报道 [1] “重用蒲公英辨证治疗慢性胃炎”,总有效率92.5%。罗氏报道 [2] :“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治疗慢性胃炎87例”,治愈率89.7%,有效率100%。

    按:蒲公英清热利湿不伤阴,可使湿热得清,痰瘀得化。现代药理研究蒲公英含葡萄糖、蒲公英素、蒲公英醇、肌糖、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等多种元素,对幽门螺杆菌有杀灭和抑制作用,可使胃粘膜损伤修复,炎症消除。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有化瘀消肿,清热解毒,即消除炎性水肿,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清除胃粘膜的炎性介质和毒素,加速粘膜伤的修复,使粘膜糜烂出血消失,特别是使萎缩性胃炎的苍白粘膜向桔红色转化,腺体增加等有关。故在重用上药的基础上,结合辨证论治,就能收到特别的疗效。
, 百拇医药
    2 从“虚”论治

    2.1 主证 胃痛隐隐,泛吐清水,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纳呆食少,舌质淡苔白腻,脉虚弱。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脾虚则外邪内阻,气血郁滞,升降功能失司,运化功能失常。“脾旺不受邪”,“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治则:“寓补于消,标本兼顾”,使虚弱之脾胃得以振奋,上下气机得以条达,继之水湿化,瘀血通,则诸症自除。方药:以有特别疗效的北芪为君,伍六君子汤加减。

    2.2 典型病例 患者,男,32岁,2001年4月3日诊。患慢性胃炎多年,经中西药物治疗,时好时作。胃脘时时觉冷,喜温喜按,面色无华,大便不实。舌淡、苔白,脉沉缓少力。证属中阳不足,寒毒内阻。治当扶中托毒。处方:重用北芪60g,加桂枝、毕澄茄各10g,干姜9g,白芍、红枣、党参各20g,鸡内金15g,木香10g,炙甘草10g,陈皮、砂仁(后下)各6g14剂,日1剂,水煎服。二诊时胃脘冷痛明显好转,精神转佳,原方续进14剂,胃脘冷痛已消,上方去干姜、毕澄茄,续14剂,停药1周,再服14剂,如此治疗3个月,症状未再复发。
, http://www.100md.com
    2.3 黄芪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 魏氏等报道 [3] “黄芪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临床研究”结果,治疗组Hp转阴,症状减轻,炎症减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按:北芪,性温味甘,益元气,温三焦,壮脾胃,生血生肌。可补中益气,治气虚乏力,脾虚泄泻及一切气衰血虚之症;用于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现代医学认为,黄芪能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对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有明显的增强作用;能增加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对抗体生成有明显促进作用;可促进正常人和病人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对干扰素系统有明显的刺激和诱生作用,因而可使人体细胞生理代谢增强,调节人体内环境以杀灭幽门螺杆菌,促进胃粘膜炎症修复,使上消化道症状得以改善。

    3 从“瘀”论治

    3.1 主证 胃痛如针刺,痛处固定,舌质暗或有瘀斑点,脉沉弦或细涩。病因病机:胃为六腑之一,其生理特点是实而不能满,以降为顺,以通为用。其病理特点为瘀滞不通,不通则痛,尤其是慢性病患者,久病入络,久病必瘀。胃脘痛虽有寒邪、食滞、气滞、郁热、阴虚、脾胃虚寒、痰湿郁滞等不同证型,但每一型都有瘀滞不通的特点,且临床上往往不呈简单病型,而是虚实并见,寒热错杂,相互转化。故治疗胃脘痛必须从“瘀”论治。治则: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要着眼一个“通”字。方药:以有特别疗效的蜥蜴等为君药,伍丹参饮、失笑散加减。
, http://www.100md.com
    3.2 典型病例 患者,男,40岁。剑突下疼痛反复发作6 年余,疼痛以饥饿时为甚,伴有脘腹胀满,嗳气泛酸,纳差。剑突下轻压痛,舌暗红苔蒲黄,脉弦数。在某市医院行电子胃镜检查,提示为:(1)慢性浅表性胃炎;(2)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经多方治疗效果不佳而来诊。中医诊为胃脘痛气滞血瘀型,治以理气止痛,活血化瘀,佐以和胃止酸之法。处方:蜥蜴6g(冲服),丹参30g,檀香(后下)6g,柴胡12g,香附9g,法夏12g,吴茱萸2g,黄连6g,蒲公英30g,甘草6g,海螵蛸15g,白芍12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3剂后,疼痛消失,饮食增加,唯时有嗳气。煎方加减,继服30余剂,诸症消失。随访1年余未复发。

    3.3 从瘀论治慢性胃炎 徐氏报道 [4] “慢性胃炎从瘀论治48例”,总有效率为95.83%。朱氏等报道 [5] :“蜥蜴治疗胃粘膜病变临床新用”,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按:蜥蜴以异名始见于《本经》,原名为石龙子,另外该书还载有山龙子、守宫、石蜴、泉龙、猪婆蛇、五村棍、四脚蛇等异名。民间还称之为马蛇子、麻蛇子或马舌子(《东北动物药》)。宁夏俗称“沙朴朴”。《本经》中认为,蜥蜴“咸寒,有毒”。多数医家认为具有破结利水、消瘿散结(《中药大辞典》)的作用。朱氏等 [6] 认为有:(1)活血化瘀:增进胶原及钙代谢,促进骨折愈合;(2)镇定作用:可抑制癫痫发作;(3)解毒作用:可治疗乙肝及结核病,杀灭乙肝病毒及结核杆菌;(4)抗癌作用;(5)修复作用:可治疗慢性窦道及结核漏;(6)免疫抑制作用:可治疗红斑狼疮,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支元林.重用蒲公英辨证治疗慢性胃炎.山东中医杂志,1999,18(9):406.

    2 罗开云.白花蛇舌草、半支莲治疗慢性胃炎87例.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2000,8(2):116.

    3 魏海燕,魏玉涵.黄芪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临床研究.中国药业,1998,7(10):62.

    4 徐启彦.慢性胃炎从瘀论治48例.中国民间疗法,1999,5(5):14.

    5 朱西杰,杨利侠,梁岩,等.蜥蜴治疗胃粘膜病变临床新用.山西中医,2003,19(2):48.

    6 朱西杰,杨利侠,梁岩.蜥蜴临证辨析.山西中医,2002,18(4):15.

    作者单位:516005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第二人民医院

    (编辑曲 全),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胃疾病 > 胃炎 > 慢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