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脑心综合征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疾病后脑心综合征(BHS)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方法 对14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合并BHS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BHS发病率为35%,90%BHS患者于发病后数小时~1周内发生。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BHS明显高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P<0.05);脑干及基底节区病灶合并BHS明显高于脑叶病灶(P<0.01)。BHS心电图主要表现为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心肌酶谱异常率为45%,55.7%合并低钾血症和或低钠血症。死亡率为30%,明显高于未合并BHS的脑卒中患者13.8%(P<0.05)。结论 BHS发生脑血管疾病类型与部位、低钾低钠因素有关,预后较未合并BHS患者差。其发病机制可能为脑血管疾病导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神经体液功能紊乱有关。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脑心综合征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4)03-0232-03
, http://www.100md.com
急性脑血管疾病常合并心脏损害,由于其病情危重,死亡率高,因此受人关注。我院2000年6~2001年6月收治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共400例,其中诊断脑心综合征(BHS)219例(54.8%)。为探讨BHS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00例,男234例,女166例。年龄35~80岁,平均65.3岁。病程0.5~96h,平均27h。其中脑梗死220例,占55%(脑梗死组)。脑出血140例,占35%。蛛网膜下腔出血40例,占10%(脑出血组)。所有入选病例诊断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且患者本人及家属均否认既往有心脏病史和心 律失常及心电图改变。
1.2 检查方法 患者入院后即进行心电图检查,异常者于入院后3、5、7天复查心电图,以后每周复查心电图,其中67例行24h时动态心电图。患者入院后2~4h内采血检测心肌酶谱和血电解质。
, 百拇医药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 2 检验。
2 结果
2.1 心电图改变 见表1~2。
表1显示脑出血组与脑梗死组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χ 2 =10.05,P<0.05)。说明急性脑血管疾病的BHS发生与疾病类型有关,出血患者较缺血患者更易出现BHS。
表1 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心电图异常频率关系
表2 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病变部位与心电图异常频率关系 例(%)
表2可见左、右丘脑基底节病变,脑干病变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心电图异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 2 =0.19,P>0.05)。但上述病变部位的心电图异常率与左、右大脑皮质脑叶病变心电图异常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 2 =4.10,P<0.01)。
, http://www.100md.com
2.2 实验室检查结果 本组心肌酶谱异常63例(45%),AST、LDH、CK有2项以上异常者28例(20%),CK-MB升高8例(5.7%)。合并低钾血症和(或)低钠血症78例(55.7%),其中低钾血症52例(37.1%)(2.27~3.5mmol/L),低钠血症47例(33.6%)(124~133mmol/L),二者均异常36例(25.7%)。
2.3 预后 140例BHS患者死亡42例(30%)。分别死于心功能衰竭22例(52.4%),心律失常17例(40.5),脑疝3例(7.1%)。死亡率明显高于同期未合并BHS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3.8%)(P<0.05)。
3 讨论
3.1 BHS发病率 急性脑疾病发生BHS发病率目前各家 报道不一,其中脑梗死为25.86%~73%,脑出血为55.7%~90%,蛛网膜下脑出血为73.4%~94.7% [1,2] 。本组合并BHS发病率为54.8%,其中脑出血发病率(64.4%)最高,其次为蛛网膜下脑出血(62.5%)、脑梗死(46.8%),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率较文献报道稍低。其原因可能为BHS临床诊断标准不易掌握,各家对BHS入选标准不一有关。
, 百拇医药
3.2 BHS临床特点 (1)BHS发病时间:文献报道急性脑血管疾病BHS发生多在病后1周内 [3] 。本组140例BHS中134例(95.7%)在发病后数小时~1周内发生与文献报道一致,这可能与急性期脑水肿高峰期大多出现在1周之内有关。(2)BHS发病部位:本组资料表明急性脑血管疾病后出现BHS,与组织损害部位有关,愈靠近基底节丘脑及脑干的病变愈易发生BHS,而周边脑叶BHS发生率降低。即深部脑组织的BHS发生率明显高于脑叶,与孙新芳 [4] 报道一致。左、右两侧病变对BHS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3)心肌酶谱异常:文献报道急性脑血管疾病中患者心肌酶谱均有不同程度增高,以脑出血最明显,本组近一半异常。(4)BHS预后:有文献报道BHS死亡率高达66.7% [5] ,本组死亡率30%,较文献报道为低,BHS死亡原因以心功能衰竭及心律失常为主,本组分别为52.4%和40.5%。高于同期急性脑血管疾病中未合并BHS死亡率13.8%。(5)本组心电图改变所见:缺血性改变为29.5%,心律失常13.3%,传导阻滞6.5%,其它异常心电图5.8%,也以心肌缺血和心律异常为多见,与文献报道相符。
, http://www.100md.com
3.3 BHS发生机制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合并BHS发生机制可能与丘脑下部、脑干网状结构边缘系统植物神经中枢功能失调,神经体液调节紊乱有关 [3] 。脑干丘脑本身病灶及其邻近部位如基底节区卒中后缺血、缺氧导致脑水肿,直接或间接地损害脑干及丘脑下部,导致血管神经受损 [6] 。本组研究脑出血组BHS发生率明显高于脑梗死组。可能与脑出血常有颅内压增高,颞叶沟回或延髓心血管中枢受压,从而影响对心脏调节。蛛网膜下腔出血则血性脑脊液及炎症介质刺激脑边缘叶,通过神经纤维联系,刺激下丘脑—延髓心血管中枢。而缺血性急性脑血管疾病无血肿压迫,脑水肿常为局限性,因而对植物神经中枢的刺激远不如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心肌损害发生率亦较低 [7,8] 。急性脑血管疾病引起的BHS易被临床忽视,应及时发现,动态观察,采取综合治疗,避免加重心脏负担和血容量不足,必要时采取心脏保护措施。
参考文献
1 曾红科,叶珩,孙诚.脑心综合征145例临床分析.广东医学,1999,8:164.
, http://www.100md.com
2 齐宝 金均 ,王素秋.老年人脑心综合征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首都医科大学报,1999,3:192.
3 赵明伦.脑血管疾病的抢救与康复.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22-223.
4 孙新芳.急性脑梗塞心电图异常的讨论.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6,12:186.
5 郭玉璞,王文志,李允德,等.中国脑血管疾病治疗专家论文集.沈阳:沈阳出版社,1995,329-337.
6 韩仲岩,唐盛孟,石秉霞.实用脑血管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88-396.
7 于家富,王学瑞.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心肌损害的临床研究.医师进修杂志,1997,20:483.
8 陈林,范学会.脑—心综合征44例分析.中级医刊,1997,32:24-25.
作者单位:226200江苏省启东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编辑海 涛), 百拇医药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脑心综合征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4)03-0232-03
, http://www.100md.com
急性脑血管疾病常合并心脏损害,由于其病情危重,死亡率高,因此受人关注。我院2000年6~2001年6月收治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共400例,其中诊断脑心综合征(BHS)219例(54.8%)。为探讨BHS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00例,男234例,女166例。年龄35~80岁,平均65.3岁。病程0.5~96h,平均27h。其中脑梗死220例,占55%(脑梗死组)。脑出血140例,占35%。蛛网膜下腔出血40例,占10%(脑出血组)。所有入选病例诊断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且患者本人及家属均否认既往有心脏病史和心 律失常及心电图改变。
1.2 检查方法 患者入院后即进行心电图检查,异常者于入院后3、5、7天复查心电图,以后每周复查心电图,其中67例行24h时动态心电图。患者入院后2~4h内采血检测心肌酶谱和血电解质。
, 百拇医药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 2 检验。
2 结果
2.1 心电图改变 见表1~2。
表1显示脑出血组与脑梗死组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χ 2 =10.05,P<0.05)。说明急性脑血管疾病的BHS发生与疾病类型有关,出血患者较缺血患者更易出现BHS。
表1 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心电图异常频率关系
表2 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病变部位与心电图异常频率关系 例(%)
表2可见左、右丘脑基底节病变,脑干病变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心电图异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 2 =0.19,P>0.05)。但上述病变部位的心电图异常率与左、右大脑皮质脑叶病变心电图异常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 2 =4.10,P<0.01)。
, http://www.100md.com
2.2 实验室检查结果 本组心肌酶谱异常63例(45%),AST、LDH、CK有2项以上异常者28例(20%),CK-MB升高8例(5.7%)。合并低钾血症和(或)低钠血症78例(55.7%),其中低钾血症52例(37.1%)(2.27~3.5mmol/L),低钠血症47例(33.6%)(124~133mmol/L),二者均异常36例(25.7%)。
2.3 预后 140例BHS患者死亡42例(30%)。分别死于心功能衰竭22例(52.4%),心律失常17例(40.5),脑疝3例(7.1%)。死亡率明显高于同期未合并BHS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3.8%)(P<0.05)。
3 讨论
3.1 BHS发病率 急性脑疾病发生BHS发病率目前各家 报道不一,其中脑梗死为25.86%~73%,脑出血为55.7%~90%,蛛网膜下脑出血为73.4%~94.7% [1,2] 。本组合并BHS发病率为54.8%,其中脑出血发病率(64.4%)最高,其次为蛛网膜下脑出血(62.5%)、脑梗死(46.8%),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率较文献报道稍低。其原因可能为BHS临床诊断标准不易掌握,各家对BHS入选标准不一有关。
, 百拇医药
3.2 BHS临床特点 (1)BHS发病时间:文献报道急性脑血管疾病BHS发生多在病后1周内 [3] 。本组140例BHS中134例(95.7%)在发病后数小时~1周内发生与文献报道一致,这可能与急性期脑水肿高峰期大多出现在1周之内有关。(2)BHS发病部位:本组资料表明急性脑血管疾病后出现BHS,与组织损害部位有关,愈靠近基底节丘脑及脑干的病变愈易发生BHS,而周边脑叶BHS发生率降低。即深部脑组织的BHS发生率明显高于脑叶,与孙新芳 [4] 报道一致。左、右两侧病变对BHS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3)心肌酶谱异常:文献报道急性脑血管疾病中患者心肌酶谱均有不同程度增高,以脑出血最明显,本组近一半异常。(4)BHS预后:有文献报道BHS死亡率高达66.7% [5] ,本组死亡率30%,较文献报道为低,BHS死亡原因以心功能衰竭及心律失常为主,本组分别为52.4%和40.5%。高于同期急性脑血管疾病中未合并BHS死亡率13.8%。(5)本组心电图改变所见:缺血性改变为29.5%,心律失常13.3%,传导阻滞6.5%,其它异常心电图5.8%,也以心肌缺血和心律异常为多见,与文献报道相符。
, http://www.100md.com
3.3 BHS发生机制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合并BHS发生机制可能与丘脑下部、脑干网状结构边缘系统植物神经中枢功能失调,神经体液调节紊乱有关 [3] 。脑干丘脑本身病灶及其邻近部位如基底节区卒中后缺血、缺氧导致脑水肿,直接或间接地损害脑干及丘脑下部,导致血管神经受损 [6] 。本组研究脑出血组BHS发生率明显高于脑梗死组。可能与脑出血常有颅内压增高,颞叶沟回或延髓心血管中枢受压,从而影响对心脏调节。蛛网膜下腔出血则血性脑脊液及炎症介质刺激脑边缘叶,通过神经纤维联系,刺激下丘脑—延髓心血管中枢。而缺血性急性脑血管疾病无血肿压迫,脑水肿常为局限性,因而对植物神经中枢的刺激远不如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心肌损害发生率亦较低 [7,8] 。急性脑血管疾病引起的BHS易被临床忽视,应及时发现,动态观察,采取综合治疗,避免加重心脏负担和血容量不足,必要时采取心脏保护措施。
参考文献
1 曾红科,叶珩,孙诚.脑心综合征145例临床分析.广东医学,1999,8:164.
, http://www.100md.com
2 齐宝 金均 ,王素秋.老年人脑心综合征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首都医科大学报,1999,3:192.
3 赵明伦.脑血管疾病的抢救与康复.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22-223.
4 孙新芳.急性脑梗塞心电图异常的讨论.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6,12:186.
5 郭玉璞,王文志,李允德,等.中国脑血管疾病治疗专家论文集.沈阳:沈阳出版社,1995,329-337.
6 韩仲岩,唐盛孟,石秉霞.实用脑血管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88-396.
7 于家富,王学瑞.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心肌损害的临床研究.医师进修杂志,1997,20:483.
8 陈林,范学会.脑—心综合征44例分析.中级医刊,1997,32:24-25.
作者单位:226200江苏省启东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编辑海 涛),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