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例中药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探讨
【摘要】 目的 介绍我院本年度11例中药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并分析其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11例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整理、归纳。结果 中药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与注射剂本身所选溶媒、病人体质等因素均有关系。结论 只有更加合理、规范使用中药注射剂,才能发挥中药注射剂应有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4)04-0371-02
中药注射剂是以中药材为原料,经提取、分离、精制等步骤制成的灭菌制剂。它改变了中药传统的给药方式,具备药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剂量更准确,适用于不宜口服或急重症的病例,并可使某些药物发挥定向或定位给药等特点,较好地发挥了中药治疗急病重症及疑难病的作用。但是,随着临床应用的日益增多,中药注射剂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事件屡有发生,已引起广大医药工作者的关注。笔者对2003年我院各科室上报我科的11例因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的资料进行探讨。
, 百拇医药
1 不良反应类型
1.1 药物热、恶心、腹痛 1例女性患者,年龄52岁,因病毒性肝炎住院治疗,药物过敏史不详。给予苦参素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时,患者出现寒颤,口唇发绀,腹痛。立即停药,予低流量吸氧,静脉注射地塞米松针5mg,10%葡萄糖酸钙针10ml加入1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推注,肌肉注射强痛定针0.1g后,症状逐渐缓解。
1.2 低血压、心动过速 1例女性患者,年龄46岁,因右侧胸腔积液住院治疗,无药物过敏史。给予香丹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后,患者感心悸、胸闷、胸痛、出汗并伴恶心、呕吐,血压由输液前的115/76mmHg下降至100/50mmHg,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速。立即停药,予低流量吸氧,口服安定片5.0mg,静脉微泵注射硝酸甘油针5mg和多巴胺针40mg后,症状缓解。
1.3 过敏性休克 1例女性患者,年龄68岁,因扩张性心肌病住院治疗,无药物过敏史。给予参麦注射液20ml和10%氯化钾注射液5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时,患者出现寒颤伴恶心、呕吐、胸闷,呼吸急促、四肢末梢紫绀,继而神志不清。立即停药,给予静脉注射地塞米松针10mg,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针0.5ml,静脉微泵注射阿拉明针20mg和多巴胺针40mg后,血压回升,呼吸平稳,症状缓解。
, 百拇医药
1.4 药物热 4例患者,性别为男、女、女、男,年龄分别为47、51、75、69岁,因脑血管意外住院治疗,其中2例有青霉素过敏史,另2例不详。分别给予瓜蒌皮注射液6ml加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时,患者出现畏寒、寒颤,口唇发绀。立即停药,予低流量吸氧,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后,症状逐渐减轻。1例女性患者,年龄51岁,因急性胰腺炎住院治疗,药物过敏史不详。给予生脉注射液30ml加入林格注射液中滴注时,出现畏寒、恶心,立即停药,并予胃复安针10mg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针10ml加入1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推注,症状逐渐减轻。
1.5 药物疹 1例女性患者,年龄52岁,因脑栓塞住院治疗,曾有青霉素过敏史。给予血塞通注射液0.3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时,患者出现胸闷,全身散在红色皮疹、瘙痒,伴口唇、眼睑肿胀,立即停药,并给予抗过敏治疗后,症状逐渐消失。1例男性患者,年龄42岁,因上呼吸道感染住院治疗,无药物过敏史。给予穿琥宁注射液400mg加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后,患者出现胸闷,颜面部、双上肢出现皮疹。停药并经抗过敏治疗后,症状逐渐消失。1例女性患者,年龄76岁,因冠心病发作住院治疗,曾有磺胺药过敏史。给予葛根素注射液6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后,患者出现胸闷,颜面部、腹部出现皮疹。立即停药,给予低流量吸氧,并经抗过敏治疗后,症状逐渐消失。
, 百拇医药
2 讨论
2.1 中药注射剂本身与不良反应发生的关系 中药注射剂原料的化学成份十分复杂,其中一些高分子化合物,如鞣质、动植物蛋白极易引起过敏反应。另外,由于药物本身的氧化、还原、分解、聚合等作用所产生的杂质以及制剂中的添加物、增溶剂、稳定剂等均能成为过敏原物质而致机体过敏。中药注射剂的生产工艺有欠成熟,造成个别批号药液纯度欠佳,进而引起过敏反应。中药注射剂中所含的过敏原可致肠粘膜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腺体分泌增加,从而导致腹泻;也能通过抑制心脏,扩张血管,使血容量在短期内迅速减少,而引起血压下降。
2.2 稀释溶媒选择的问题 静滴用中草药针剂如香丹、血 塞通、参麦、瓜蒌皮等,应选用葡萄糖注射液混配稀释后静滴,不宜与生理盐水混配。原因是中草药针剂其内含物较为复杂,多含大分子有机物,与生理盐水混配后常可因盐析作用而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含离子成份较多的林格注射液等也可因与它药混配而产生较多的不溶性微粒,从而增加输液反应的发生率。
, 百拇医药
2.3 机体差异的问题 患者由于体质、性别、年龄、病理状态等的不同,对药物作用的感受性不一致,从而对药物产生不同反应。11例病例中有5例为65岁以上老年人,7例已知过敏患者中有4例曾有药物过敏史,提示体质虚弱或有药物过敏史者用药应慎重。
3 建议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降低其发生率,有赖于医、药、护的密切结合。医务人员不仅要掌握中药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还应了解中药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医生在设计处方时,应根据用药对象的具体情况,辩证施治,对症下药,严格控制剂量和用药周期。药师应严把处方审核关,收集各类注射剂的资料,掌握药物的用法和不良反应信息,并及时提供给临床医生和护士,建立不良反应监控制度,及时与医生、护士交流并协助处理药物发生的不良反应,并上报给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同时,有关部门应注意该类药品上市后的再评价,不断提高该类药品的质量和疗效,使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方面更加合理、规范、有效,真正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
作者单位:322100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
(编辑黄 杰), 百拇医药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4)04-0371-02
中药注射剂是以中药材为原料,经提取、分离、精制等步骤制成的灭菌制剂。它改变了中药传统的给药方式,具备药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剂量更准确,适用于不宜口服或急重症的病例,并可使某些药物发挥定向或定位给药等特点,较好地发挥了中药治疗急病重症及疑难病的作用。但是,随着临床应用的日益增多,中药注射剂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事件屡有发生,已引起广大医药工作者的关注。笔者对2003年我院各科室上报我科的11例因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的资料进行探讨。
, 百拇医药
1 不良反应类型
1.1 药物热、恶心、腹痛 1例女性患者,年龄52岁,因病毒性肝炎住院治疗,药物过敏史不详。给予苦参素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时,患者出现寒颤,口唇发绀,腹痛。立即停药,予低流量吸氧,静脉注射地塞米松针5mg,10%葡萄糖酸钙针10ml加入1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推注,肌肉注射强痛定针0.1g后,症状逐渐缓解。
1.2 低血压、心动过速 1例女性患者,年龄46岁,因右侧胸腔积液住院治疗,无药物过敏史。给予香丹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后,患者感心悸、胸闷、胸痛、出汗并伴恶心、呕吐,血压由输液前的115/76mmHg下降至100/50mmHg,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速。立即停药,予低流量吸氧,口服安定片5.0mg,静脉微泵注射硝酸甘油针5mg和多巴胺针40mg后,症状缓解。
1.3 过敏性休克 1例女性患者,年龄68岁,因扩张性心肌病住院治疗,无药物过敏史。给予参麦注射液20ml和10%氯化钾注射液5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时,患者出现寒颤伴恶心、呕吐、胸闷,呼吸急促、四肢末梢紫绀,继而神志不清。立即停药,给予静脉注射地塞米松针10mg,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针0.5ml,静脉微泵注射阿拉明针20mg和多巴胺针40mg后,血压回升,呼吸平稳,症状缓解。
, 百拇医药
1.4 药物热 4例患者,性别为男、女、女、男,年龄分别为47、51、75、69岁,因脑血管意外住院治疗,其中2例有青霉素过敏史,另2例不详。分别给予瓜蒌皮注射液6ml加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时,患者出现畏寒、寒颤,口唇发绀。立即停药,予低流量吸氧,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后,症状逐渐减轻。1例女性患者,年龄51岁,因急性胰腺炎住院治疗,药物过敏史不详。给予生脉注射液30ml加入林格注射液中滴注时,出现畏寒、恶心,立即停药,并予胃复安针10mg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针10ml加入1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推注,症状逐渐减轻。
1.5 药物疹 1例女性患者,年龄52岁,因脑栓塞住院治疗,曾有青霉素过敏史。给予血塞通注射液0.3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时,患者出现胸闷,全身散在红色皮疹、瘙痒,伴口唇、眼睑肿胀,立即停药,并给予抗过敏治疗后,症状逐渐消失。1例男性患者,年龄42岁,因上呼吸道感染住院治疗,无药物过敏史。给予穿琥宁注射液400mg加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后,患者出现胸闷,颜面部、双上肢出现皮疹。停药并经抗过敏治疗后,症状逐渐消失。1例女性患者,年龄76岁,因冠心病发作住院治疗,曾有磺胺药过敏史。给予葛根素注射液6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后,患者出现胸闷,颜面部、腹部出现皮疹。立即停药,给予低流量吸氧,并经抗过敏治疗后,症状逐渐消失。
, 百拇医药
2 讨论
2.1 中药注射剂本身与不良反应发生的关系 中药注射剂原料的化学成份十分复杂,其中一些高分子化合物,如鞣质、动植物蛋白极易引起过敏反应。另外,由于药物本身的氧化、还原、分解、聚合等作用所产生的杂质以及制剂中的添加物、增溶剂、稳定剂等均能成为过敏原物质而致机体过敏。中药注射剂的生产工艺有欠成熟,造成个别批号药液纯度欠佳,进而引起过敏反应。中药注射剂中所含的过敏原可致肠粘膜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腺体分泌增加,从而导致腹泻;也能通过抑制心脏,扩张血管,使血容量在短期内迅速减少,而引起血压下降。
2.2 稀释溶媒选择的问题 静滴用中草药针剂如香丹、血 塞通、参麦、瓜蒌皮等,应选用葡萄糖注射液混配稀释后静滴,不宜与生理盐水混配。原因是中草药针剂其内含物较为复杂,多含大分子有机物,与生理盐水混配后常可因盐析作用而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含离子成份较多的林格注射液等也可因与它药混配而产生较多的不溶性微粒,从而增加输液反应的发生率。
, 百拇医药
2.3 机体差异的问题 患者由于体质、性别、年龄、病理状态等的不同,对药物作用的感受性不一致,从而对药物产生不同反应。11例病例中有5例为65岁以上老年人,7例已知过敏患者中有4例曾有药物过敏史,提示体质虚弱或有药物过敏史者用药应慎重。
3 建议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降低其发生率,有赖于医、药、护的密切结合。医务人员不仅要掌握中药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还应了解中药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医生在设计处方时,应根据用药对象的具体情况,辩证施治,对症下药,严格控制剂量和用药周期。药师应严把处方审核关,收集各类注射剂的资料,掌握药物的用法和不良反应信息,并及时提供给临床医生和护士,建立不良反应监控制度,及时与医生、护士交流并协助处理药物发生的不良反应,并上报给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同时,有关部门应注意该类药品上市后的再评价,不断提高该类药品的质量和疗效,使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方面更加合理、规范、有效,真正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
作者单位:322100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
(编辑黄 杰),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