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4年第8期
编号:10444401
静脉补充氯化钾所致疼痛的护理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4年第8期
     【摘要】 目的 确保K + 正常进入患者的机体,纠正低血压所引起的一切症状,防止合并症发生。方法 选临床低血钾病人共180例,治疗组140例,对照组40例。采用2%利多卡因5ml加入5%葡萄糖20ml,静脉注射;10%氯化钠10ml加入含K + 溶液中静点;疼痛局部热敷,三种方式分别做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利多卡因止痛效果非常明显优于其它组,止痛时间可维持3~4h,对人体无不良反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10%氯化钠组止痛效果优于热敷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热敷组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利多卡因作为局麻药,可使神经系统的各部分和各种类型的神经纤维亦有阻断作用,首先消失疼痛感觉。10%氯化钠可降低神经细胞膜去极化的敏感度,影响神经传导正常运行,降低疼痛。热敷可使血管舒张,血流加快,降低血液K + 的浓度,从而缓解疼痛。

    关键词 氯化钾 低血钾 疼痛 护理
, 百拇医药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4)08-0759-01

    静脉补钾在临床中普遍应用,K + 在机体代谢维持神经,肌肉兴奋性中起重要的作用,低血钾所引起心肌过度兴奋,产生心律失常,如在收缩期出现心跳停止,危及生命。静脉补充K + 要求很高,其用量、速度、浓度都有严格限制,同时补钾所引起的疼痛,又给病人带来痛苦,K + 对血管壁上末梢感觉神经细胞刺激很强,迫使患者减缓输液补钾速度,延长时间,甚至停止补钾。影响着补钾治疗,为此临床护理人员,采用几种止痛方式,缓解疼痛,保证输液补充K + 的治疗正常进行。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临床住院病人,使用利尿剂或脱水剂等引起低血钾的病人以及极化液治疗的病人180例。被选定病人年龄在18~55岁之间,智力、痛觉、语言表均达正常,无利多卡因过敏史。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将病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中利多卡因50例,将2%的利多卡因5ml加5%的葡萄糖注射20ml中,静点前静脉注射,为利多卡因组。氯化钠组50例,10%的氯化钠20ml加入含K + 溶液中静点,为氯化钠试验组。热敷组40例,补钾时在疼痛局部热敷,为热敷组。对照组40例。对照组40例中不给任何止痛措施。

    1.3 疗效标准 采用MEGTll疼痛问答法,将疼痛分为5级,即:0=无痛,1=有疼痛感、但不严重,2=轻微疼痛、不舒适,3=疼痛、痛苦,4=疼痛较剧、有恐惧感,5=剧痛。

    1.4 用统计学处理 t值检验。试验中均无不良反应,无副作用以及肝肾损害,利多卡因需做过敏试验,使用氯化钠注意高钠血症。

    2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详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 百拇医药
    利多卡因组与其它组比较,明显优于其它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所所止痛效果最好。

    3 讨论

    氯化钾中K + 对血管壁上神经纤维细胞有刺激作用,K + 刺激神经末梢,反射性引起疼痛。使血管收缩水肿出现刺激性的应激反应,持续疼痛使病人的心率加快,多汗,烦躁不安等不良反应。用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可麻醉血管壁感觉神经末梢,阻断中枢神经感觉传导,起封闭作用,同时扩张血管,达到止痛效果,从而达到输液补钾顺利进行。氯化钠组中Na + 对神经细胞膜去极化有决定性作用,神经传导有赖于神经细胞膜的去极化,Na + 进入膜内,引起去极化产生电流,冲动沿着神经进行正常传导,所以Na + 增多阻碍内流,阻止传导,从而使疼痛阈升高,痛觉下降,病人对疼痛不敏感。热敷主要是促使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速度,从而降低血液中K + 浓度,减轻K + 对血管的刺激,缓解疼痛,避免疼痛引起的不良反应。利多卡因组对补钾输液止痛效果明显优于氯化钠组,氯化钠组优于热敷组,热敷组效果优于对照组,所以利多卡因在输液补钾中效果最好,既无副作用也无不良反应,又安全可靠。在临床可广泛使用。

    作者单位:154002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内科门诊

    (收稿日期:2003-12-24)

    (编辑黄 杰),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