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4年第5期
编号:10444572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1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4年第5期
     【文献标识码】 D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4)05-0474-01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41岁,以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3个月为主诉入院。体检:无阳性体征。膀胱B超:在膀胱三角区偏右侧见有0.7cm×0.8cm×1.2cm且乳头状新生物,蒂长0.6cm,内回声均匀。膀胱镜检查:膀胱粘膜轻度充血,在右侧输尿管开口偏右上方见有0.8cm×0.8cm×1.2cm大小之有蒂呈乳头状新生物,表面溃烂,取样病检。CT平扫显示膀胱腔内见有0.7cm×0.8cm×1.2cm大小之软组织密度灶,与膀胱壁呈短蒂相连,未做强化扫描。住院后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灌注卡介苗(BCG)130mg,每周1次,共8次,每2周1次共6次,随访2年无复发。术后病理结果: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非浸润性生长。

    2 讨论

    膀胱移行细胞内翻性乳头状瘤,最先由Potts在1963年报告,约占泌尿系上皮肿瘤的1.4%~2.2%,占膀胱肿瘤的6%,男女之比为(3~4):1,发病年龄约30~60岁,多见于45岁左右,属于良性肿瘤,该肿瘤易误认为癌,也可发生间变,转变为内翻性乳头状癌,可复发或广泛转移。B超检查是膀胱肿瘤的重要筛查手段,但明确诊断需靠膀胱镜检查及活检。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随着腔内泌尿外科的发展,结合该肿瘤绝大多数为单发、有蒂、非浸润性生长的特点,目前认为TURBt是标准的治疗方法。电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时间短,术后康复快等优点。要求切之粘膜固有层。免疫制剂膀胱灌注对于预防膀胱肿瘤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421002湖南衡阳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泌尿外科

    (编辑 维兰),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