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 2004年第4A期
编号:10444858
推拿加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50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4年第4A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7587(2004)04-0432-01

    颈性眩晕为颈椎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是由于颈椎退变,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表现以阵发性头晕、目眩、转动头部即发眩晕、甚至猝倒为特点。近年来,我们采用推拿加穴位注射治疗该病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颈性眩晕患者,均为门诊病例。根据其症状、CT及脑血流图检查,符合颈性眩晕的诊断标准。男29例,女21例;年龄30~55岁,平均46岁;病程最短1月,最长6年。

    1.2 诊断标准 本组50例患者,均经X线摄片或CT检查,以及脑血流图检查,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符合颈椎病的诊断标准。治疗前2周未服用任何中西药物,未进行任何针灸、理疗等治疗。在排除耳源性眩晕、高血压、贫血等其他原因造成的脑供血不足的基础上,确诊为颈性眩晕。
, http://www.100md.com
    1.3 治疗方法 先行推拿治疗,再行穴位注射。治疗每日1次,1周5次,10次为1疗程。

    1.3.1 推拿方法 令患者正坐,医者立于患者背后,先用小鱼际轻揉放松颈项两侧,背及双肩肌肉5min;再用法施治于上述区域5min;自上而下拿捏颈部两侧和斜方肌、岗上肌各5min;用大拇指点揉肩井、肩中俞、天宗、风池、风府穴各1min,并向下点揉项部督脉经至大椎穴3min,继而医者一手托住患者下颌,另一手虎口打开放于枕骨下双风池穴处,手掌尺侧缘压在颈椎棘突上向额前用力,同时双手缓缓用力向上拔伸,持续1min后做颈部左右旋转活动,再做后伸拔法,然后缓缓放下,如此反复3次。最后用掌揉法、叩打法、空掌拍打法收功。推拿结束后,嘱患者休息20min后进行穴位注射。

    1.3.2 穴位注射 (1)选穴:双侧风池穴。(2)药物:复方丹参注射液4ml。(3)操作:嘱患者反坐于椅子上,双手扶在椅背上,头前倾微低。用5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药液,局部常规消毒后,针尖指向其鼻尖方向斜刺风池穴(左对右,右对左),深度0.8寸,得气后,回抽无血即缓缓注入药液,每穴2ml,同时用TDP治疗仪照射20min,以助药物吸收。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痊愈:头晕等主要症状消失,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随访半年未复发。显效:头晕等主要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劳累后偶有轻微发作,基本恢复正常的生活,能胜任一般性工作。好转:头晕等主要症状部分消失或减轻,有时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无效:治疗2个疗程后,头晕等症状无明显改善。

    2.2 治疗结果 治疗1~3个疗程不等,结果痊愈23例,占46%;显效15例,占30%;有效10例,占20%;无效2例,占4%,总有效率为96%。

    3 体会

    颈性眩晕又称“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慢性劳损或外伤等原因,引起颈部骨及软组织的变性,刺激和压迫周围的神经、血管,导致大脑供血不足而引起头晕、目眩、转动头部即发晕眩、甚至猝倒,或伴有恶心、呕吐、头痛项强等为特点的一类疾病,亦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
, http://www.100md.com
    推拿可使颈部紧张痉挛之肌肉得以松弛,同时又使错位紊乱的软组织和关节等得到回纳纠正,使筋络顺接,气血流畅,而经络气血通畅又使紧张痉挛的肌肉组织得到进一步放松,椎关节紊乱得以矫正,从而缓解消除对血管神经的刺激和压迫。穴位注射疗法是通过中医的经穴体系注射给药,可使药物的作用增强,是药物的特异性、药物的效能以及针刺对机体的调节,三者协同作用的结果。现代研究认为,针刺风池穴对脑血管有解痉扩张和收缩的双重作用,可以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从而缓解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引起的头晕、目眩、恶心、呕吐等症状。所以取风池穴可以发挥其主治头晕、目眩、颈项强直的作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效,其药理作用与现代实验研究证明丹参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粘度,增加血流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以消除水肿充血(消炎)、松解受压组织等的作用相吻合。无疑推拿加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单位:650032昆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收稿日期:2003-11-24)

    (编辑 李年令),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