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 2004年第5期
编号:10445602
二种抗感染方法治疗儿童肺炎疗效对比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4年第5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4-2030(2004)05-0425-01

    肺炎是儿科常见病,也是我国小儿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故加强对本病的防治十分重要。发达国家中小儿肺炎病原以病毒为主,发展中国家则以细菌为主 [1] 。但病毒感染所致的肺炎亦极易继发细菌感染,故合理应用抗生素极为重要。目前我国普遍存在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的情况,尤其是门诊病人。为此,笔者采用两种方法治疗门诊肺炎患儿,将疗效对比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本实验病例选自2003年1~12月在我科门诊就诊的(按《儿科学》第5版中诊断标准)确诊为支气管肺炎,并以细菌感染为主的患儿102例。按就诊日期的单双日随机分为治疗1组50例和治疗2组52例。两组患儿均有发热、咳嗽、血常规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CRP明显升高,均为第1次就诊,此前未用抗生素。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发病时间、并发症及合并症方面均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1组予头孢呋辛针(浙江尖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75g/瓶)按60~80mg/(kg·d)静滴,每天上午1次。治疗2组在1组的基础上加用头孢克洛分散片(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125×12/盒)10mg/kg口服,每晚1次。

    1.3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3日内发热、咳嗽明显好转,血常规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CRP明显下降。有效:5日内发热、咳嗽明显好转,血常规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CRP明显下降。无效:5日后发热、咳嗽好转不明显,血常规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CRP下降不明显甚或升高及症状加重。

    1.4 统计方法 采用X 2 检验处理。

    2 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略)

    两组疗效经X 2 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头孢呋辛为第二代头孢类抗生素,为一兼具抗G + 、G - 菌的广谱抗生素,其杀菌机制为:抑制细菌胞壁粘肽合成酶,从而阻碍细胞壁粘肽的合成,使细菌胞壁缺损,菌体膨胀裂解而死亡 [2] 。此药抗菌活性强,对呼吸道感染疗效好。但其血清T 1/2 短(为1.2h),体内代谢快,24h内大部分经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排泄 [3] 。故每天1次用药难以发挥持续的杀菌作用。而头孢克洛与头孢呋辛同属第二代头孢类抗生素,杀菌机制相同。本治疗2组中每晚加服1次头孢克洛,则可再次使血药浓度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而发挥持续的杀菌作用,从而提高疗效。本次研究亦证明头孢克洛+头孢呋辛序贯治疗的疗效优于每日单用头孢呋辛1次组,而且用药亦方便,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增加,值得在门诊的抗菌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慕逖.儿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77-278.

    2 江明性.药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76.

    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二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641.

    作者单位:321200浙江省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收稿日期:2004-02-18)

    (编辑 一坤),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