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 2004年第5期
编号:10445638
低血容量休克的补容治疗探讨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4年第5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4-2030(2004)05-0450-02

    低血容量休克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综合征,病死率相当高。补容治疗为休克复苏必须的重要措施,为探讨其补容治疗,现对40例低血容量休克病例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低血容量休克患者40例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20~68岁,平均44岁,其中出血性休克24例,创伤性休克16例。40例患者均出现全身皮肤苍白、湿冷、出汗、眼球下陷、瞳孔扩大,其中22例神志清楚,诉口渴、畏寒、头晕;14例表情淡漠、反应迟钝;2例烦躁不安、呻吟不止;2例深昏迷。脉率波动在120次/min,血压波动在0/0~83/68mmHg,脉压<3kPa,尿量波动在0~20ml/h。

    2 治疗与结果

, 百拇医药     在积极有效地进行病因治疗的同时,40例休克患者的补容治疗所选择的补容液品种及其疗效见表1。16例低血容量休克患者给予平衡盐溶液后5例有效,1例病情恶化;18例急性出血患者,给予高张盐溶液补液后,全部复苏且痊愈,1例患者单纯补给全血,病情恶化死亡;1例重病员在静滴中分子右旋糖酐时死亡。

    表1 低血容量休克补容疗效观察 (略)

    3 讨论

    创伤和出血性休克的临床经过分为3个生理时期:Ⅰ期(从损伤到控制出血),病人表现为心脏低排血量,心动过速,少尿和器官灌注减少。该期的生理学代偿机制是重新建立和维持血浆容量及器官血流。控制出血和立即复苏成功后,由于细胞内和细胞外间隙扩张而产生液体隔离期(Ⅱ期)。可通过持续补液而维持血容量。Ⅲ期时血管外液体发生流动,该期治疗主要为限制液体和利尿 [1] 。其中,Ⅰ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所以补容治疗是低血容量休克的中心环节,临床上大多倡导晶体溶液作休克复苏,其不仅补充了血容量而且补充了组织间液的缺失。其中注射高张盐溶液治疗严重出血性休克有着良好的复苏效果,注射其后可增加心输出量,增加心脏效能,减慢心率,直接扩张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降低全身血管阻力,增加肠系膜血流和氧的摄取,通过细胞内液转移至细胞外间隙,增加血浆容量,并有利尿作用,注射其后的即刻效应为:动脉压中度升高,尿量增加和神志恢复,且效应可持续数小时,本组中7例患者休克均得到复苏,长期存活。常用的平衡盐溶液也有着较好的复苏效果。而使用胶体液复苏可使原已减少的组织间液进一步缩减,其不仅耗费高,且常可加重肺水肿,甚至导致ARDS,在本组观察病例中患者用中分子右旋糖酐补液疗效不佳。出血性休克常伴有大量细胞外液的丢失,这种细胞外液的丢失是不能靠输血来纠正的,休克时输血不利于改善微循环及血液的高凝状态,如Shire在实验中使动物出血性休克后,单纯补血则犬死亡率极高,反之补以含钠溶液则可明显提高动物的存活率,此种补液治疗应越早越好,在本组病例中以全血补容1例,患者病情恶化死亡。
, 百拇医药
    有实验证明,休克时体内大量缺钠,这些钠盐储存于体内胶原组织中,并强调恢复血容量的关键是血钠而不是血浆蛋白,只有血钠上升,血容量才会随着补容而上升,其更加强调了休克时用晶体盐溶液尤其是高张盐溶液复苏的重要性,本组病例疗效观察也证明了高张盐溶液在休克复苏中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 创伤出血和快速补液后作延长期复苏,可改善肝细胞功能和心 脏排出量.国外医学,1998,25:166-167.(英)/Remmers DE……//Ann Surg,1998,(1):112-119.

    作者单位:451191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健康中心

    (收稿日期:2003-12-15)

    (编辑 依依),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