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4年第10期
编号:10446551
闭孔疝的诊断及治疗(附7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4年第10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4)10-0919-02

    闭孔疝是经闭孔管突出的疝,是临床上较少见的一种腹外疝,由于其发生部位深、疝环小、无弹性等特点,嵌顿的肠管常在短期内发生血运障碍,易被延误诊断及治疗,导致严重后果 [1] 。现将我院自1988年以来十余年中收治的7例临床资料作一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7例均为女性,其中年龄最大为79岁,最小年龄为62岁,平均年龄69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5天不等。本组病人均有过生育史,生育子女3~6人不等,平均生育子女4人,嵌顿疝内容物为小肠。其中有2例发生肠袢坏死而行小肠部分切除,7例病人均经手术证实诊断并达临床治愈后出院。病史中曾有患侧腹股沟区及大腿前内侧刺痛、麻木及酸胀不适者2例;以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为表现者5例(其中腹痛、腹胀同时伴患侧下肢疼痛者1例)。本组7例病人中术前诊断为闭孔疝者仅1例,诊断肠梗阻者4例,另2例诊断为急性腹膜炎。
, http://www.100md.com
    1.2 治疗方法 均采用手术治疗。术中证实嵌顿疝,疝内容物均为小肠。术中发现肠袢坏死而行小肠部分切除者2例,单纯行浆膜层修补者1例,手术均采取还纳疝内容物,疝环修补术。

    2 讨论

    2.1 闭孔疝的诊断 闭孔疝具有一般腹外疝的特点,常常发生在腹内压增加时如慢性支气管炎和长期咳嗽、便秘等诱因下突然出现,平卧休息后可缓解。以往可能有类似发作史,对于老年女性消瘦患者尤其是多产妇女若出现间歇性股部肌肉疼痛,伴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肠梗阻表现时应高度怀疑本病。其中闭孔神经疼痛为闭孔疝的最早期征象,若查体发现患侧股三角上方及卵圆窝处压痛,或触及肿块、或下腹部及耻骨上区有明显的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等腹膜炎体征;直肠指诊部分患者于患侧骨盆前壁闭孔区触及条索状索块;或腹部X线片检查发现于耻骨上缘有固定充气肠曲阴影,改变体位后依旧不变等阳性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更支持本病诊断。

    2.2 鉴别诊断
, 百拇医药
    2.2.1 急性肠梗阻 因闭孔疝极易嵌顿,其表现也具备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便秘等特点,故极易混淆,本组病例中术前诊断肠梗阻者4例。

    2.2.2 急性腹膜炎 若闭孔疝嵌顿时间较长,易导致肠管坏死,腹腔内炎性渗出后可表现为急性腹膜炎,本组病例中有2例误诊为腹膜炎。

    2.2.3 坐骨神经痛 闭孔疝早期征象为闭孔神经痛,故易与坐骨神经痛或关节炎等病症相混淆。

    2.3 治疗 手术是唯一的有效治疗方法。手术方法中又分为腹腔内及腹腔外两种入路方式。

    2.3.1 腹腔内路径(经下腹正中或旁正中切口) 此种入路具有(1)有利于急性肠梗阻的确诊及有关疝的定位;(2)能完善显示闭孔疝环口;(3)若出现肠管坏死可直接行肠切除肠吻合,而不需另加切口;(4)做疝修补时能妥善保护好闭孔神经及血管。
, 百拇医药
    2.3.2 腹腔外路径 又分为如下三种:(1)耻骨后腹膜外径路(即cheatle-henry氏):取耻骨上方横切口,切开腹直肌鞘,向外牵拉腹直肌。把腹膜推向头侧,膀胱牵向足侧,即可将疝囊及内容物游离出闭孔管加以处理;(2)腹股沟韧带下大腿根部切口:在耻骨肌与内收长肌间作纵切口,再显露疝囊及闭孔管加以处理;(3)腹股沟切口(同腹股沟疝或股疝修补的高位入路):在采用腹腔外入路时,需术前病因诊断肯定,且术前估计肠切除可能性不大,但此两点往往难 以预测,故应有加做腹部切口的充分准备。多数人均主张采用经腹腔内入路的方法,本组7例病人均采用腹腔内入路,病人达临床治愈出院。

    参考文献

    1 黄洁夫.腹部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11-712.

    作者单位:132011吉林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普外二科

    (编辑刘 静),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