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头皮冠状切口治疗面中部复合骨折的体会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4)10-0932-01
面中部骨折在颌面部骨折中是比较常见的。由于面中部诸骨形态不规则,骨质薄弱、骨缝多,当遇到较大的暴力作用时,常发生严重移位的多处骨折,导致面部明显畸形及张口受限,咬合关系紊乱 [1] 。传统的面部小切口手术治疗时,由于切口小,术野暴露不清,常导致复位不准确,固定不可靠,且术后面部遗留疤痕影响美观,疗效不满意。我科从1997年开始,采用头皮冠状切口治疗面中部多处骨折15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该组共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19~41岁,平均年龄27.2岁,伤后时间均为3周以内。致伤原因为车肇事和坠落伤。骨折类型为:双上颌骨+双侧颧骨骨折8例;双侧颧骨颧弓+鼻骨骨折4例;单侧上颌骨+双侧颧骨颧弓骨折3例。
, http://www.100md.com
1.2 固定器械 西安中邦公司生产的坚固内固定钛板。厚度为0.6~1.0mm;钛钉::1.5~2.0mm,L:5.0~7.0mm及配套专用器械。
1.3 手术方法 采用鼻腔插管全麻下手术。自一侧耳屏前向上越过头顶至对侧屏前作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达骨膜浅面,头皮夹止血。沿骨膜浅面向前下翻瓣,于眉弓上1~2cm处切开骨膜,在骨膜下继续向前翻瓣,去除眶上孔缘骨质,游离松解眶上神经血管束,再向下分离至鼻根部,暴露眼眶。颞部沿颞深筋膜浅层表面分离至颧弓上2cm时,斜向额部切开颞深筋膜浅层,再沿其深面翻开,直至颧弓、颧骨,切开骨膜。对伴有眶底、颧牙槽嵴骨折的病例,附加眶下缘切口及口腔前庭沟切口,切开粘骨膜,紧贴骨面剥离,可与冠状切口贯通。此时已可充分暴露眶周、颧骨、颧弓、鼻骨,上颌骨。直视下复位骨折,并对正咬合关系,应用小型钛板和(或)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
2 结果
创口均Ⅰ期愈合,暂时性面神经颞支损伤3例,在术后1~2个月恢复,无永久性面瘫发生。术后面中部外形,咬合关系良好,开闭口功能恢复满意。
, 百拇医药
3 讨论
3.1 面中部骨折传统的治疗方法 保守的常用方法有颌间结扎和颅颌固定等 [2] ,这些方法缺乏固定的稳定性,固定期间影响美观与进食,治疗效果不理想,已较少应用。目前常用的小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由于切口小、术野暴露不充分,导致复位不准确、固定不可靠,术后骨折仍可能出现再移位,面部遗留手术疤痕影响美观。面形恢复不理想,功能恢复不佳。治疗效果仍不十分理想。
3.2 冠状切口的特点 (1)切口隐蔽,位于耳前及发际内,不影响美观。即使附加睑缘下切口,由于其位于皱褶内,术后也不明显。(2)可以充分暴露额骨、鼻骨、颧骨、颧弓,附加睑缘下或口内前庭沟切口时可显露眶下缘、上颌窦前壁。直视下进行骨折的解剖复位,可以较好地恢复面外形。
3.3 冠状切口应注意的问题 (1)由于手术切开广泛,加之头面部血运丰富,术中出血较多,术前应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及骨折的复杂程度决定是否输血,做好输血准备。(2)有学者 [3] 报道,部分患者会出现头皮秃发瘢痕,但术中不用电刀,避免切断发根,或将额顶部切口线前移至发迹边缘,均可防止秃发疤痕的出现。(3)由于头皮部位易出血,术中注意头皮切口止血,减少出血,术后可应用负压引流管,适当加压包扎,可以预防头皮血肿的发生。(4)注意保护面神经颞支、颧支。应在颧弓上1~2cm处切开颞深筋膜浅层,在颞深筋膜深、浅层之间进行分离至颧骨颧弓,使面神经颧、颞支被包裹在翻起的组织瓣内而得到保护 [4] 。
, 百拇医药
总之,应用头皮冠状切口治疗面中部骨折,能够达到暴露充分、视野清楚,较好地进行骨折的复位和坚固内固定,术后可以较满意地恢复面形和功能,取得良好疗效。
参考文献
1 周树夏,刘彦普.进一步提高面中份骨折的治疗质量.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4,39(1):2.
2 张锡泽,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261-263.
3 东耀峻,张清彬,李祖兵,等.颧骨骨折复位径路与固定部位的临床研究.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4,39(1):14.
4 陈舜岳,王姝,章小泉,等.半冠状切口结合小钛板固定治疗颧骨、颧弓多发性骨折.上海口腔医学,2003,12(6):468.
作者单位:110024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口腔科
(收稿日期:2004-04-05)
(编辑 姜峰) , 百拇医药
面中部骨折在颌面部骨折中是比较常见的。由于面中部诸骨形态不规则,骨质薄弱、骨缝多,当遇到较大的暴力作用时,常发生严重移位的多处骨折,导致面部明显畸形及张口受限,咬合关系紊乱 [1] 。传统的面部小切口手术治疗时,由于切口小,术野暴露不清,常导致复位不准确,固定不可靠,且术后面部遗留疤痕影响美观,疗效不满意。我科从1997年开始,采用头皮冠状切口治疗面中部多处骨折15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该组共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19~41岁,平均年龄27.2岁,伤后时间均为3周以内。致伤原因为车肇事和坠落伤。骨折类型为:双上颌骨+双侧颧骨骨折8例;双侧颧骨颧弓+鼻骨骨折4例;单侧上颌骨+双侧颧骨颧弓骨折3例。
, http://www.100md.com
1.2 固定器械 西安中邦公司生产的坚固内固定钛板。厚度为0.6~1.0mm;钛钉::1.5~2.0mm,L:5.0~7.0mm及配套专用器械。
1.3 手术方法 采用鼻腔插管全麻下手术。自一侧耳屏前向上越过头顶至对侧屏前作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达骨膜浅面,头皮夹止血。沿骨膜浅面向前下翻瓣,于眉弓上1~2cm处切开骨膜,在骨膜下继续向前翻瓣,去除眶上孔缘骨质,游离松解眶上神经血管束,再向下分离至鼻根部,暴露眼眶。颞部沿颞深筋膜浅层表面分离至颧弓上2cm时,斜向额部切开颞深筋膜浅层,再沿其深面翻开,直至颧弓、颧骨,切开骨膜。对伴有眶底、颧牙槽嵴骨折的病例,附加眶下缘切口及口腔前庭沟切口,切开粘骨膜,紧贴骨面剥离,可与冠状切口贯通。此时已可充分暴露眶周、颧骨、颧弓、鼻骨,上颌骨。直视下复位骨折,并对正咬合关系,应用小型钛板和(或)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
2 结果
创口均Ⅰ期愈合,暂时性面神经颞支损伤3例,在术后1~2个月恢复,无永久性面瘫发生。术后面中部外形,咬合关系良好,开闭口功能恢复满意。
, 百拇医药
3 讨论
3.1 面中部骨折传统的治疗方法 保守的常用方法有颌间结扎和颅颌固定等 [2] ,这些方法缺乏固定的稳定性,固定期间影响美观与进食,治疗效果不理想,已较少应用。目前常用的小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由于切口小、术野暴露不充分,导致复位不准确、固定不可靠,术后骨折仍可能出现再移位,面部遗留手术疤痕影响美观。面形恢复不理想,功能恢复不佳。治疗效果仍不十分理想。
3.2 冠状切口的特点 (1)切口隐蔽,位于耳前及发际内,不影响美观。即使附加睑缘下切口,由于其位于皱褶内,术后也不明显。(2)可以充分暴露额骨、鼻骨、颧骨、颧弓,附加睑缘下或口内前庭沟切口时可显露眶下缘、上颌窦前壁。直视下进行骨折的解剖复位,可以较好地恢复面外形。
3.3 冠状切口应注意的问题 (1)由于手术切开广泛,加之头面部血运丰富,术中出血较多,术前应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及骨折的复杂程度决定是否输血,做好输血准备。(2)有学者 [3] 报道,部分患者会出现头皮秃发瘢痕,但术中不用电刀,避免切断发根,或将额顶部切口线前移至发迹边缘,均可防止秃发疤痕的出现。(3)由于头皮部位易出血,术中注意头皮切口止血,减少出血,术后可应用负压引流管,适当加压包扎,可以预防头皮血肿的发生。(4)注意保护面神经颞支、颧支。应在颧弓上1~2cm处切开颞深筋膜浅层,在颞深筋膜深、浅层之间进行分离至颧骨颧弓,使面神经颧、颞支被包裹在翻起的组织瓣内而得到保护 [4] 。
, 百拇医药
总之,应用头皮冠状切口治疗面中部骨折,能够达到暴露充分、视野清楚,较好地进行骨折的复位和坚固内固定,术后可以较满意地恢复面形和功能,取得良好疗效。
参考文献
1 周树夏,刘彦普.进一步提高面中份骨折的治疗质量.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4,39(1):2.
2 张锡泽,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261-263.
3 东耀峻,张清彬,李祖兵,等.颧骨骨折复位径路与固定部位的临床研究.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4,39(1):14.
4 陈舜岳,王姝,章小泉,等.半冠状切口结合小钛板固定治疗颧骨、颧弓多发性骨折.上海口腔医学,2003,12(6):468.
作者单位:110024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口腔科
(收稿日期:2004-04-05)
(编辑 姜峰)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