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挑拔罐及膏药外贴治疗颈肩背痛200例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09-6614(2004)02-0168-02
颈肩背痛多见于中老年人。其发病原因多为外伤、慢性劳损,气血亏虚,感受风寒湿邪所致,临床症状主要以颈肩背部疼痛,活动受限。治疗方法颇多,各有特色。笔者自1990年3月~2000年3月对经过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200例颈肩背疼痛患者,采用针挑、拔罐、膏药外贴的方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0例,男87例,女113例;年龄最小33岁,最大68岁,平均43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年。外伤、慢性劳损诱发123例,因天气寒冷而加剧者44例,无明显诱因者33例。
1.2 治疗方法
1.2.1 针挑法 首先在颈肩背部疼痛处取穴(阿是穴),用75%酒精常规消毒皮肤后,再用2%普鲁卡因做皮下局麻(术前需作皮试),每个痛点注射0.3~0.5ml。然后用已消毒的自制挑刺针(直径为2.5mm克氏针,针尖制成圆锥形,尾部弯成圆形或“T”形,便于操作),刺入皮下0.5cm,按照时钟3,6,9,12点向上挑刺,挑刺时可见白色的类似纤维状的筋丝,向上挑刺完后,再在原挑刺点作旋转挑刺,并且每一个方向为4~6下,同时要有力度,否则效果不佳。挑刺时,应随时注意患者反应,如晕针应立即停止挑刺,让患者休息后再刺。
, 百拇医药
1.2.2 拔罐法 针挑刺前,将长3cm,直径1.5cm竹罐在开水煮好,每次挑刺3~5个点后,立即拔罐,并留罐15min后取罐,罐内往往有暗红色凝血块,用干棉球擦干针孔血迹。
1.2.3膏药外贴法 对颈肩背疼痛患者挑刺、拔罐后,将我院自制的跌打风湿膏(主要成分有乳香、没药、肉桂、黑附子、羌活、独活等组成)烘热后将其外贴在针挑部位,3天后去膏药(夏季2天)。
针挑、拔罐相隔的时间,根据患者疼痛缓解程度而确定,第1次治疗后,如果疼痛缓解,则隔5天后再进行第2次治疗,若疼痛未缓解,则隔3天后再做1次治疗,但挑刺的力度要加大,拔罐时间要延长。
1.3 治疗效果 治愈(自觉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恢复患病前状况)173例。显效(自觉症状基本消失,但仍有颈肩部隐痛,不影响工作)18例。进步(自觉症状减轻,体征均较治疗前改善)7例。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均无改善者)2例。总有效率95.5%。治疗次数最少者1次,最多5次,平均2次。
, 百拇医药
1.4 典型病例 患者,女,37岁,打字员,1994年2月1日来诊。颈肩部疼痛活动障碍2年,遇寒加剧1周。查:颈椎生理弯曲消失,颈肩部肌肉紧张,颈椎活动明显障碍,C 5~7 棘突及双侧肩胛骨内上缘压痛,并可扪及条索状物,压痛,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双上肢皮肤触痛觉正常,X线检查:颈椎生理前凸消失,C 5,6,7 钩椎关节突变尖,并节间隙变窄。诊断为颈椎病。经2次治疗后,患者颈肩背疼痛完全消失,随访2年未复发。
2 讨论
通过针挑法可松解周围粘连组织,拔罐以疏通经脉。故“松则不痛”,“通则不痛”,同时有膏药外贴正合名医徐大椿:“若其病既有定所,在皮肤筋骨之间可按而得者,有膏药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理,通经贯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服药尤有力。”针挑、拔罐、贴膏药直达病所,直接作用于病灶,加速瘀血的消散或直接濡养经脉,疏通经络,舒筋活络,达到通则不通的目的。针挑法、拔罐法及膏药外贴法一体的综合疗法,相辅相成,故较单一的治疗为优。
现代医学认为:拔罐作用于局部组织后,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旺盛,营养状况改善,血管的紧张度与粘膜的渗透性改变。同时由于拔罐局部形成瘀血,也是一个缓慢的良性弱刺激过程,其不但可以刺激免疫机能,使之得到调整,还可以通过向心性神经作用于大脑皮质,继续起到调节大脑的兴奋与抑制,以及内分泌系统的平衡。 经临床观察,本疗法对上肢皮肤触痛觉减退的病人,效果不佳,200例中有2例无效,均为上肢皮肤触痛觉减退者。
作者单位: 415000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医院
(编辑 黄杰), 百拇医药
颈肩背痛多见于中老年人。其发病原因多为外伤、慢性劳损,气血亏虚,感受风寒湿邪所致,临床症状主要以颈肩背部疼痛,活动受限。治疗方法颇多,各有特色。笔者自1990年3月~2000年3月对经过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200例颈肩背疼痛患者,采用针挑、拔罐、膏药外贴的方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0例,男87例,女113例;年龄最小33岁,最大68岁,平均43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年。外伤、慢性劳损诱发123例,因天气寒冷而加剧者44例,无明显诱因者33例。
1.2 治疗方法
1.2.1 针挑法 首先在颈肩背部疼痛处取穴(阿是穴),用75%酒精常规消毒皮肤后,再用2%普鲁卡因做皮下局麻(术前需作皮试),每个痛点注射0.3~0.5ml。然后用已消毒的自制挑刺针(直径为2.5mm克氏针,针尖制成圆锥形,尾部弯成圆形或“T”形,便于操作),刺入皮下0.5cm,按照时钟3,6,9,12点向上挑刺,挑刺时可见白色的类似纤维状的筋丝,向上挑刺完后,再在原挑刺点作旋转挑刺,并且每一个方向为4~6下,同时要有力度,否则效果不佳。挑刺时,应随时注意患者反应,如晕针应立即停止挑刺,让患者休息后再刺。
, 百拇医药
1.2.2 拔罐法 针挑刺前,将长3cm,直径1.5cm竹罐在开水煮好,每次挑刺3~5个点后,立即拔罐,并留罐15min后取罐,罐内往往有暗红色凝血块,用干棉球擦干针孔血迹。
1.2.3膏药外贴法 对颈肩背疼痛患者挑刺、拔罐后,将我院自制的跌打风湿膏(主要成分有乳香、没药、肉桂、黑附子、羌活、独活等组成)烘热后将其外贴在针挑部位,3天后去膏药(夏季2天)。
针挑、拔罐相隔的时间,根据患者疼痛缓解程度而确定,第1次治疗后,如果疼痛缓解,则隔5天后再进行第2次治疗,若疼痛未缓解,则隔3天后再做1次治疗,但挑刺的力度要加大,拔罐时间要延长。
1.3 治疗效果 治愈(自觉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恢复患病前状况)173例。显效(自觉症状基本消失,但仍有颈肩部隐痛,不影响工作)18例。进步(自觉症状减轻,体征均较治疗前改善)7例。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均无改善者)2例。总有效率95.5%。治疗次数最少者1次,最多5次,平均2次。
, 百拇医药
1.4 典型病例 患者,女,37岁,打字员,1994年2月1日来诊。颈肩部疼痛活动障碍2年,遇寒加剧1周。查:颈椎生理弯曲消失,颈肩部肌肉紧张,颈椎活动明显障碍,C 5~7 棘突及双侧肩胛骨内上缘压痛,并可扪及条索状物,压痛,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双上肢皮肤触痛觉正常,X线检查:颈椎生理前凸消失,C 5,6,7 钩椎关节突变尖,并节间隙变窄。诊断为颈椎病。经2次治疗后,患者颈肩背疼痛完全消失,随访2年未复发。
2 讨论
通过针挑法可松解周围粘连组织,拔罐以疏通经脉。故“松则不痛”,“通则不痛”,同时有膏药外贴正合名医徐大椿:“若其病既有定所,在皮肤筋骨之间可按而得者,有膏药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理,通经贯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服药尤有力。”针挑、拔罐、贴膏药直达病所,直接作用于病灶,加速瘀血的消散或直接濡养经脉,疏通经络,舒筋活络,达到通则不通的目的。针挑法、拔罐法及膏药外贴法一体的综合疗法,相辅相成,故较单一的治疗为优。
现代医学认为:拔罐作用于局部组织后,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旺盛,营养状况改善,血管的紧张度与粘膜的渗透性改变。同时由于拔罐局部形成瘀血,也是一个缓慢的良性弱刺激过程,其不但可以刺激免疫机能,使之得到调整,还可以通过向心性神经作用于大脑皮质,继续起到调节大脑的兴奋与抑制,以及内分泌系统的平衡。 经临床观察,本疗法对上肢皮肤触痛觉减退的病人,效果不佳,200例中有2例无效,均为上肢皮肤触痛觉减退者。
作者单位: 415000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医院
(编辑 黄杰),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