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囊虫病误诊24例临床分析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4)10-0931-02
脑囊虫病因猪囊尾蚴寄生脑组织的部位不同而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且症状多种多样,极易与其他脑部疾患混淆,而致误诊误治。我院收治了24例脑囊虫病患者,诊治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4例囊虫病患者均为我院1996年6月~1998年6月间收治的被误诊的脑囊虫病患者,男11例,女13例;年龄12~67岁,均有吃生拌菜习惯。以癫痫大发作为主要表现8例,此8例均被误诊为原发性癫痫;被误诊为神经衰竭综合征3例;血管神经性头痛2例,其中1例被误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脑动脉硬化1例,达20余年,服消炎痛片、复方羊角冲剂、正天丸等多种药物治疗均无效;偏瘫4例,均被误诊为腔隙性脑梗塞,给予扩血管及溶栓治疗,症状呈进展性加重;精神障碍1例,被误诊为精神失常;一过性失语1例,被误诊为癫痫瞬间发作,发病表现为一过性失语,持续约2~3min,此后渐缓解,1个月后复发,与初次表现相同;发作性痴呆1例,该患者每次发病时表现为痴呆发作,表情呆滞,对周围人群无反应,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半年左右发作1次,此例被误诊为癫痫病;双膝阵发性软瘫1例,表现为发病时双膝关节无力瘫软,不能直立,下蹲30min或1h后可渐缓解,初2~3个月发作1次,后每月发作数次,被误诊为癫痫病(无张力型);昏迷1例,患病初表现为一侧肢麻,1个月后嗜睡,颅脑CT未见异常病灶,脑多普勒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误诊为脑供血不足,20天后出现共济失调,双下肢不遂,复查颅部CT,发现右基底节区有一小点状低密度灶,周围轻度水肿,误诊为腔隙性脑梗塞,给予扩血管、溶栓治疗,1周后患者昏迷,MRI检查见右基底节区长T1、长T2斑点状信号边界欠清,双侧丘脑斑状异常信号,T1为低信号,T2为高信号增强后病变强化,且颈5T1低信号、T2高信号,再次误诊为脑多发性转移瘤。
, http://www.100md.com
1.2 CT及MRI检查 该24例患者CT及MRI均未见典型囊虫病灶,只14例发现小点状或小圆型或小脓肿样病灶,昏迷病例MRI显示病灶明显,但非典型囊虫病灶,为囊虫脱变引起周围组织炎症水肿所致,另10例患者CT及MRI 均未见异常,其中囊虫皮肤试验阳性22例,ELISA抗体检测阳性18例,血清囊虫循环抗原检测阳性23例,阴性1例,该例腰穿取脑脊液抗原检测呈弱阳性。
1.3 治疗和结果 以上病例均给予阿苯达唑杀虫治疗,剂量20mg·kg -1 ·d -1 。分3次口服,同时给予20%甘露醇5~10mg/kg,反应重者,阿苯达唑从少量递增给药,并予地塞米松5~10mg于反应后静点,阿苯达唑10天为一疗程,停药1个月继续下一疗程,3个疗程后22例患者痊愈,2例经5个疗程后症状痊愈,CT及MRI检查病灶均消除,6例出现钙化灶。
2 讨论
本病因囊虫寄生部位的不同,病灶单发或多发或呈葡萄胎样,造成脑组织的局部占位,压迫效应,邻近组织水肿,炎症反应,虫体死亡裂解,释放异性蛋白引起机体的变态反应等因素,导致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临床上易将癫痫大发作型误诊为原发性癫痫,局灶小发作型常被误诊为腔隙性脑梗塞,头痛型易误诊为脑血管神经性头痛、动脉硬化、神经衰弱综合征、精神障碍型或痴呆型被误诊为精神异常、痴呆症,囊虫蜕变期的炎性病灶易误诊为脑瘤,脑转移瘤,值得注意的是24例患者中有10例CT及MRI检查无异常,说明相当一部分脑囊虫病患者单凭影像学检查不能早期发现,CT及MRI未见异常的患者脑囊虫病的可能性仍很大。囊虫抗体检测阳性18例,而血清循环抗原检测阳性23例,阴性1例,该例做脑脊液循环抗原检测呈弱阳性反应,说明囊虫循环抗原对诊断活动期囊虫病较敏感可靠,有明显优势,建议凡症状复杂,治疗效果不理想,未能完全明确诊断的颅内疾病,均应早期做囊虫综合检查,避免误诊。
作者单位:15701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二院一分院
(编辑维 兰), 百拇医药
脑囊虫病因猪囊尾蚴寄生脑组织的部位不同而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且症状多种多样,极易与其他脑部疾患混淆,而致误诊误治。我院收治了24例脑囊虫病患者,诊治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4例囊虫病患者均为我院1996年6月~1998年6月间收治的被误诊的脑囊虫病患者,男11例,女13例;年龄12~67岁,均有吃生拌菜习惯。以癫痫大发作为主要表现8例,此8例均被误诊为原发性癫痫;被误诊为神经衰竭综合征3例;血管神经性头痛2例,其中1例被误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脑动脉硬化1例,达20余年,服消炎痛片、复方羊角冲剂、正天丸等多种药物治疗均无效;偏瘫4例,均被误诊为腔隙性脑梗塞,给予扩血管及溶栓治疗,症状呈进展性加重;精神障碍1例,被误诊为精神失常;一过性失语1例,被误诊为癫痫瞬间发作,发病表现为一过性失语,持续约2~3min,此后渐缓解,1个月后复发,与初次表现相同;发作性痴呆1例,该患者每次发病时表现为痴呆发作,表情呆滞,对周围人群无反应,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半年左右发作1次,此例被误诊为癫痫病;双膝阵发性软瘫1例,表现为发病时双膝关节无力瘫软,不能直立,下蹲30min或1h后可渐缓解,初2~3个月发作1次,后每月发作数次,被误诊为癫痫病(无张力型);昏迷1例,患病初表现为一侧肢麻,1个月后嗜睡,颅脑CT未见异常病灶,脑多普勒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误诊为脑供血不足,20天后出现共济失调,双下肢不遂,复查颅部CT,发现右基底节区有一小点状低密度灶,周围轻度水肿,误诊为腔隙性脑梗塞,给予扩血管、溶栓治疗,1周后患者昏迷,MRI检查见右基底节区长T1、长T2斑点状信号边界欠清,双侧丘脑斑状异常信号,T1为低信号,T2为高信号增强后病变强化,且颈5T1低信号、T2高信号,再次误诊为脑多发性转移瘤。
, http://www.100md.com
1.2 CT及MRI检查 该24例患者CT及MRI均未见典型囊虫病灶,只14例发现小点状或小圆型或小脓肿样病灶,昏迷病例MRI显示病灶明显,但非典型囊虫病灶,为囊虫脱变引起周围组织炎症水肿所致,另10例患者CT及MRI 均未见异常,其中囊虫皮肤试验阳性22例,ELISA抗体检测阳性18例,血清囊虫循环抗原检测阳性23例,阴性1例,该例腰穿取脑脊液抗原检测呈弱阳性。
1.3 治疗和结果 以上病例均给予阿苯达唑杀虫治疗,剂量20mg·kg -1 ·d -1 。分3次口服,同时给予20%甘露醇5~10mg/kg,反应重者,阿苯达唑从少量递增给药,并予地塞米松5~10mg于反应后静点,阿苯达唑10天为一疗程,停药1个月继续下一疗程,3个疗程后22例患者痊愈,2例经5个疗程后症状痊愈,CT及MRI检查病灶均消除,6例出现钙化灶。
2 讨论
本病因囊虫寄生部位的不同,病灶单发或多发或呈葡萄胎样,造成脑组织的局部占位,压迫效应,邻近组织水肿,炎症反应,虫体死亡裂解,释放异性蛋白引起机体的变态反应等因素,导致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临床上易将癫痫大发作型误诊为原发性癫痫,局灶小发作型常被误诊为腔隙性脑梗塞,头痛型易误诊为脑血管神经性头痛、动脉硬化、神经衰弱综合征、精神障碍型或痴呆型被误诊为精神异常、痴呆症,囊虫蜕变期的炎性病灶易误诊为脑瘤,脑转移瘤,值得注意的是24例患者中有10例CT及MRI检查无异常,说明相当一部分脑囊虫病患者单凭影像学检查不能早期发现,CT及MRI未见异常的患者脑囊虫病的可能性仍很大。囊虫抗体检测阳性18例,而血清循环抗原检测阳性23例,阴性1例,该例做脑脊液循环抗原检测呈弱阳性反应,说明囊虫循环抗原对诊断活动期囊虫病较敏感可靠,有明显优势,建议凡症状复杂,治疗效果不理想,未能完全明确诊断的颅内疾病,均应早期做囊虫综合检查,避免误诊。
作者单位:15701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二院一分院
(编辑维 兰),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