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 2004年第5A期
编号:10446007
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超声表现及误诊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4年第5A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7587(2004)05-0647-02

    本文旨在通过3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探讨该病的超声表现并对其误诊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收集自1998~2003年间本院收治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共32例,男5例,女27例,年龄20~50岁,结节均在3个以上,其中误诊2例,1例腺瘤误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1例甲状腺癌误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4%(30/32),以上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1.2 检查方法 全部患者均采用HP尖端影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5MHz。常规用二维超声观察甲状腺声像图表现,详细描述甲状腺及病灶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周边回声,后用CDFI观察甲状腺病灶内部及周边血流信号。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2.1 二维图像 甲状腺不同程度的不规则非对称性增大,实质光点稍增粗,分布不均匀,其内有多个结节(3个以上),有些结节边界欠清晰,回声多为中等偏强回声(16例),混合回声较多见(13例),低回声少见(3例),结构不均匀,结节内可见强光团、强光点及液暗区,结节之间可见纤维组织

    图1 略

    增生所形成的散在性点线状回声。结节周围无正常甲状腺组织。如图1。

    图2 略

    2.2 CDFI 见图2。表现为腺体内见分布增多的点状血流信号,可见粗大迂曲的分支状血管在大小不等的结节间穿行式绕行,小结节或有液暗区的结节内无血流信号,部分结节内血流分布无明显增加。频谱多普勒较复杂,可测高速湍流频谱,高速低阻抗及高阻抗的动脉频谱,也可见小静脉频谱。
, 百拇医药
    3 讨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为甲状腺良性肿瘤,以20~40岁女性多见。多是在地方性甲状腺肿、弥漫性甲状腺肿大的基础上反复增生和不均匀的复原反应所致,形成增生性结节。其结节不是真正腺瘤。多个结节形成可使甲状腺变形,甲状腺更为肿大。本组资料显示结节个数在3个以上。中等 偏低回声多见,占50%(16/32),其次为混合回声占40%(13/32),低回声少见,占10%(3/32)。由于部分结节有囊性变、出血坏死、纤维组织增生、钙化等病理现象,所以声像图上有其相应的表现。结节性甲状腺肿是在弥漫性甲状腺肿大的基础上反复增生和不均匀的复原反应所形成的增生性结节,结节多为多发。本组均在3个以上,结节边界欠清晰,因而结节之间的甲状腺回声也是增高的,光点增粗,没有正常的甲状腺组织。CDFI显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血流是在多个结节间穿行或绕行。

    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均为较常见的甲状腺疾病。腺病更为常见,占70%~80%,约半数以上的腺瘤也有退行性变,内部出血,囊性变,纤维化、钙化而出现相应的图像,所以仅凭二维声像图表现在与腺病鉴别上有一定的困难,但仔细观察可发现结节周围没有明显声晕且病灶区以外没有正常甲状腺组织,这有助于两者的鉴别。CDFI显示结节内部及周边有时缺乏血流信号,而腺癌周边长有“环状”血影。本文1例多发腺瘤误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检查者主观上只注意结节的声像图。因此可见观察结节周围晕环的有无以及结节之间的甲状腺组织回声和周边的血流信号对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本文1例甲状腺癌误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头癌,该肿块大部分为回声区,内有砂粒样强光点而未引起注意(图1),因此诊断时仔细观察非常重要。多数甲状腺恶性肿瘤有一定共同的超声征象,如病变多为低回声,内出现点状强回声(“砂粒征”),边界多不规整,这些征象有助于鉴别诊断。

    作者单位:422400湖南省武冈市人民医院

    (收稿日期:2004-01-15)

    (编辑 李木),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