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少儿寰枢椎半脱位38例临床分析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4)10-0937-01
自发性少儿寰枢椎半脱位比较常见,该病常继发咽后壁感染或头某一姿势过久,发病后颈部强直,旋转固定或颈部肌肉阵发性痉挛,伴头枕部疼痛。笔者自1998~2003年采用枕颌吊带卧式持续牵引逐渐复位,后期配合颈托外固定进行关节组织修复治疗,经38例临床治疗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8例病人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4~15岁,平均年龄9.5岁;继发咽后壁感染24例,14例做作业2h后出现胸锁乳突肌阵发性痉挛,有枕部痛者24例(63%),发病时间最短2h,最长28天;以上病例全部经X线片诊断确立。
1.2 治疗方法 颈椎牵引:采用枕颌带床前卧式牵引法,牵引时背部垫一棉垫使胸背部加高,颈椎处于轻度过伸位,牵引重量根据少儿年龄体重,为1.5~2kg,牵引时间为2~4周,经X线片证实确已复位后解除牵引。抗炎治疗:对于由感染引起的寰枢椎半脱位,在牵引的同时,给予静点或口吸抗生素治疗,待体温、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后,感染症状消除后停药。颈托固定:牵引获得深复位后即改用颈托固定,将颈固定于中立位,4~6周后解除固定。功能锻炼:解除颈托固定后可进行颈部前屈、后伸、侧转活动功能锻炼,一般2~3周即可功能恢复。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疗效标准:治愈为症状消失,颈椎外观,畸形恢复正常,颈椎活动功能达到正常标准;X线片检查侧块间隙恢复,棘突连线恢复正常。好转为症状明显改善,颈椎外观有轻度侧倾,颈部活动功能基本恢复;X线片检查复位不良,侧块间隙不良,棘突连线欠佳。无效为症状尚存,颈椎外观头颈仍有偏斜,活动轻度受限;X线检查末有明显改变。本组病人38例,治愈36例,治愈率为98%。
3 讨论
3.1 寰枢椎的解剖特点 儿童寰枢椎半脱位是少儿骨科的常见病,寰枢椎是椎体间活动度最大的关节,也是最不稳定的关节。寰枢关节由左右寰枢处侧关节及寰齿前后关节组成,左、右侧有关节囊附着。寰齿关节有寰齿前关节及以齿突与寰横韧带组成寰齿后关节,两关节均有关节囊,齿状突有齿尖韧带固定在枕骨大孔前正中缘,翼状韧带固定齿关节左右,限制头及寰椎在枢椎上过度旋转及侧方脱位,覆膜为后纵韧带向上的延续,于寰椎横韧带和齿突后侧加强寰枢椎稳定;这些解剖特点使该关节松弛而灵活,坚韧而稳定,而少儿关节囊相对松弛致该病多发 [1]。
, http://www.100md.com
寰枢关节受颈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发出神经支配,颈2神经离开硬膜囊后外位于寰枢关节内缘中部,沿关节边缘向外下。颈2神经发出分支与副神经、枕小神经和耳大神经吻合,所以半脱位、关节肿胀及炎症剌激可引起颈部保护性强直,胸锁乳突肌痉挛及枕部疼痛。
3.2 诊断 炎症侵犯咽后壁,使关节充血,肿胀,剌激颈神经后支,反射性肌肉痉挛,产生半脱位;而有的不良姿势过久引起关节囊充血,肿胀,剌激神经产生肌肉痉挛致关节脱位。主要表现为咽部感染出现颈部活动受限,肌肉强直、痉挛、或不良姿势后引起颈部不适,头枕部疼痛,头部旋转固定,寰椎棘突偏斜,压痛,诊断并不困难,但由于少儿检查欠合作,有些体征难以查出,但单纯有胸锁乳突肌痉挛者,应高度怀疑,需行影像学检查,张口位及侧位X片显示 [2] :(1)寰齿前距>3mm;(2)寰枢棘突角>10°;(3)寰枢关节间隙不对称;(4)齿突及侧块间距差>3mm。脱位时间越短越易复位,3周以后进行治疗的病例很难获得满意复位与恢复,本组病例有1例为28天就诊,治疗效果为好转。
, http://www.100md.com
3.3 治疗 采用枕颌吊带床前卧式牵引是少儿寰枢椎半脱位的良好治疗方法,一般颈椎轻度过伸位的牵引中可逐渐获得复位,手法虽可复位,但不进行持续牵引的维持,即可重新发生脱位。另外采用手法矫正风险较大,一旦手法过度即可造成严重后果,或由于推拿力的作用导致韧带,关节囊进一步损伤,给后期恢复带来一定的影响,愈后将影响关节的稳定。所以笔者认为单纯采用手法复位治疗将很难获得最终复位与稳定。
寰枢椎半脱位经牵引达复位后,仍不能忽视韧带、关节囊的进一修复,应配戴颈托保护一段时间,以获得更进一步的组织修复,确保愈合关节的稳定。
解除颈托固定后,椎间关节会发生僵硬与活动受限,应积极进行颈部活动锻炼,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 郭世继.临床骨科解剖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67-75.
2 尹培荣,陈雄德,付家智.自发性寰枢椎脱位几种X线测量评价.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2,(2):65.
作者单位:518020广东省深圳市人民医院骨科
(收稿日期:2004-02-17)
(编辑 青山), http://www.100md.com
自发性少儿寰枢椎半脱位比较常见,该病常继发咽后壁感染或头某一姿势过久,发病后颈部强直,旋转固定或颈部肌肉阵发性痉挛,伴头枕部疼痛。笔者自1998~2003年采用枕颌吊带卧式持续牵引逐渐复位,后期配合颈托外固定进行关节组织修复治疗,经38例临床治疗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8例病人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4~15岁,平均年龄9.5岁;继发咽后壁感染24例,14例做作业2h后出现胸锁乳突肌阵发性痉挛,有枕部痛者24例(63%),发病时间最短2h,最长28天;以上病例全部经X线片诊断确立。
1.2 治疗方法 颈椎牵引:采用枕颌带床前卧式牵引法,牵引时背部垫一棉垫使胸背部加高,颈椎处于轻度过伸位,牵引重量根据少儿年龄体重,为1.5~2kg,牵引时间为2~4周,经X线片证实确已复位后解除牵引。抗炎治疗:对于由感染引起的寰枢椎半脱位,在牵引的同时,给予静点或口吸抗生素治疗,待体温、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后,感染症状消除后停药。颈托固定:牵引获得深复位后即改用颈托固定,将颈固定于中立位,4~6周后解除固定。功能锻炼:解除颈托固定后可进行颈部前屈、后伸、侧转活动功能锻炼,一般2~3周即可功能恢复。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疗效标准:治愈为症状消失,颈椎外观,畸形恢复正常,颈椎活动功能达到正常标准;X线片检查侧块间隙恢复,棘突连线恢复正常。好转为症状明显改善,颈椎外观有轻度侧倾,颈部活动功能基本恢复;X线片检查复位不良,侧块间隙不良,棘突连线欠佳。无效为症状尚存,颈椎外观头颈仍有偏斜,活动轻度受限;X线检查末有明显改变。本组病人38例,治愈36例,治愈率为98%。
3 讨论
3.1 寰枢椎的解剖特点 儿童寰枢椎半脱位是少儿骨科的常见病,寰枢椎是椎体间活动度最大的关节,也是最不稳定的关节。寰枢关节由左右寰枢处侧关节及寰齿前后关节组成,左、右侧有关节囊附着。寰齿关节有寰齿前关节及以齿突与寰横韧带组成寰齿后关节,两关节均有关节囊,齿状突有齿尖韧带固定在枕骨大孔前正中缘,翼状韧带固定齿关节左右,限制头及寰椎在枢椎上过度旋转及侧方脱位,覆膜为后纵韧带向上的延续,于寰椎横韧带和齿突后侧加强寰枢椎稳定;这些解剖特点使该关节松弛而灵活,坚韧而稳定,而少儿关节囊相对松弛致该病多发 [1]。
, http://www.100md.com
寰枢关节受颈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发出神经支配,颈2神经离开硬膜囊后外位于寰枢关节内缘中部,沿关节边缘向外下。颈2神经发出分支与副神经、枕小神经和耳大神经吻合,所以半脱位、关节肿胀及炎症剌激可引起颈部保护性强直,胸锁乳突肌痉挛及枕部疼痛。
3.2 诊断 炎症侵犯咽后壁,使关节充血,肿胀,剌激颈神经后支,反射性肌肉痉挛,产生半脱位;而有的不良姿势过久引起关节囊充血,肿胀,剌激神经产生肌肉痉挛致关节脱位。主要表现为咽部感染出现颈部活动受限,肌肉强直、痉挛、或不良姿势后引起颈部不适,头枕部疼痛,头部旋转固定,寰椎棘突偏斜,压痛,诊断并不困难,但由于少儿检查欠合作,有些体征难以查出,但单纯有胸锁乳突肌痉挛者,应高度怀疑,需行影像学检查,张口位及侧位X片显示 [2] :(1)寰齿前距>3mm;(2)寰枢棘突角>10°;(3)寰枢关节间隙不对称;(4)齿突及侧块间距差>3mm。脱位时间越短越易复位,3周以后进行治疗的病例很难获得满意复位与恢复,本组病例有1例为28天就诊,治疗效果为好转。
, http://www.100md.com
3.3 治疗 采用枕颌吊带床前卧式牵引是少儿寰枢椎半脱位的良好治疗方法,一般颈椎轻度过伸位的牵引中可逐渐获得复位,手法虽可复位,但不进行持续牵引的维持,即可重新发生脱位。另外采用手法矫正风险较大,一旦手法过度即可造成严重后果,或由于推拿力的作用导致韧带,关节囊进一步损伤,给后期恢复带来一定的影响,愈后将影响关节的稳定。所以笔者认为单纯采用手法复位治疗将很难获得最终复位与稳定。
寰枢椎半脱位经牵引达复位后,仍不能忽视韧带、关节囊的进一修复,应配戴颈托保护一段时间,以获得更进一步的组织修复,确保愈合关节的稳定。
解除颈托固定后,椎间关节会发生僵硬与活动受限,应积极进行颈部活动锻炼,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 郭世继.临床骨科解剖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67-75.
2 尹培荣,陈雄德,付家智.自发性寰枢椎脱位几种X线测量评价.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2,(2):65.
作者单位:518020广东省深圳市人民医院骨科
(收稿日期:2004-02-17)
(编辑 青山),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