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4年第12期
编号:10447717
小儿热性惊厥126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4年第12期
     【摘要】 目的 对126小儿热性惊厥(FC)进行深入探讨。方法 对126例热性惊厥患儿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热性惊厥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有关,原发病主要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初发年龄6个月~3岁占87.3%,初发体温≥38.5℃者占88.9%,24.6%有惊厥家族史。结论 对6个月~6岁的发热患儿,当体温≥38.5℃时尽快采取降温措施,必要时给予预防性用药治疗。

    关键词 热性惊厥 儿童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4)12-1126-01

    热性惊厥(FC)是儿科常见急症之一,绝大多数患儿远期预后良好,首次FC后会有部分患儿再次发作。FC发生突然,如处理不及时,发作次数多,可致脑损伤,转变为癫痫的可能性就越大。1992~2001年我院共收治FC126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 百拇医药
    1.1 一般资料 本组诊断参照1983年全国小儿神经病学专题讨论会确定的FC标准 [1] ,均排除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其它中枢性疾病。本组小儿热性惊厥126例,男79例,女47例,男女之比为1.68∶1,单纯型98例(77.8%),复杂型28例(22.2%)。

    1.2 惊厥时伴随的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93例(72.2%),肺炎或支气管炎18例(14.3%),急性胃肠炎10例(7.9%),化脓性扁桃体炎4例(3%),尿路感染2例(1.6%),流行性腮腺炎1例(0.8%),幼儿多为呼吸道感染占89.5%。

    1.3 体温 惊厥时体温38.5℃~39℃60例(47.6%),39℃~40℃44例(35.%),40℃以上8例(6.3%),<38.5℃14例(11.1%)。

    1.4 发热至惊厥时间 ≤3h25例(19.8%),~12h62例(49.2%),~1d22例(17.4%),~2d10例(7.9%),>2d7例(5.6%),86.5%发生发热24h内。
, 百拇医药
    1.5 抽搐持续时间 <5min89例(70.6%),5~10min20例(15.9%),>10min17例(13.5%)。

    1.6 FC初发年龄 <6个月5例(3.9%),6个月~1岁40例(31.7%),1~2岁51例(40.5%),2~3岁19例(15.1%),3~4岁4例(3.2%),>4岁7例(5.6%)。最小3个月,最大7岁,87.3%在6个月~3岁内发作。

    1.7 家族史 126例近亲中有FC家族史24例(19%),有癫痫患者5例(4%)。

    1.8 实验室检查 对20例惊厥2次以上者做了生化检查,血钠<135mmol/L10例,血钙<2.1mmol/L5例,血糖>6.44mmol/L8例。

    1.9 脑电图(EEG)检查 126例中90例在惊厥发作后1周内作EEG检查,EEG异常30例(23.8%),表现为高幅慢波20例,棘慢波3例,轻度异常7例,本组有40例作脑CT检查,均未发现异常。2周后复查EEG均为正常EEG。
, http://www.100md.com
    1.10 治疗及转归 126例患儿入院后立即吸氧,控制惊厥,退热,及时治疗原发病,全部治愈出院。

    2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FC的发生与年龄有密切的关系。本组FC首次发病年龄多在6个月~3岁间,占87.3%,这种年龄特征可能与婴幼儿大脑发育的成熟程度有关,在脑发育极不成熟的新生儿与脑发育接近完善的学龄期都不易发生FC。在6个月~3岁间,脑细胞结构简单,其功能分化及轴、树突分支不全,髓鞘生成不完善,兴奋性、抑制性神经介质不平衡有关,惊厥阈值低,容易发生FC [2] 。此外,这种年龄特征还可能与婴幼儿期来自母体的免疫抗体逐渐消失,而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易患感染性疾病,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本组FC伴呼吸道感染约89.5%。故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预防FC具有重要意义。

    FC患儿可合并低钠、低钙和高血糖,与一次病中的惊厥次数、持续时间有明显关系。本组对20例惊厥2次患儿,查电解质存在低钠、低钙。有关机制可能为:(1)高热及惊厥引起脑缺氧,细胞能量代谢障碍,钠泵功能失调,引起Na + 内流,导致低钠血症。(2)脑缺氧刺激压力感受器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回收水分增加,导致稀释性低钠血症 [3] 。本组EEG异常为30例,提示神经系统正常的FC患儿惊厥发作后早期EEG可异常(本组为23.8%),2周后EEG恢复正常,说明预后良好。
, 百拇医药
    本研究显示,126例近亲中有FC家族史24例(19%),有癫痫患者5例(4%),支持热性惊厥与遗传因素有关。如FC发作次数过多,持续时间过长,可引起惊厥性脑损伤,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 [4] ,因此应重视FC的预防。本组FC伴呼吸道感染89.5%,说明感染是FC的主要病因之一。因此预防感染是防止FC的重要方法。对于预防性用药方法目前仍有争议,其方法有:(1)长期持续服药(苯巴比妥)。因仅少数留有后遗症,长期服药弊大于利。(2)短程间歇服安定。有研究表明 [5] ,短程服安定与长程使用苯巴比妥,前者优于后者。我们在临床中,对既往有FC病史者,于发热初期即给予安定口服,8h后再服1次,疗效满意。此外,还应加强健康教育,使家长对FC有正确的认识,学会简单的急救止惊处理,及时进行降温及预防性用药治疗。

    参考文献

    1 中华儿科杂志编委会神经病组.关于高热惊厥诊断和治疗的建议.中华儿科杂志,1984,22:101.
, 百拇医药
    2 左启华.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171.

    3 扬乐姝,景学安.高热惊厥患儿血钠值的临床观察.中华儿科杂志,1991,29(2):109.

    4 赵学林.208例小儿热性惊厥临床观察.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4,9(1):55.

    5 李瑞林.短程安定预防高热惊厥.临床儿科杂志,1991,9(2):109.

    作者单位:471003洛阳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东方医院儿科

    (编辑元 红),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