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白塞氏病患者静脉血管的保护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726-6424(2004)07-0666-01
白塞氏病是一本质上为血管炎,而病因至今不清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使皮肤、粘膜、眼、胃肠、关节、心血管等多系统、多器官受累。通过对白塞氏病患者长期的护理、观察,总结对白塞氏病患者静脉血管的保护经验如下。
1 临床现象
按照传统的静脉注射方法应是选择、消毒好血管后,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如皮下,再沿静脉方向在皮下潜行后,刺入血管。而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按此种方法为该病患者注射后,静脉穿刺处皮肤出现脓疱或发生毛囊炎,且脓疱的大小与针头在皮下潜行的深度及进入血管的长度成正比。次日,该血管无法继续应用。
2 护理对策
2.1 选择消毒好血管后,从静脉上方或侧方进针,直接刺入血管,见回血后,再顺静脉进针少许,以确保针头斜面进入血管,药液不至外渗即可。尽量减少针头在皮下及血管内前行的长度。于是可见进针处脓疱明显减少,同一条血管也可连续应用3~4次。
2.2 严格无菌操作,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病人在应用激素期间,进针处皮肤无脓疱及毛囊炎发生。此时,可按常规有计划的选择注射部位;而在不用激素期间静脉血管要交替使用,每次注射均应更换部位,且需选相隔较远的血管,待脓疱消失后再用,以防感染加重。
2.3 避免在发炎、化脓、感染及疤痕处进针。
作者单位:266001山东省青岛市人民医院
(收稿日期:2004-02-17) (编辑 青山), http://www.100md.com
白塞氏病是一本质上为血管炎,而病因至今不清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使皮肤、粘膜、眼、胃肠、关节、心血管等多系统、多器官受累。通过对白塞氏病患者长期的护理、观察,总结对白塞氏病患者静脉血管的保护经验如下。
1 临床现象
按照传统的静脉注射方法应是选择、消毒好血管后,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如皮下,再沿静脉方向在皮下潜行后,刺入血管。而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按此种方法为该病患者注射后,静脉穿刺处皮肤出现脓疱或发生毛囊炎,且脓疱的大小与针头在皮下潜行的深度及进入血管的长度成正比。次日,该血管无法继续应用。
2 护理对策
2.1 选择消毒好血管后,从静脉上方或侧方进针,直接刺入血管,见回血后,再顺静脉进针少许,以确保针头斜面进入血管,药液不至外渗即可。尽量减少针头在皮下及血管内前行的长度。于是可见进针处脓疱明显减少,同一条血管也可连续应用3~4次。
2.2 严格无菌操作,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病人在应用激素期间,进针处皮肤无脓疱及毛囊炎发生。此时,可按常规有计划的选择注射部位;而在不用激素期间静脉血管要交替使用,每次注射均应更换部位,且需选相隔较远的血管,待脓疱消失后再用,以防感染加重。
2.3 避免在发炎、化脓、感染及疤痕处进针。
作者单位:266001山东省青岛市人民医院
(收稿日期:2004-02-17) (编辑 青山),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