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中药文化
编号:10449341
中药文化:栀 子
http://www.100md.com 2004年7月2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184期
     雪魄冰花凉气清,曲栏深处艳精神。

    一勾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

    ——明·沈周《栀子花》

    栀子花是我国名贵花卉之一。《史记·货殖传》:“千亩栀茜,其人与千户侯等”,把栀子的贵重与千户侯的财富等同。《晋令》载:“诸宫有秩,栀子守护者置吏一人。”晋宫庭有专门的规章制度,各宫的官吏都有一定的职责,为看护栀子专门设一官吏,足见当时对栀子重视的程度。《晋宫阁名》是记载晋王公贵人的崇楼杰阁、名花异草和珍奇异宝的专书,其中也记载了“华林园栀子五株”。可以想见栀子已列入奇珍异处,不同于其它花木了。《野人闲话》云:“蜀主园苑,异花毕集其间。有人进花两株,曰红栀子,其叶婆娑,其花六出,其香袭人,蜀主甚爱重之。或令图写于团扇,或绣入于衣服,或以绢素鹅毛做首饰。”《万花谷》亦云:“蜀孟昶十月宴林芳园,赏栀子花,其花六出,清香如梅。”唐代曾以栀子花作为和平友好的象征,曾派员以之作为礼品东渡日本以通好。17世纪初叶,栀子花由日本传入欧洲,由此而成为世界名花。
, http://www.100md.com
    关于栀子的命名历代有不少说法:有说栀子果实形似古代盛酒的器皿薝葡因而得名;《三余赘笔》说:“曾端伯以栀子为禅友”;南宋诗人谢灵运有“林芝近雪而扬猗”句,谓栀子名林芝;还有文献记载:栀子名薝,见于佛经。相传是天竺移来,所以明代陈淳有“葡含妙香,来自天竺国”之说。此说与《史记·货殖传》记述不符,有待考证。栀子还有很多别名,如越桃、鲜支等。

    栀子为茜草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初夏开花,花色美,清丽高雅,浓香馥郁,沁人心脾。历代文化名人以栀子为题材的诗画不少。梁·简文帝的“素花偏可喜,的的半临池。疑是霜里叶,复类雪封枝。日斜光隐见,风还影合离。”唐·杜甫的“栀子比众木,人间诚未多。于身色有用,与道气相和。红取风霜实,青看雨露柯。无情移得汝,贵在映红波。”宋·女诗人朱淑贞的“一根曾寄小峰峦,薝葡香清水影寒。玉质自然无暑意,更宜移就月中看”。宋·蒋梅边的“清净法身如雪莹,肯来林下现孤芳。对花六月无炎暑,省热铜匜几柱香”。宋·吴文英的《清平乐》“柔柯剪翠,蝴蝶双飞起。谁堕玉钿花径里?香带薰风临水。露红滴下秋枝,金色不染禅衣。结得同心成了,任教春去多时”。明·黄朝荐的“松柏有至性,岂必岁寒时。幽香无断续,偏于近青松”。清·陈维菘《二十字令》:“纨扇上,谁添栀子花。搓酥滴粉做成它。凝禅纱夭斜。”诗人以赞美、比拟、寄情等不同心态吟咏栀子花。 现代研究表明,栀子花含挥发油,叶含栀子甙,果含黄酮类栀子素、果胶、鞣质、藏红花素、藏红花酸、甘露醇等。药理实验,栀子水提取物能抑制胆红素升高,促进胆汁排泄。有利胆、镇静、降血压、抗菌、抑制平滑肌作用,并能杀灭钩端螺旋体和血吸虫的成虫;栀子提取物制成油膏,能力口速软组织挫伤的愈合。
, 百拇医药
    栀子花、叶、果实均可入药。性味苦寒,有泻火、除烦、泄热、利湿、凉血止血、解毒等功效。《滇南本草》曰:“栀子泻肺火、止肺热、咳嗽、止血衄血、消痰。”《神经本草经》曰:“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疮疡。”《名医别录》曰:“疗目热赤痛、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胃中热气。”

    《本草纲目》曰:“治吐血、衄血、血痢下血、血淋、损伤瘀血、伤寒劳复、热厥头痛、疝气、汤火伤。”历代以栀子为主药治病的方剂很多,张仲景《伤寒论》中就有治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恼的栀子豉汤,治黄疸的栀子柏皮汤,治疗伤寒反复的枳实栀子豉汤。《圣济总录》、《普济方》等,均有栀子治病的组方。

    临床上,常用以治疗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胆囊炎、胆石症、上呼吸道感染、各种出血、疮疡肿痛、尿路感染、神经官能症、气管炎、急性胃肠炎;外用可治疗带状泡疹、跌打损伤等。

    栀子花可食用。明·王象晋《群芳谱》有“以大栀子花食用佳”的记载。暑热天可以栀子花取汁,兑入饮料中饮用;亦可用糯米、赤豆与去蒂的栀子花数朵煮粥,加入少许白糖。

    栀子花富含芳香油,以之薰制花茶,幽香浓醇,别具风味。

    栀子花有抗烟尘和有毒气体的能力。凡种植栀子的地方,可使人感到空气新鲜、干净。, http://www.100md.com(单健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