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中医经典著作 > 信息
编号:10449015
经方儿科临证举隅
http://www.100md.com 2004年7月29日 清阳客栈
     河南省潢川县人民医院(465150)

    原载于《河南中医》1994年第5期

    1 腹型癫痫

    张某某,男,4岁,1990年8月10日诊。

    患儿1年来经常腹疼,按蛔虫病治疗,曾服多种驱虫药,腹疼依然。从元月份开始,腹疼发作次数频繁,每天2~5次不等,每次3~5分钟,腹疼后口中吐出少许白沫。患儿腹部平软,四肢不温,精神倦怠,面色萎黄,恶寒,大便溏泄,舌淡苔白,脉沉细,脑电图检查诊为“腹型癫痫”,无家族史。患儿每次腹疼喜揉按腹部。根据临床证状辨为虚寒腹疼,治以甘温补养,益气散寒,给小建中汤加味:饴糖21g(烊化),桂枝、川芎、元胡、甘草各6g,白芍15g,干姜4.5g,7剂,水煎每日1剂,勿食生冷。复诊时家长主诉腹疼发作次数减少,原方续服2周。三诊时,腹疼已于3天前停止,食欲精神正常,原方减元胡续服2个月以巩固疗效。2个月后脑电图复查,未见“癫痫波”,追踪半年,腹疼未再发作。
, http://www.100md.com
    按:腹型癫痫是以腹疼为主而不伴有躯体抽搐性发作的一种病证,临床上常常被忽略而致误诊。根据患儿腹疼喜揉喜按,大便经常溏泄,为脾胃虚寒,中阳不足,气机不畅。尤在泾云:“欲求阴阳和者,必求于中气;求中气之立者,必以建中也。”故授以小建中汤以恢复脾胃的健运功能,使气机得以通畅,阴阳得以平衡。最后获得满意疗效。

    2 中毒性肠麻痹

    芦某,男,4个月,1992年8月1日初诊。

    患儿腹泻1周,便血1天,以消化道出血待查,收住我院儿科。腹部透视,肠管积气显著,肛诊有果酱样大便,确诊为肠套叠而转外科手术治疗。术后3天肛门排气排便,大便呈黑色,切口换药无感染,肠鸣音较活跃,第五天患儿开始腹胀,肠鸣音减弱,发烧,术后第七天腹胀明显,呕吐,腹部透视提示:大部分肠管高度积气,并见多处宽窄不一,张力不等的气液平面,血化验:白血球16.4×109/L,中性0.76,淋巴0.24。外科会诊为:中毒性肠麻痹导致的肠梗阻。经胃肠减压,少量输血,对症处理疗效不显而邀余诊视。患儿发烧,T39℃,腹胀如鼓,呕吐不能进食,3天未解大便,口唇发干,双足皮肤颜色发紫,舌红苔黄,指纹紫滞,辨证为气滞血瘀,肠道不通,胃气不降。急则治标,选用小承气汤加味,以通腑止呕:大黄6g(后下),川朴4.5g,枳实4.5g,川芎3g。1剂,水煎分3次服下。第二天矢气通,腹胀略减,仍呕吐不能食。原方再进1剂,当夜矢气频转,腹胀消,大便泻下2次,肠鸣音活跃,呕吐停止,第三天吃奶数次未吐,体温降至37.5℃,原方减枳实、川朴加甘草3g再进1剂以解余毒,尽剂患儿情况良好,体温恢复正常,病愈出院。
, 百拇医药
    按:根据《伤寒论》第208条:“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的原则,选用小承气汤通腑消胀以止呕,实为釜底抽薪,上病下取之治法。

    3 蛔虫性肠梗阻

    郑某,男,5岁,1986年5月17日诊。

    患儿脐周阵发性疼痛2天,西医诊为蛔虫性肠梗阻欲收住院治疗。因经济拮据而求治于中医。证见腹痛时剧时缓,呕吐,腹部胀满,见肠形,可扪及条索状包块,有压痛,大便三日未解,坐卧不安,四肢不温,发热:T38℃,面色萎黄,颜嬗邪咨呖椋翁逑荩惺逞蔚南肮撸坡鑫⑹1嬷の却碓樱溉瘸壮嫔先拧V我晕略喟不祝ǜ⒔帷7接梦诿吠枧浯蠡聘什萏溃何诿?g,附子(先煎)、细辛、桂枝、川椒、甘草各3g,干姜、黄连、黄柏各4.5g,党参9g,当归、大黄各6g。1剂,水煎分2次服下。第二天下午复诊,患儿服药当夜得矢气,早晨大便下,泻下蛔虫近30条,腹疼消,呕吐止。原方再进1剂,又泻下10余条蛔虫,腹部平软,临床证状消失而愈。
, 百拇医药
    按:乌梅丸是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之剂,根据“蛔虫得酸则静,得苦则安,得辛则伏”的特点而投用乌梅丸以益胃安蛔。又因蛔虫内扰互结阻于肠道而致胃气不降而吐,宗仲景“食已即吐,大黄甘草汤主之”的旨意,用该方通腑以止呕。两方并用,腑气通,聚结散,蛔虫下,收到良效。

    4 麻后痢

    王某某,女,2 岁,1990年11月27日诊。

    麻疹收没后,痢下7天,曾用痢特灵、庆大霉素、利福平等西药治疗六天未效而转中医治疗。证见发烧T38.4℃,腹疼,哭闹不安,大便胶粘,肛门赤红,每天痢下6~7次,皮肤干燥,小便黄赤,口干欲冷饮,精神萎靡不振,舌红苔黄,脉数,指纹紫滞,大便化验:白血球++、脓球+++、红血球++。辨证为麻疹余毒困迫大肠所致。治以清肠解毒,活血止痢。投以白头翁汤加味:白头翁10g,秦皮、滑石各6g,黄连、黄柏、木通、木香、红花各3g,大黄4.5g(后下),2剂,水煎服,每日1剂。药后热退,痢下次数减少,诸证悉减,原方续服2剂,痢止证消,大便化验正常而告愈。

    按:麻疹患儿因禀赋不足,证候轻重不一,或因治疗失当,常出现一些并发症,麻后痢是较常见的一种后遗症,本例由于疹毒透发不尽而内迫大肠,导致痢下不止。根据《伤寒论》370条“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273条“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投用白头翁汤,达到了药到病除的良好效果。, 百拇医药(张光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