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30年的回顾与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概念,概念形成的历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特点及病因,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概念
目前已认识到,心、脑和周围血管疾病都存在一个共同病理改变,涉及2个独立过程——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即概括为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atherothrombosis)这一概念。该术语用来描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一次不可预测的突然破裂,导致血小板激活和血栓形成。活化的血小板同时可产生一些炎症调节因子而导致斑块破裂。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致命性疾病,临床表现可以是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或血管性死亡,大约每3例死亡事件中就有1例死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概念形成的历史
我们尚不能确定是何时首次使用该术语的。通过对著名的医学文献库PubMed文章标题的检索显示,该术语首次出现在1984年Kistke JP Ropper AH和Heros RC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kand Journak of Medicine)题为“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所致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Therapy of ischemia cerebrak vascukar disease due to atherothrombosis)的文章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34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