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新闻 > 行业动态
编号:10456670
张维庆:中国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初见成效
http://www.100md.com 2004年8月11日 央视国际
     相关专题:忧·中国男女比例失调

    中国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11日说,作为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重要举措,关爱女孩行动试点工作自2003年启动以来已经取得初步成果,全社会关爱女孩的环境正在形成。

    在11日召开的全国关爱女孩行动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张维庆说,关爱女孩行动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各部门积极协作,严厉打击非法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狠抓各项奖励扶助政策的落实,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的力度明显加大。

    福建省安溪县是首批11个试点县之一,2000年出生性别比高达133.24。为倡导生男生女都一样的观念,安溪县建立了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新机制,给纯女户以政策、资金、技术等扶持,并探索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给部分农村独生子女户和二女户老人每人每月发放70元的奖励扶助金。

, 百拇医药     政府的政策导向和男女平等观念的传播使得群众的生育观念逐渐改变。在安溪,一些农村祠堂改变以往只为生男孩家庭操办“添丁宴”的做法,开始为女孩考上大学操办“成才宴”。更有一些农村祠堂,首开女性上族谱的先河,把女孩也写进族谱。

    福建省安溪县计生局局长李生明说:“群众生育观念的转变使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

    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每百名出生女婴对应的出生男婴数。中国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这一数值为119.92,即当时平均每出生100名女婴相对应地出生了近120名男婴,这大大偏离了103-107的正常范围。

    2003年,国家人口计生委启动了关爱女孩行动,目的在于依托现有较完备的计划生育基层网络,广泛倡导“男女平等、生男生女一样好”的观念,改善女孩生存环境,形成全社会关爱女孩的良好氛围。

    到目前为止,全国24个出生人口性别比高于110的省(区、市)都以不同形式成立了关爱女孩行动领导小组或办公室。第二批13个试点县也将在此次会议期间启动。
, 百拇医药
    中国中央政府提出力争经过三至五年的努力,使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势头得到遏制,之后才是逐渐促使其趋于正常。张维庆说,这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有其内在的规律,治理这个问题必须讲求科学性,不可能一蹴而就。

    这位官员分析说,即使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正常,对于一个深受几千年重男轻女传统思想影响的社会来说,转变人们的婚育观念仍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心理学家忧虑:男多女少是否会成为暴力之源

    最近一段时间,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亚洲国家人口比例失衡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加拿大两位著名心理学家对此进行了分析,认为男多女少将是世界暴力之源。事实是否如此?北京科技报记者采访了两位中国心理学专家。

    加拿大的心理学家哈德逊说:“纵观历史,暴力事实上一直主要是年轻男性的行为。我认为这个观点确实具有其生物因素。在任何社会,成年男性都是最强大数量最多的个体。而任何社会都存在着利益冲突,一些冲突都要通过武力解决。”
, 百拇医药
    针对这一理论,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建新教授认为: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仅从研究性的角度说,男多女少是世界暴力之源这一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从人的本能角度来讲,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而男女性别比例的失衡会造成青年男子找不到配偶,这些人很有可能容易发怒,对他人实施抢劫或攻击。

    从心理学角度讲,在一个社会的分工中,男女性别各自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在传统的观念中,男人的角色是向外的,女人的角色是向内的,所谓“男主外,女主内”,男人担任着供养家庭的责任,女性则不同。这种男女文化角色的规定性,就使得男人要不断去战争、扩张、采取攻击性的行为,去获得财产和资源,当资源有限时,男人之间就会出现冲突,如果没有社会制度的规定,就很有可能形成暴力的倾向。需要强调的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男人把女人看成是自己资源的一部分。

    要保证人们拥有和谐的社会生活,就要保持社会角色的平衡。

    张建新教授说,当然,人与动物有本质的区别,人们的行为会受到社会文明的制约,人们对自身的行为会有理性的控制和协调。
, 百拇医药
    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著名心理学家沈德灿说,我们只能说男多女少可能成为暴力之源。这种结果不具有必然性。

    但作为一个文明的社会,我们要保证人们拥有和谐的生活,就要保持社会角色的平衡,有意识地加强引导和教育,有意识地协调,男女平衡不能差得很远。

    张建新教授说,男多女少可能成为暴力之源的说法是要告诉我们的政府,我们自己应该采取有利措施改变这种情况。

    反对把男人永远看作是暴力制造者,把女性看作是男性暴力受害者的倾向。

    有专家指出,不应把男人永远看作是暴力制造者,把女性看作是男性暴力受害者。一旦条件成熟,女性也可能成为道德败坏和粗野的暴力制造者。最近美国女兵虐待伊拉克犯人就是女性暴露出深藏心底的邪恶,赶超了男性的事例。

    华盛顿妇女政策研究所的艾米·塞亚扎说:“我不会因为妇女没有制造暴力而过于相信她们,同样我也不会因为男人有暴力倾向而诋毁他们。纵观历史,妇女不可能成为暴力制造者是事实,甚至连那些被推举成为官员的妇女很少支持通过军费预案。但这不是说妇女没有能力制造暴力。妇女更有可能出现在性别角色快速变化的冲突中。”, 百拇医药(回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