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zheimer病与细胞凋亡
http://www.100md.com
2004年8月19日
余上才 李晓玉 2004-8-8 15:27:14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1999年第1期第6卷 综述Alzheimer病(AD)是伴有常染色体1(1q31-42/STM22)、14(14q24.3/S182)、19(ApoE)及21(App21m位点)缺陷和神经元丧失的神经退行性病变。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发达国家AD已成为继心脏病、癌症和中风之后人类第四位的死因。该病的临床特点是近期记忆和智力功能进行性恶化。神经病理学特点是在大脑皮层和海马出现大量的老年炎斑(senile plaque,SP)和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ary tangle, NFT),并伴随出现神经元丧失。就发病的机理而言,AD似乎是一种多原因引起、涉及多种病理机制和出现多种病理表现的“多因异质性疾病”。近年来许多资料表明,免疫炎症机制在A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1~3]。McGeer和Rodgers首先提出AD的神经慢性退行性变可能是脑内免疫和炎症反应不适当激活的结果,超强的免疫反应可“方向错误”性地攻击神经组织,造成细胞损伤和死亡[4]。目前认为,细胞死亡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各种突发的、意外的事件所致的细胞死亡,即病理性细胞死亡,形态学上表现为细胞坏死(necrosis);另一类为生理性细胞死亡,又称为编程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形态学上表现为细胞凋亡(apoptosis)。一般说来细胞凋亡过多,会引起退行性变或早衰。AD患者的海马神经元中有TRPM-2 RNA表达,是神经细胞凋亡的一种表现。晚近实验证据提示:细胞凋亡为衰老及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元丧失的原因之一,内外因素激活细胞自身基因程序而引起神经元凋亡。
1 神经元凋亡的慢性炎症学说
近年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表明,许多神经疾病尤其AD患者脑内有强烈的局灶性炎症反应,组织培养及分子生物学方法也证明脑细胞可产生许多炎性细胞因子(如IL-1β、IL-6、TNF-α、TGF-β等)、补体蛋白及其他免疫分子。这些炎性蛋白质及小胶质细胞(microglia, Mi)活化同AD病变间的密切关系,使人们提出了神经元退化的炎症学说。近年来有关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protein β,A β)激活免疫炎症过程而间接造成神经退行性病变的假说获得了不少新的证据。AD患者脑内的Aβ类不溶性大分子以及胞外的NFTs,极易被吞噬细胞发现,因而作为慢性刺激物质而逐渐积累,并刺激炎症反应不断加强,造成AD的慢性炎症状况。
AD的许多促发因素如遗传、年龄、环境因素等均可诱发初始病变(如AD的SP及NFT)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455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