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528808
医疗服务渐入“消法”
http://www.100md.com 2004年9月3日 《现代护理报》 2004.09.03
     7月1日开始实施的《甘肃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首次明确“看病算消费”。目前,全国已有多个省市对规范医疗服务、保护患者的内容进行了立法或正准备立法。

    以“消法”规范医疗服务,为医患纠纷提供法律依据,正成为各地立法机关积极考虑的一个问题。

    北京年内调研报告“出炉”

    针对北京市“消法”实施办法存在的滞后问题,北京市消协将代表北京消费者,建议立法部门把“医疗服务”纳入“消法”及其实施办法的调整范围。目前,有关部门正针对相关问题展开调研,今年内调研报告第一稿将“出炉”。

    近年来,消费领域出现很多新问题,每年有大量的消费纠纷无法调解成功,这与法律法规的相对滞后有很大关系。北京市消协拟建议“消法”实施办法修改的内容主要有4条,其中一条就是医疗服务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在收费、服务质量等方面与其它服务并没有什么不同,应纳入实施办法调整范围。医疗服务不同于“医疗事故”的确认,需要医疗技术专家来鉴定,有必要通过立法给患者以事前的保护。
, 百拇医药
    甘肃明确“看病算消费”

    7月1日起,《甘肃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简称《条例》)正式开始实施。在这一《条例》中,首次明确将医疗服务纳入“消法”的调整范围,这为当地消费者享受医疗服务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

    1989年,甘肃省通过了《甘肃省保护消费者权益条例》,以地方性法规形式填补了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空白。1994年,省人大常委会再次通过《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但这两部法规都没有将医疗服务纳入其中,从而影响到医疗消费者的维权活动。

    今年4月,就医疗服务是否纳入“消法”调整范围,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举行首次立法听证会。围绕“看病是不是消费”,代表们展开激烈辩论。医疗机构主管部门认为,医疗本身是高风险行业,再加上很多医院还带有福利特性,因此医疗不应该纳入“消法”调整范围;消费者则认为,患者看病是一种消费行为,应该纳入其中。在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后,甘肃省人大常委会最终决定将医疗服务纳入《甘肃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中。
, 百拇医药
    甘肃律华律师事务所的孙智俊律师告诉新华社记者,他每年都会受理很多医患官司,但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支持,取证过程异常艰难,甘肃省人大将医疗明确纳入消法调整范围,使得消协和律师介入医疗纠纷有了可操作性。这样,才能很好地监督医疗机构,进而保护医疗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福建即将举行立法听证

    近来,针对福建省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员会组织起草的《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修订草稿)》,福建省人大常委会正在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和建议,并准备于8月5日举行立法听证会。据悉,此次听证会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医疗服务是否应纳入实施办法的调整范围,如果纳入,应从哪些方面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浙江最先将医患关系纳入“消法”

    据了解,最早在地方法规中明确医患关系即消费关系的是浙江省。2000年10月29日,浙江省九届人大常委会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该办法于2001年1月1日实施,它对于界定消费领域纠纷的一项重要突破,就是把医患关系纳入“消法”调整范围,这在全国是第一例。

    江苏从商品角度予以明确

    1996年开始实施的《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第11条规定,医疗卫生单位应当提高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严格执行药品质量、价格规定和医疗收费标准,不得销售以日用品包装的药品或者将日用品作为药品推销,增加患者负担。这个条款虽然没有像甘肃、浙江那样明确将医疗服务纳入“消法”调整范围,但它却从商品的角度明确了患者是消费者这一内容,为医疗服务属于消费提供了依据。

    (摘自《北京日报》),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