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462388
新加坡中医药教育
http://www.100md.com 2004年8月25日 央视国际
     (一)新加坡中医药教育概况

    古代中医教育以家传、师承或私塾的形式为主,新加坡亦如此。50年代,新加坡开始现代的学校中医教育。1953年由中医师公会成立中医专门学校,1976年更名为新加坡中医学院。随后又成立10所巾医药院校,多属民办,唯新加坡中医学院现已由教育部批准注册,其教育形式有正规的学校教育,也有在职培训。在教学管理上,具有一些特点:

    1.生源

    中医药院校多面向社会招生,不分文史、理工均可应试入选。已获取各种专业大专以上学历而有志于中医事业者,可免试入学,也有先入预科“先修班”,学习1年中医基础知识和文化课,经考核合格后转为正式学员。如若考试不及格,可以重修或退学,对中医专业不适应者,也可中途退学。这些招生规定有助于学生专业思想的巩固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2.学制与课程体系
, http://www.100md.com
    中医学历教育多定为1~6年,有的院校开设了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多与我国类似;课程体系参照我国中医药院校而实施。开创时期曾自编部分教材,1962年后使用我国中医院校统编教材。课程设置遵中西医比例7:3的原则,保证中医的绝对优势。第一、二学年开设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和部分西医基础,第三四学年讲授临床各科,突出辨证拖治的中医特色,兼授中西医结合内科,解决常见病诊疗和急诊处理问题。

    3.重视临床教学

    学生于第二学年开始安排临床见习,一直延续到第五学年毕业实习。临床教尝多由兼职临床导师具体指导,其过程分为五个阶段:①见习期,学生观察导师诊断治疗病人的经过,初步将理论联系医疗实践。②待诊期,在门诊或病房进行,学生倾听导师分析病证。③试诊期,学生于三年级开始接触病人,实际操作望闻问切,运用理法方药等中医法则,一般从病因病机、辨证分析到立法处方用药,环环紧扣,学习中医的临床思维过程,并写入试诊本(实习表)。④应诊期,四年级学生开始以见习医师资格独立应诊,导师仅作必要的指导或提示。此期进一步习11练四诊、辨证、治法、方药的应用能力。⑤毕业实习期,学生在第五学年全日在医院作实习医师,往往独立处理病人,但无处方权。1年实习期满后,提交临床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经考试委员会评审合格者准予毕业,签发毕业证书。
, 百拇医药
    4.师资建设

    该国中医院校推行一些具体措施,以便提高师资质量。比如:①安排教师到国内外进修或开办高级进修班,结业时该教师要递交进修报告,以评判优劣。②撰写学术论文,每年至少1篇,且要有独特见解,订于每年10月底提交至院方。③参加科研,学院多与中华医药研究院、中华针灸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合作,申请一些科研课题,共同完成。④举办教学研究会议,交流国内朴学科进展和教学经验。⑤招聘新教师,定期向社会招聘或选拔,新师资,也在校内选拔优秀人才加以表彰提拔,表示更大的信赖与倚重。

    5.机构设置

    机构设置十分简单,且专业人员比重相当高。学校一般设正、副院长各1人,教务、财政等管理部门领导各1人,他们又常兼教师或临床导师职务。例如新加坡中医学院共有在编教师36人,占该校教职员工总数的90%。

    (二)主要中医药院校简介
, http://www.100md.com
    1.新加坡中医学院

    新加坡中医学院是由新加坡中医师公会于1953年创办的民办中医教育机构。原名新加坡中医专门学校,1976年起用现名,提出“中医为主,西医为辅”的办学方针。旨在公开合法地弘扬中医药学术,培养中医人才,解决新加坡中医界后继乏人的实际问题。创办之初名为中医专门学校,学制四年,授课时间多利用晚上,属业余教育。所授科目有:中医学基础、中药学、中医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温病学、伤寒论、针灸学、现代生理学和病理学等。最初上述科目的教材是由任教教师自己编写,1962年开始部分选用我国的中医教材,1976年以后则全部采用上海中医药大学的新编教材。同年,新加坡中医专门学校也正式更名为新加坡中医学院。自1983年,学院改为五年制。第五学年,学员们主要是进行临床实习和一些典型病案的讨论。自1980年起,学院重新规定了入学资格,既必须具有政府统一考试合格的高中以上的文化程度。为保证学生的入学质量,1982年学院增设了为期半年的先修班,为有志于学习中医学的学员讲授中医入门知识,也为学员们顺利通过政府统一高中考试做一些文化课辅导。新加坡中医学院成立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培养出1000多名中医专门人才,功不可没。现今的新加坡的中医师和中医药团体的负责人90%以上都是该学院培养出来的毕业生。1983年由四年制改为五年制。1993年与广州中医学院合作开力、新专业,增聘广州中医学院教授4名到校授课。同期又与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举办硕士课程进修班:学员30余名,均系该院毕业生,业余上课,白天工作。截至1993年,该院开办40年,有27届毕业生1,205名,尔今均成为合格的中医师。有的毕业生移居国外,分布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该学院是新加坡中医院校的代表与楷模,具有较好的办学条件,拥有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固定的临床实习基地、比较丰富的图书资料、广泛的获取情报信息的渠道以及较为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因此在新加坡国民中赢得较高信誉。
, 百拇医药
    2.同济医药研究学院

    1983年4月正式创办于同济医院。在此以前,同济医院己成功地举办了百余人的中医,学术讲座,取得一定的教学经验。该院提出“七成中医,三成西医,中西合璧”的办学方针。每年才召生50人左右,学制三年。主要课程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学科,西医有解剖、生理、病理和相关临床各科。该院师资中西医兼备,多为国内中医界名流或来自港台、日本的学者。教学设施包括理化实验室、药物实验室、生化检验室,不断添置现代医疗仪器,目标是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1984年成立了针灸、古籍等研究组,以提高科研水平。

    同济医药研究学院还发展涉外中医教育,为东南亚国家培养中医人才,每年招生均保留10%的外籍学员计划。

    3.中医学研究院

    1923年开办,迄今开办13届,毕业人数300多名。据1990年统计,在校学生80余名,讲导师30名。

    4.针灸教育专门机构

    针灸疗法在新加坡不太受重视,因此针灸教育也鞍为薄弱。1936年由何敬慈、萧憬我、刘致中等创办针灸学院和海外函授针灸学院,同时设立针灸治疗院。在70年代世界针灸热的影响下,新加坡中医学院于1924年开始针灸临床考试,针灸作为中医师培训的一门学科而讲授。1976年进而列为中医专业的重要学科之一。学生一定要通过针灸笔试与临床操作考试及格后方能准予毕业。新加坡另有针灸经络学校,选用世界卫生组织教学大纲,开办多层次的针灸课程。

    (资料来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 http://www.100md.com(吴晓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