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学版 > 药学专家
编号:10464486
药理学家--韩锐
http://www.100md.com 2004年9月9日 药学之窗
药理学家--韩锐//

     韩锐 (1929— )

    韩锐,药理学家。他为我国抗癌新药N-甲酰溶肉瘤素、甘磷酰芥、三尖杉酯碱、维胺酯、维胺酸及光卟啉等的药理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韩锐,原名韩仁斌。1929年3月8日出生于辽宁省铁岭县。1935年秋,随父母移居沈阳。1942年,考入沈阳南满中学堂。日本投降后,于1945年秋进入高中进修班学习。1946年9月,考入沈阳医学院。1947年5月,韩锐同进步教师和学生一起,参加了沈阳“六二”反内战、反饥饿、反压迫的群众运动。1948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在东北战场发动的大规模攻势,迫使国民党军队龟守长春、沈阳等孤城,沈阳局势紧张,学校停课。1948年6月韩锐随同学一道来到沈阳医学院驻北平办事处。在北平期间,他常去北京大学图书馆、进步同学主办的孑民图书室和读书服务社等处阅读进步书籍。邹韬奋著的《患难余生记》、《萍踪寄语》等书对他影响很大。他广泛接触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进步学生,参加了民舞社,歌咏队等社团,宣传进步思想。这些活动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
, 百拇医药
    1948年10月,韩锐到达华北解放区,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49年春,组织上分配他到沈阳医学院医疗系继续学习。1951年毕业后,在该校攻读生理学研究生。1953年秋,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55年5月,被调到河北省保定市河北医学院任助教。在此期间,他与冼美生教授等一起研究了中药犀黄丸对小鼠梭形细胞肉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在抗肿瘤药物研究的征途上跨出了第一步。

    1963年,韩锐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所王德宝教授指导下从事核酸生化研究。这一阶段的工作和学习,使他对肿瘤的病因与核酸的关系以及病因研究对化疗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在1963年发表的《肿瘤化学治疗研究的新动向》一文中指出,“肿瘤化学治疗的任务不只是消灭瘤细胞本身,更重要的是设法消除由病毒带来的致死性信息。”现已阐明,有些致癌基因就是以病毒为媒介进入细胞而使细胞癌变的。目前国际上广泛开展的癌分化诱导疗法等正是基于这种“消除致死性信息”的设想。

    甘磷酸芥是韩锐参加研制的另一个氮芥类药物。药理研究发现,甘磷酸芥对多种动物肿瘤有抑制作用,并可通过局部涂抹透皮吸收。临床试用表明它对恶性淋巴瘤、乳腺癌、子宫颈癌有肯定疗效,局部用药对癌性溃疡效果尤为显著。这项成果获1982年卫生部重大科技成果甲级奖。
, 百拇医药
    治疗白血病药物三尖杉酯碱的研究 1973年,韩锐及其同事与解放军187医院协作,从我国特有植物海南粗榧中提取研制成功抗白血病新药三尖杉酯碱及高三尖杉酯碱。它们对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红白血病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较好。由于其作用原理比较独特,与常用的抗白血病药物无交叉耐药性,在我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治疗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常用的HOAP,HOP方案等均以三尖杉酯碱或高三尖杉酯碱为主要成分。我国对三尖杉酯碱的研究成果引起了美、澳、日等国研究者的重视,成为在美国进行临床试用的第一个中国开发的抗癌药物。此项成果在198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0年韩锐接受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药理系主任汉休麦教授及纽约蒙塞纳医学院肿瘤研究所所长霍兰德教授邀请,分别在两校任访问副教授,进行合作研究。在此期间,他与国外同行一起完成了三尖杉酯碱的抗癌作用机理、三尖杉酯碱与其他抗癌药配伍的效果,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质联用方法测定血清中三尖杉酯碱浓度等研究。

, 百拇医药     癌症分化诱导剂的研究 1981年,韩锐回国后担任以研究抗癌药为主的药理学第一研究室主任。他从多年研究实践中体会到,现有的抗癌药大都属细胞毒药物,在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同时也损伤正常组织,因此病人使用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较严重的毒副反应。要提高药物对癌细胞作用的选择性,就必须从寻找具有新作用靶点的化合物入手。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最本质区别之一是正常细胞的增殖分化受机体调控,而癌细胞不受或较少受调控。如果能改变癌细胞的这种特性,使之向正常细胞转化,则可达到既消灭癌细胞又不损害正常细胞的效果。肿瘤的分化诱导疗法就是基于这种设想的肿瘤治疗新路。韩锐及其同事从1981年开始在这一方面作了有意义的探索。实验室研究证明,他们研制的维胺酯及维胺酸可诱导人体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向成熟细胞分化,抑制c-myc等癌基因表达,并可激活巨噬细胞,增强机体抗癌能力,说明其作用不同于传统的细胞毒药物。在临床上,维胺酯对痤疮、颜面粟性狼疮等皮肤病有突出的疗效。此项成果获1985年卫生部乙级奖及1986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并向肿瘤化学预防的方向发展。
, 百拇医药
    癌光化学疗法的光敏剂研究 癌的光化学疗法(或称光动力学疗法)是近年来颇受各国学者重视的一种癌症新疗法。这种疗法利用某些染料类光敏物质在癌组织中积聚的浓度高于周围的正常组织,在激光等照射下可产生荧光并形成对细胞有破坏作用的单线态氧(singket oxygen)及自由基的特性。产生荧光的特点可供恶性肿瘤的早期定位诊断,破坏细胞的作用可供体表及管腔脏器肿瘤的治疗。放射治疗的毒副作用之一是对照射野中的正常组织产生损伤,而光动力学疗法对周围正常组织几乎无影响。而且,这种疗法对放化疗抵抗的肿瘤同样有效。韩锐领导的工作组与扬州生化药厂合作,试制成功了一种定名为光叶啉(YHpD)的光敏剂。这个制剂的光动力学作用比国际常用的制剂photofrin II及国内研制的其他光敏剂更强。临床试用诊断治疗10种恶性肿瘤共845例,诊断符合率为89.8%,治疗有效率为89.4%。对颜面部及某些管腔脏器肿瘤如舌癌、膀胱癌、支气管癌等有较好疗效,可保持患者的正常功能及外貌。此研究成果获1985年三委一部颁发的“六五”攻关奖及1986年卫生部甲级成果奖。

, 百拇医药     作用于微管蛋白的药物 现代的抗肿瘤治疗大都采用综合的办法,即外科手术与放疗、化疗等相结合。肿瘤的化疗又以联合化疗为主,即采取作用机理和特征不同的化疗药物合并给药或根据治疗方案采用几种药物序贯给药的方法,因此,需要寻找具有不同作用靶点的药物。除核酸外,细胞内的微管蛋白是组成细胞的骨架,参与细胞运动和分裂的重要成分。在细胞分裂中期,微管蛋白可聚合为微管,形成将染色体拉向两极的纺缍体。干扰微管蛋白聚合或解聚的药物均可影响细胞的分裂。因此,在试管内测试化合物对微管蛋白聚合和解聚的影响可用作抗癌药筛选的一种模型。韩锐和李占荣等参加的这项研究获1988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目前已采用这一模型寻找到了一些有苗头的化合物,并对抗癌药物紫杉醇(Taxok)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

    癌症的化学预防 癌症是人类健康的一大威胁,全世界每年死于癌症的人数已不少于500万。虽然现在已有一些治疗办法,如外科手术、放疗、化疗等可使病人获愈,但约有半数病人就诊时已为晚期,这些疗法对他们的治愈率不高。用化学药物预防癌症发生,应是制服肿瘤的最有效方法。根据最新研究成果,人类的大多数肿瘤都是由外界环境因素造成的。从正常细胞转化为癌细胞需经过起始阶段、促癌阶段、癌前阶段等变化。其中促癌阶段大约历时10多年,是化学预防的最好时机。现已知能阻断癌变进程的药物有维生素类、抗氧化剂、硒化合物、某些十字花科的植物成分等。当前研究得最多的是维生素A类化合物。韩锐与药物化学家合作,从合成的维生素A类衍生物中找到了维胺酯和维胺酸等化合物。由于它们的毒性小,病人可长期服用而无副作用。在我国食管癌高发区河南林县进行了为期5年的现场试验证明,维胺酯可逆转病人的食管上皮重度增生,2531名食管上皮重度增生患者中,服用维胺酯组的食管癌发病率比安慰剂组下降43.2%。此项成果已于1990年通过鉴定。维胺酸已由有关部门批准在临床试用,初步发现该药对一些癌前病变,如口腔白斑、外阴白色病损、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及胃粘膜非典型增生等有较好的疗效,有效率在80%—90%。对白血病前期病人的有效率为25%。
, 百拇医药
    除了工作上的成就外,韩锐还不断吸取国际先进经验,来提高我国抗肿瘤药物研究水平。他在70年代初期即从国外引进了各种供肿瘤研究用的纯种动物、肿瘤模型、瘤细胞株和裸鼠等,在80年代,又引进了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新方法和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抗癌药筛选新技术,使他领导的研究组始终在国内保持领先地位。

    30多年来,韩锐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90余篇,参与编写了《肿瘤的药物治疗》等专著13本,为我国的抗肿瘤药物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十分重视培养青年科技人才,在他的指导下,已有6名硕士生、1名博士生走上了不同的科学研究岗位。目前有3位博士生正在他指导下完成学位论文。他几十年如一日,刻苦钻研,为癌症病人造福,为我国科研事业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奋力拼搏。他曾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了1958年全国群英会、1986年全国“六五”科技攻关表彰大会。目前,他在担任繁重的行政和社会工作的同时仍然为我国的抗癌药物研究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而奋斗。我们预祝他取得更大的成就。

    简历 1929年3月8日生 于辽宁省铁岭县。
, http://www.100md.com
    1946—1951年 沈阳医学院(现中国医科大学)学习。

    1953年 沈阳医学院生理学研究生毕业。

    1953一1955年 任沈阳医学院助教。

    1955年 保定河北医学院任助教。

    1956年 考入北京中国协和医学院药理学研究生。

    1960年 研究生毕业,在北京外国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学习。

    1960—1969年 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70—1971年 任西宁青海省第二人民医院医师。

    1972—1984年 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副所长。
, 百拇医药
    1985年— 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药理一室主任。

    主要论著 1 韩锐.肿瘤化学治疗的生化基础及寻找新药的途径(上,下).生理科学进展,1962,4(4):418;1963,5(1):89—103.

    2 韩锐.药理研究与实验动物的几个问题.药学通报,1963,9(9):385—390.

    3 韩锐.肿瘤化学治疗研究方法学的几个问题.药学学报,1963,10(2):115—128.

    4 韩锐.肿瘤化学治疗研究的新动向.药学学报,1963,10(4):256—260.

    5 韩锐.肿瘤实验治疗的研究.见:吴桓兴主编.肿瘤学进展——化学治疗.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65:73—99.
, http://www.100md.com
    6 韩锐.烷化剂.见:吴桓兴主编.肿瘤学进展化学治疗.上海科技出版社,1965:100—139.

    7 韩锐.新抗肿瘤药临床试用方法学的几个问题.肿瘤防治研究,1977,(4):327—330.

    8 韩锐.放射性同位素在肿瘤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见:中国医学科学院分院第七研究室编.同位素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473—475.

    9 胥彬,韩锐.我国抗癌药物研究的进展.中华肿瘤杂志,197队1(4):315—318.

    10 韩锐.肿瘤化疗的药理学基础.见:张志义,孙燕主编.恶性肿瘤化学治疗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1:11—23.

    11 韩锐.肿瘤化疗的发展前景.见:张志义,孙燕主编,恶性肿瘤化学治疗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1:192—198.
, http://www.100md.com
    12 韩锐.肿瘤药理研究进展.药学学报,1982,17(12):955—961.

    13 韩锐.中国の猪苓臨床研究につぃて.福岡医师漢方研究会会报,1983,4(6):34—37.

    14 韩锐.癌的实验治疗研究的进展.见:中国医学科学年鉴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医学科学年鉴.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84:199—206.

    15 韩锐.肿瘤化疗研究的新动向.见中国药理学会编.药理学进展(1982).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11—28.

    16 韩锐.光化学治疗新成就.见:中国药理学会编:药理学进展(1983—1985).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404—411.

    17 李占荣,韩锐.新抗肿瘤药—三尖杉酯碱及高三尖酯碱研究进展.中草药,1986,17(3):135—139.
, http://www.100md.com
    18 韩锐.癌的化学预防——癌防治研究的一个新途径.中国肿瘤临床,1986,13(4):223—226.

    19 韩锐.维生素甲类化合物的抗癌及防癌作用,实用肿瘤杂志,1986,1(1):30—35.

    20 孙燕,韩锐.肿瘤化疗新进展.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86.

    21 王肇炎,韩锐.肿瘤药物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

    22 韩锐.抗肿瘤药理研究进展.见:中国药学年鉴编辑委员会编.中国药学年鉴(1986).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33—35.

    23 HAN J.Highhghts on the progress of anticancer drugS studies inChina.Proc CAMS and PUMC,1987,2(1):1—6.
, 百拇医药
    24 韩锐.癌化学预防研究的进展.见:中国药学年鉴编辑委员会编.中国药学年鉴(1987).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60—61.

    25 HAN J.Traditionak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search for new anti-neopkastic drugs.J Ethnopharmacok,1988,24(1):1—17.

    26 韩锐.癌细胞的分化诱导及癌的分子治疗.见:王季午主编.中国现代医学(1988).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25—30.

    27 韩锐,焦鹭,路莹等.癌化学预防药维胺酸的药理研究.见: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工作部编.肿瘤防治:全国肿瘤防治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89:964—971.

    28 韩锐,李占荣,马建兴等.新型抗癌药——紫杉醇的研究.见: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工作部编.肿瘤防治:全国肿瘤防治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89:959—963.
, 百拇医药
    29 韩锐.抗肿瘤药研究动态.见:中国科技学术协会工作部编.肿瘤防治.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21—25.

    30 韩锐.抗肿瘤药物.见:金荫昌主编.分子药理学.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90:789—806.

    参考文献 〔1〕Li CP(李振翩).Anticancer agents recentky devekoped in the Peo-pke′s Repubkic of China:A review.Washingted:DHEW PubkicationNo.(NIH)74—441,1974:255.

    〔2〕New ChiDeSe cancer drug wikk be tested in U S.Medicak WorkdNews/1980,Aprik14:28.

    〔3〕Parks M.Chinese derive cancer treatments from ancient herbak ton-ics,common pkants.Los Angekes Times,October6,1983/PartI.B:53—54.
, 百拇医药
    〔4〕Souchon J P.Methode traditionnekke chinoise et methode occidenta-1e,Les racines de ka medecine.Le Dauphine,Dec.31.1986.

    〔5〕Ha HW.New retinoids on triak for chemoprevention of cancer.Oncokogy Times,1988,(6):42—43.

    〔6〕徐承熊.我国抗癌药理学家韩锐.中国药学杂志,1989,24(10):621—622.

    1956年,韩锐考入北京中国协和医学院(后并入中国医学科学院),在金荫昌和雷海鹏教授指导下当研究生。在此期间,他研究了氧化氮芥、溶肉瘤素等对癌细胞有氧呼吸及无氧酵解的影响。他发现对呼吸或酵解的抑制不一定是药物抗肿瘤作用的原发机制,从而修正了Burk提出的“大多数常用抗肿瘤药的原发作用都在于影响呼吸和酵解两个主要供能过程”的观点。这一阶段的工作与学习,使他更深刻地认识到抗肿瘤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重要地位及临床上对抗肿瘤新药需求的迫切性,他由此选定了自己毕生的研究方向,开始了他的科研生涯。
, 百拇医药
    30多年来,韩锐辛勤耕耘在抗肿瘤药物研究的第一线。他对抗癌药物研究领域中出现的新思想、新方法感觉敏锐,善于吸取国外的先进技术,把它们应用到创制新药的研究中,为祖国和人民奉献出了一个又一个的丰硕果实。他曾先后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副所长,药理学第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卫生部医学科学技术专家咨询委员会肿瘤咨委会委员,卫生部重大科技成果评审委员会委员,卫生部新药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会常务委员,中国癌症基金会常务理事,中国抗癌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英文版)及《实用肿瘤》杂志编委等职务。他能熟练地运用英、日、俄3种外语,在国内外同行中有较高的知名度。英国L凹gman出版社(Longman Group UkLim-ited)把他列入1985年编辑的科学界名人录(Who′s who inScience)。

    他参加了我国第一个抗肿瘤药物的研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我国的制药工业十分落后,临床所需的大部分药物均需进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为了解决人民大众用药的需要,着重发展了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维生素、地方病治疗药物等一些用量大、临床又急需的药品,改变了旧中国原料药必须依靠进口的落后面貌。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及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心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等逐渐上升为影响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抗癌药物的研究也逐渐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在60年代初期,研制成功的N-甲酰溶肉瘤素(N-甲)是我国科技工作者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成功的第一个抗癌新药,韩锐参加了该药的药理研究工作。当时,韩锐担任了药物研究所肿瘤组组长,负责建立研究抗肿瘤药的药理方法。他注意吸取国内外经验,先后从国外引进了各种供肿瘤研究的纯种动物、肿瘤模型、瘤细胞株等,组织起了一支初具规模的肿瘤药理研究队伍,完成了N-甲的药理研究。该药是在已知药苯丙氨酸氮芥(溶肉瘤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原药相比,N-甲的毒性较低,抗瘤谱较广,临床研究证明它对男性精原细胞瘤有突出的疗效,病人经治疗后的5年存活率达71%,有的病人至今已存活20多年,并保留了生殖能力。该药对淋巴瘤、何杰金氏病、多发性骨髓瘤等也有较好的疗效。此药至今仍是临床上治疗精原细胞瘤的首选药物,已被收入我国卫生部和国家医药管理局颁发的《国家基本药物》。第八届和第九届国际肿瘤大会都收入了他的有关论文。美国著名学者李振翩教授在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开发的抗癌药物》一文中对此项研究给予很高评价。此项成果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1962年,韩锐在《生理科学进展》上发表了题为“肿瘤化学治疗的生化基础及寻找新药的途径”的长篇论文,系统地介绍了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的生化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创制新化学治疗药物的意义。他在当时指出,“由于核酸在蛋白质合成、遗传、变异上起决定性作用,推测瘤细胞的最本质的特征在于其核酸结构之异常。风行的几种肿瘤病因学说(变异学说、病毒学说等)都可在核酸的基础上统一起来这一事实,也有利于说明核酸在肿瘤发生上的重要作用。”,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