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临证心法
编号:10465430
温法用于儿科临床的点滴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04年9月14日 清阳客栈
     四川省绵阳市中医院(621000)

    原载于《四川中医》1998年第10期

    在儿科临床上,每见偏用寒凉而忽视温散和温化之法。因大多囿于小儿为“纯阳之体”,感邪后最易化热化火,加之某些时行病邪易犯小儿,故小儿所患热病似多,治疗自然以清为主的执一之见。笔者认为,这种现象只注意到小儿发病有易热的一面,却忽略了小儿脏腑娇嫩、神气怯弱,为“稚阳未充”之体,又有“易寒易虚”的另外一面。且事实上小儿所患风寒,里寒之证者也为数不少,倘是妄加攻伐或延误而导致虚寒者,亦复屡之。

    小儿之风寒与里寒,多因外感风寒之邪,或恣啖饮冷,损伤脾胃之阳,或过用寒凉与攻伐药物,损伤阳气,或病久迁延后阳气渐耗等等因素,形成表寒、里寒与虚寒之证。此外,若湿气偏重,湿为阴邪,最易伤阳,也易造成湿盛阳虚之候。因此,温法在我市因地制宜不可忽视。如表寒者解表散寒,里寒者温里散寒,虚寒者扶阳散寒。具体用于病证者,举例如下:
, http://www.100md.com
    咳嗽以宣肺止咳为常法。但守常中又应达变,治也应随病机变化而变。如小儿在冬季发病,证见鼻流清涕,手足欠温,干咳无痰,舌苔薄白,脉缓纹红者。此乃风寒束表,肺气郁闭之证。治疗用荆防败毒散温肺散寒、祛湿宣肺,不专治咳而咳自愈。此时若被干咳无痰而遮眼障目,漫用桑菊饮则寒温混淆而延误病情。

    腹泻多因家长纵子所好,贪饮偏食,饥饱不均,损伤脾胃所致。倘若小儿腹泻长期不止,证见面色不华,四肢欠温,舌淡苔白,此乃久病脾虚兼损肾阳,用真武汤疗效甚好。该方附子、白术与生姜专温脾肾之阳,茯苓淡渗利湿,符合“治湿必利小便”之旨,白芍敛阴和阳,以制姜、附辛燥之弊。合方则使阳气振奋,脾胃健运,水湿得化,泄泻自愈。

    又如发热一证,临床若遇低热长期不退,而无化火伤阴之见证者,用桂枝葛根汤加龙骨、牡蛎,往往可获良效。其辨证要点在于患儿热势不高,汗多神倦,面色不华,大便溏泻,舌淡苔薄白。其病机为卫失固护、营阴失和,阳气浮越所致。即所谓“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方中桂枝辛温助阳而通经络,使卫阳固护于外;白芍甘酸以敛阴而和里,使营阴和达于内;生姜辛温,佐桂枝温阳;大枣味甘,佐白芍甘酸合化归于阴;甘草合桂枝则辛甘化阳,合大枣之甘则养脾胃之气;再重用葛根则升清阳、益津气,取“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之意。用龙骨、牡蛎以调佐阴阳。合方后则刚柔相济,使营卫调和而发热自退。笔者曾对不少迭用发汗清热之品及西药抗生素类后无效,且病程迁延不愈的小儿发热患者,每投以上方加减和合取效。故而提示临床,切不可见热概用苦寒,与西医之“炎”即是“热”错号入座,否则伤阳败胃,戕伐正气,多生变端。
, 百拇医药
    迁延性肺炎是临床常见而又棘手的儿科疾病。其临床表现特点为喉中痰声漉漉,听诊湿罗音长期不消失,兼见汗多神倦,面色不华,舌苔白腻等。其病机为久病亏损,脾肺阳气俱虚。脾虚则化生无权,肺虚则输布失#仕>畚肌8荨督鹭岩浴贰安√狄撸币晕乱┖椭钡脑颍眯∏嗔纤木犹阑枚茫盏胶芎玫牧菩АP∏嗔乐新榛啤⒐鹬Α⒏山⑾感廖路紊⒑⑼ㄑ艋话咨帧⑽逦端岣驶酰灾聘山⑾感林锪遥凰木右嫫∑ⅲ瓤啥派抵矗挚晒奈枞颂逭怪巴獬龆∮T诙胶嫌檬笔胫厥肭幔笔有罢亩员榷ā?br />

    此外,临床上若遇寒热错杂、热多寒少之证,亦可在清热剂中佐一二味温性之品,同样可以收到很好的疗效。如风热乳蛾兼中焦虚寒之呕恶者,可在清利咽喉方中加苏叶、藿香温胃止呕;湿热泻痢而兼中焦阳气不足者,可在清热燥湿或清热解毒方中酌加干姜温中扶阳;肺热咳嗽兼脾虚腹泻者,可在清热宣肺方中佐温脾除湿的苍术、陈皮。凡此等等,俱可酌情加入温性之品,取寒热杂投,双向调节之意。

    根据现代药理研究,温热性质药物多具有增强机体生理功能,加速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提高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以及免疫功能之作用,从而改善机体热量不足、机能低下的病理状态,用于临床收到满意的效果。当然我们也要注意使用温性药物方剂的前提是辨证,只有切中病机才能取得疗效。而且还要注意,凡实热之证和阴虚火炽之证又属禁忌之列。即使当温之证也应法有尺度,量有分寸,否则,阳复太过,有耗津伤阴之弊。有些慢性病需长期用温性药者,又当于阴中求阳,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总之,温法是儿科临床中并不少于清热法的治法,故业医者切切不可执偏株守而自殆自误。, 百拇医药(马文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