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9岁是道“坎”
目前少年儿童存在的学习、情绪等方面的问题,其中9岁的男孩最多,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那么,为什么“问题”出现在9岁(对应小学三年级)的男孩身上,面对学习、行为习惯和个性发展等问题,家长如何去应对,记者再次采访了部分专家。
“问题”男孩原本属正常
在小学一、二年级很乖的孩子,到了三年级问题为何特别多?华东师大心理系教授桑标认为,儿童在六、七岁时就会冒出一系列问题,主要原因是这个阶段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从生理上讲,孩子的神经发育正在经历一个阶段,即兴奋性神经源比可控制性神经源要多,特别是男孩处于“兴奋期”,是正常的现象。
团市委张昱瑾老师说,9岁确实是一个特别的年龄段,从团队组织来看,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是儿童团员,戴的是绿领巾,而到了三年级,就可戴上红领巾,成为少先队员;另一方面,男孩的心理发育比女孩普遍要迟,到三年级时才开始意识到要读书,但三年级起学习负担加重,要开始写作文、学会解数学应用题,由此遇到了许多学习方面的压力,并引发了许多心理问题。
, 百拇医药
上海市科学育儿基地徐浙宁认为,9岁的男孩咨询多,主要是以前一些潜在的危机“爆发”了,一些家长看到孩子即将面临升学的压力,就急着找专家。
解读两大问题
根据市科学育儿基地对4000多人次儿童咨询的统计,男孩有“问题”的占70%以上,主要包括学习问题和行为个性问题。
●学习问题
1.陪做功课----养成了依赖习惯四年级的小学生张成快10岁了,父母颇为头痛:他做作业不看题目,平时有父母在身边提醒倒也可以应付,可一旦考试就糟糕了,总是张冠李戴,答非所问,考试成绩自然“惨不忍睹”。可如果有人帮他念着题目,他基本能一一完成。父母不知对他说了多少遍要先看题目,甚至动用了武力,可小张“临阵”就忘记了。
解惑:小张的问题多半出在父母身上,长期以来的“陪做功课”使小张养成了依赖的习惯,虽说父母是为了提醒他而无奈相伴的,可这恰恰无形中成了小张的“病因”,家长必须改变“陪读”的方式。另一方面用小张可以理解的语言同他交流,使他自觉地意识到“问”与“答”的关系,随后确定行为目标、奖惩方法,促进父母与孩子共同摆脱“陪读”的困扰。
, 百拇医药
2.一天48小时该多好----学与玩的矛盾小晟,小学三年级,人长得精精瘦瘦,眼睛又大又亮,一看就是个聪明的孩子。母亲一边叹气一边数落他:真不知是不是上辈子欠他的,我在外面做事已经够辛苦了,回来还得看他做作业,越大越不懂事。放学早回家,也不会自觉做作业、看书,非得“盯”他不可。稍不注意,就开始玩溜溜球,这么大人了,整天玩这个也不知道烦。
小晟在一旁反驳:谁说我不要学习?我也想学习好,可又不能说好就好,我每天不是都没时间玩吗?连我想看的动画片都没得看,就剩玩溜溜球了,还说我光玩。唉,一天要是有48小时该多好!
据母亲反映,小晟在学校里只抓紧时间玩,每次功课都在无奈下完成,效率极低。小晟一、二年级时成绩还是很好的,每次考试母亲都为他制定了复习计划,帮他复习。三年级小晟开始偷懒,不愿记东西,成绩下来了。母亲开始额外布置作业,希望通过强化训练,提高其学习成绩,但小晟却恰恰向反方向走。
解惑:关键在于时间管理。父母要与小晟一起计算除吃饭、睡觉、个人卫生及学校的时间,如周一至周五,剩3.5小时,这将专门用于安排学与玩。“学”就只算做作业,而“玩”则随他安排。让他感性上认识到“学”与“玩”是矛盾统一的,“学”得好,则额外时间多,“玩”得也痛快;否则学不好,玩得也不好,甚至还要再从睡觉、吃饭中扣时间补偿。同时辅以相应的学习方法,循序渐进,在不断地反馈调整中,逐步学会时间的管理,取得“进步”。
, 百拇医药
短评:许多孩子身上的“学习问题”,有着突出的家庭教育根源,长期依赖的学习习惯、被动的学习状态,使孩子丧失了主动进取的能力,在逐日的进程中,也就必然将学习变成了一种“负担”,实现了“学海无涯苦作舟”!而一旦帮助孩子恢复主动学习的能力,一旦使孩子体会到学习内容的价值,则学习就能成为成长的必需!在这一过程中同样还会有困难与艰辛,但更多的是获得知识、开启心智的欣慰与惊喜!
●行为个性问题
9岁的小李同学是三年级学生,体形偏胖。他母亲反映说,孩子从小坐不住,手脚不停,乱跑、乱跳,对任何玩具都有很大的兴趣,经常拆装、破坏玩具,把一些小画册撕掉,吃饭也不老实,爬高跳下也不知道危险。而且经常为一些小事哭闹、发脾气、摔砸东西。上课时几乎不能专心听课,在座位上坐不住,不停地扭屁股、伸腿脚、做鬼脸,在书本上、课桌上乱写乱画,学习成绩一塌糊涂,不能完整地读一段课文,一些简单的数学题也经常出错。
解惑:这是一个多动症男孩。儿童多动症是指儿童注意障碍和注意障碍伴有多动的一种行为,主要是指大脑无明显病变,智能正常,但自控力差、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这约占我国学龄儿童的3%,男孩和女孩的比例是5:1。如果对这些儿童没有及时的治疗还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心理健康和品行等一系列问题。孩子多动不是有意的顽皮,而是对自己的行为难以控制,因此家长要有耐心。对缺点要反复帮助改正,对优点要及时表扬巩固。要营造一种温馨、祥和的家庭氛围,让孩子的心理产生安全感。家长可列出孩子的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表,对积极行为让孩子努力做好,消极行为反复强调不让孩子做。, 百拇医药
“问题”男孩原本属正常
在小学一、二年级很乖的孩子,到了三年级问题为何特别多?华东师大心理系教授桑标认为,儿童在六、七岁时就会冒出一系列问题,主要原因是这个阶段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从生理上讲,孩子的神经发育正在经历一个阶段,即兴奋性神经源比可控制性神经源要多,特别是男孩处于“兴奋期”,是正常的现象。
团市委张昱瑾老师说,9岁确实是一个特别的年龄段,从团队组织来看,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是儿童团员,戴的是绿领巾,而到了三年级,就可戴上红领巾,成为少先队员;另一方面,男孩的心理发育比女孩普遍要迟,到三年级时才开始意识到要读书,但三年级起学习负担加重,要开始写作文、学会解数学应用题,由此遇到了许多学习方面的压力,并引发了许多心理问题。
, 百拇医药
上海市科学育儿基地徐浙宁认为,9岁的男孩咨询多,主要是以前一些潜在的危机“爆发”了,一些家长看到孩子即将面临升学的压力,就急着找专家。
解读两大问题
根据市科学育儿基地对4000多人次儿童咨询的统计,男孩有“问题”的占70%以上,主要包括学习问题和行为个性问题。
●学习问题
1.陪做功课----养成了依赖习惯四年级的小学生张成快10岁了,父母颇为头痛:他做作业不看题目,平时有父母在身边提醒倒也可以应付,可一旦考试就糟糕了,总是张冠李戴,答非所问,考试成绩自然“惨不忍睹”。可如果有人帮他念着题目,他基本能一一完成。父母不知对他说了多少遍要先看题目,甚至动用了武力,可小张“临阵”就忘记了。
解惑:小张的问题多半出在父母身上,长期以来的“陪做功课”使小张养成了依赖的习惯,虽说父母是为了提醒他而无奈相伴的,可这恰恰无形中成了小张的“病因”,家长必须改变“陪读”的方式。另一方面用小张可以理解的语言同他交流,使他自觉地意识到“问”与“答”的关系,随后确定行为目标、奖惩方法,促进父母与孩子共同摆脱“陪读”的困扰。
, 百拇医药
2.一天48小时该多好----学与玩的矛盾小晟,小学三年级,人长得精精瘦瘦,眼睛又大又亮,一看就是个聪明的孩子。母亲一边叹气一边数落他:真不知是不是上辈子欠他的,我在外面做事已经够辛苦了,回来还得看他做作业,越大越不懂事。放学早回家,也不会自觉做作业、看书,非得“盯”他不可。稍不注意,就开始玩溜溜球,这么大人了,整天玩这个也不知道烦。
小晟在一旁反驳:谁说我不要学习?我也想学习好,可又不能说好就好,我每天不是都没时间玩吗?连我想看的动画片都没得看,就剩玩溜溜球了,还说我光玩。唉,一天要是有48小时该多好!
据母亲反映,小晟在学校里只抓紧时间玩,每次功课都在无奈下完成,效率极低。小晟一、二年级时成绩还是很好的,每次考试母亲都为他制定了复习计划,帮他复习。三年级小晟开始偷懒,不愿记东西,成绩下来了。母亲开始额外布置作业,希望通过强化训练,提高其学习成绩,但小晟却恰恰向反方向走。
解惑:关键在于时间管理。父母要与小晟一起计算除吃饭、睡觉、个人卫生及学校的时间,如周一至周五,剩3.5小时,这将专门用于安排学与玩。“学”就只算做作业,而“玩”则随他安排。让他感性上认识到“学”与“玩”是矛盾统一的,“学”得好,则额外时间多,“玩”得也痛快;否则学不好,玩得也不好,甚至还要再从睡觉、吃饭中扣时间补偿。同时辅以相应的学习方法,循序渐进,在不断地反馈调整中,逐步学会时间的管理,取得“进步”。
, 百拇医药
短评:许多孩子身上的“学习问题”,有着突出的家庭教育根源,长期依赖的学习习惯、被动的学习状态,使孩子丧失了主动进取的能力,在逐日的进程中,也就必然将学习变成了一种“负担”,实现了“学海无涯苦作舟”!而一旦帮助孩子恢复主动学习的能力,一旦使孩子体会到学习内容的价值,则学习就能成为成长的必需!在这一过程中同样还会有困难与艰辛,但更多的是获得知识、开启心智的欣慰与惊喜!
●行为个性问题
9岁的小李同学是三年级学生,体形偏胖。他母亲反映说,孩子从小坐不住,手脚不停,乱跑、乱跳,对任何玩具都有很大的兴趣,经常拆装、破坏玩具,把一些小画册撕掉,吃饭也不老实,爬高跳下也不知道危险。而且经常为一些小事哭闹、发脾气、摔砸东西。上课时几乎不能专心听课,在座位上坐不住,不停地扭屁股、伸腿脚、做鬼脸,在书本上、课桌上乱写乱画,学习成绩一塌糊涂,不能完整地读一段课文,一些简单的数学题也经常出错。
解惑:这是一个多动症男孩。儿童多动症是指儿童注意障碍和注意障碍伴有多动的一种行为,主要是指大脑无明显病变,智能正常,但自控力差、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这约占我国学龄儿童的3%,男孩和女孩的比例是5:1。如果对这些儿童没有及时的治疗还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心理健康和品行等一系列问题。孩子多动不是有意的顽皮,而是对自己的行为难以控制,因此家长要有耐心。对缺点要反复帮助改正,对优点要及时表扬巩固。要营造一种温馨、祥和的家庭氛围,让孩子的心理产生安全感。家长可列出孩子的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表,对积极行为让孩子努力做好,消极行为反复强调不让孩子做。,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