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膈散临床治验
凉膈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大黄、朴硝、甘草、山栀、薄荷、黄芩、连翘、竹叶、蜂蜜组成。方中大黄、芒硝荡涤上、中焦邪热,导泻下行;连翘清热解毒,配黄芩以清心胸郁热;栀子通泻三焦之火,引火下行;薄荷、竹叶外疏内清;白蜜、甘草既能缓和硝、黄峻泻之力,又可助硝、黄推导之功;另外大黄配甘草缓泄胸膈郁热,导泻下行。综上配伍大意,清上与泻下并行,但泻下是为清泄上、中焦郁热而设,“上病下取”其意在此,全方体现了“以下为清”的原则。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证明:大黄、黄芩、栀子、连翘单味药分别具有抑制及杀灭细菌及病毒,调节体温中枢而解热,抗凝、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徽循环等作用。凉隔散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抑制组织核蛋白NF一KB的活性,从而抑制各种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同时为临床运用凉隔散治疗各种炎症及病毒性疾病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思路。
一、三叉神经痛
李某,女,35岁,1995年3月17日初诊。因反复左颊部阵发性电灼样疼痛二年,加重一天就诊。经神经科确诊为三叉神经痛,用卡马西平、维生素B1、B12等及针灸治疗,效果不明显,转诊中医。诊见:疼痛面容,左颊部阵发性电灼样疼痛,面红耳赤,烦热多渴,热喜冷饮,大便干结,小便红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辨证属:三焦郁热。治以:泻火通便,泄下清上。予凉膈散加细辛3g,蜜少许,水煎服。服药一剂后,泻下燥屎,疼痛大减。效不更方,再进三剂,诸症消失。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 百拇医药
按:患者系热聚胸膈,津液耗伤,燥热不从下泄,化火上冲,发为三叉神经痛,故“上病下取”,选用凉膈散清上与泻下并行,清泄上、中焦郁热,热从下泻,“釜底抽薪”,直折病所,效果较好。
二、带状疱疹
张某,男,42岁,1996年7月11日初诊。患者一周前不明原因出现周身不适,四肢倦怠,伴有低热,当时以为感冒未在意,次日晨起发现右胁部有疱疹数枚,痒痛难忍,且逐渐增多,腰背及前胸出现簇积成串之水疱,右侧的脊背部沿7、8肋骨向前有密集成簇的丘疱疹,大如绿豆,有的融合成大如蚕豆的水泡,壁较厚未破溃。疼痛增剧,寝食难安。诊见:患者体盛力壮,面红耳赤,烦热多渴,热喜冷饮,大便干结,小便红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诊断:带状疱疹;中医辨证:肝经郁热,热毒壅盛三焦。予凉膈散加金银花10g、牡丹皮9g、龙胆草10g。服上方一剂后泻下燥屎,疼痛大减,局部疱疹无发展,查舌红、苔黄而燥,效不更方,再进三剂,诸症消失。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 百拇医药
按:患者系热聚胸膈,肝经湿热不从下泄,从皮而发,发为带状疱疹,故“外病内治”,选用凉膈散清解疏散,上下疏利,内疏外散,病从外解,治病求本,而获良效。
三、重症肺炎
郑某,男性,25岁,1996年8月25日初诊。寒战高热,胸闷气促,咳嗽胸痛二天。经过X片及血常规、血生化检查确诊为重症肺炎。患者体温波动在38.8~40.5℃,经过抗生素治疗后,症状未缓解,家属要求中西医结合治疗。诊见:高热,胸闷气促,咳嗽胸痛,面红耳赤,烦热多渴,热喜冷饮,大便干结,小便红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辨证属肺热郁闭,治以清泄肺热。予凉膈散加鱼腥草15g、石膏30g、杏仁10g、麻黄6g。服用一剂后泻下燥屎坚硬如羊粪,患者自觉胸闷减轻,呼吸平稳,咳嗽减少,继服三剂,体温正常,咳嗽止,精神佳,二便正常。
按:重症肺炎起病急剧,因肺热郁闭,用清肺泄热法,选方凉膈散,根据祖国医学肺与大肠相表里,采用清下法,对宣降肺气、清肺豁痰起重要作用,体现了“上病下取”的理论基础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 百拇医药
四、疱疹性口腔炎
褚某,女,15岁,1998年3月14日初诊。因口腔内溃破伴发热、咽痛三天就诊。诊见:舌面、舌边、唇内、口颊、上腭见大小不等溃疡,周边红赤,发热少汗,饮食困难,烦躁不安,小便色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燥。辨证属脾胃积热,治以清热解毒、通腑泻火。予凉膈散加薄荷(后入)6g、碧玉散(包)15g口服,配合锡类散外敷。一剂后,大便通,热退,咽痛好转,精神转佳,稍能食。三剂后,口腔溃疡明显好转,继用三天病愈。
按:疱疹性口腔炎属中医“口疮”范畴,系外感邪热积滞,热毒内蕴脾胃,上熏口舌而发。凉膈散上清心肺之热,下泄大肠之燥屎,上清下泻,使脾胃运化,积滞消除,药证合拍,故有良效。, 百拇医药( 董飞侠)
一、三叉神经痛
李某,女,35岁,1995年3月17日初诊。因反复左颊部阵发性电灼样疼痛二年,加重一天就诊。经神经科确诊为三叉神经痛,用卡马西平、维生素B1、B12等及针灸治疗,效果不明显,转诊中医。诊见:疼痛面容,左颊部阵发性电灼样疼痛,面红耳赤,烦热多渴,热喜冷饮,大便干结,小便红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辨证属:三焦郁热。治以:泻火通便,泄下清上。予凉膈散加细辛3g,蜜少许,水煎服。服药一剂后,泻下燥屎,疼痛大减。效不更方,再进三剂,诸症消失。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 百拇医药
按:患者系热聚胸膈,津液耗伤,燥热不从下泄,化火上冲,发为三叉神经痛,故“上病下取”,选用凉膈散清上与泻下并行,清泄上、中焦郁热,热从下泻,“釜底抽薪”,直折病所,效果较好。
二、带状疱疹
张某,男,42岁,1996年7月11日初诊。患者一周前不明原因出现周身不适,四肢倦怠,伴有低热,当时以为感冒未在意,次日晨起发现右胁部有疱疹数枚,痒痛难忍,且逐渐增多,腰背及前胸出现簇积成串之水疱,右侧的脊背部沿7、8肋骨向前有密集成簇的丘疱疹,大如绿豆,有的融合成大如蚕豆的水泡,壁较厚未破溃。疼痛增剧,寝食难安。诊见:患者体盛力壮,面红耳赤,烦热多渴,热喜冷饮,大便干结,小便红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诊断:带状疱疹;中医辨证:肝经郁热,热毒壅盛三焦。予凉膈散加金银花10g、牡丹皮9g、龙胆草10g。服上方一剂后泻下燥屎,疼痛大减,局部疱疹无发展,查舌红、苔黄而燥,效不更方,再进三剂,诸症消失。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 百拇医药
按:患者系热聚胸膈,肝经湿热不从下泄,从皮而发,发为带状疱疹,故“外病内治”,选用凉膈散清解疏散,上下疏利,内疏外散,病从外解,治病求本,而获良效。
三、重症肺炎
郑某,男性,25岁,1996年8月25日初诊。寒战高热,胸闷气促,咳嗽胸痛二天。经过X片及血常规、血生化检查确诊为重症肺炎。患者体温波动在38.8~40.5℃,经过抗生素治疗后,症状未缓解,家属要求中西医结合治疗。诊见:高热,胸闷气促,咳嗽胸痛,面红耳赤,烦热多渴,热喜冷饮,大便干结,小便红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辨证属肺热郁闭,治以清泄肺热。予凉膈散加鱼腥草15g、石膏30g、杏仁10g、麻黄6g。服用一剂后泻下燥屎坚硬如羊粪,患者自觉胸闷减轻,呼吸平稳,咳嗽减少,继服三剂,体温正常,咳嗽止,精神佳,二便正常。
按:重症肺炎起病急剧,因肺热郁闭,用清肺泄热法,选方凉膈散,根据祖国医学肺与大肠相表里,采用清下法,对宣降肺气、清肺豁痰起重要作用,体现了“上病下取”的理论基础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 百拇医药
四、疱疹性口腔炎
褚某,女,15岁,1998年3月14日初诊。因口腔内溃破伴发热、咽痛三天就诊。诊见:舌面、舌边、唇内、口颊、上腭见大小不等溃疡,周边红赤,发热少汗,饮食困难,烦躁不安,小便色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燥。辨证属脾胃积热,治以清热解毒、通腑泻火。予凉膈散加薄荷(后入)6g、碧玉散(包)15g口服,配合锡类散外敷。一剂后,大便通,热退,咽痛好转,精神转佳,稍能食。三剂后,口腔溃疡明显好转,继用三天病愈。
按:疱疹性口腔炎属中医“口疮”范畴,系外感邪热积滞,热毒内蕴脾胃,上熏口舌而发。凉膈散上清心肺之热,下泄大肠之燥屎,上清下泻,使脾胃运化,积滞消除,药证合拍,故有良效。, 百拇医药( 董飞侠)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清热剂 > 清热解毒 > 凉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