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加工炮炙
编号:10482628
中药“四子”临床应用是否需炮制
http://www.100md.com 2004年9月3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221期
     本文指的中药“四子”,乃指苏子、白芥子、莱菔子、火麻子(即火麻仁)。多年来,不少医者临床用“四子”,均以其炮制品(炒香后)入药。当然,“四子”中的苏子、莱菔子的炮制,可见诸典籍,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化痰、健脾消食之功;而白芥子、火麻仁在典籍中,则无炮制的记载,今医之用炮制品,纯属“习惯”使然。然而,根据现代药理研究,“四子”的炮制品用于临床,会减弱其治疗效果。现将“四子”的基本情况,分述如下,并讨论之。

    苏子:全名紫苏子,为唇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紫苏的果实。味辛性温,入肺经,有降气消痰定喘、利膈宽(滑)肠的功能。

    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本品含脂肪油、皂化值、酸值等成分。据分析苏子之所以降气定喘,有可能主要是“三脂”的作用;而消痰滑肠的作用,则又是脂肪油之功。痰、便乃粘滞之物,遇油则消则滑。加之行气之动力———“三脂”,故能定喘消痰滑便。而经炒过的苏子,虽说加强了化痰的作用,但对“三脂”尤其是脂肪油(遇火则发挥)破坏性较大,因而会削弱其药物作用。
, http://www.100md.com
    白芥子:为十字花科芸苔属植物白芥的种子。味辛性温,入肺经。功能利气化痰散寒、消肿止痛。主治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胸胁胀满、寒性脓肿;外用则治神经性疼痛、扭伤、挫伤。

    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本品含白芥子甙、芥子酸、芥子酶、芥子碱、脂肪油等。芥子具有刺激皮肤、扩张毛细血管以及抑制皮肤真菌(堇毛癣、许氏黄癣菌等)的功能。芥子甙是利气散寒、治哮喘以及胸胁胀满的主要成分。而豁痰又是芥子酸、碱和脂肪油的主要功能。如果本品用火炒后,上述成分均会受到损失,仅有祖国医学的“香燥燥痰”之药理。尤其是炒制白芥子,对外用可以说没有作用。

    莱菔子:亦名萝卜子,系十字花科莱菔属植物萝卜的种子。味辛、甘,性平;功能下气定喘,化痰消食;主治胸腹胀满、食积气滞、痰喘咳嗽、下痢后重。

    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莱菔子含芥子碱、脂肪油。油中有芥子酸甘油酯、挥发油等。本品系消导药,炒后使用可加强健脾消食、化痰实便的作用。如成方“保和丸”中的莱菔子,便用炒制品。但是,炒制品对于下气定喘,以及大便秘结的痰喘咳嗽患者不利。因为炒后的莱菔子,所含化学成分程度不同地受到破坏,尤其是挥发油。
, 百拇医药
    以上三味中药,系成方“三子养亲汤”的组成药。本方治老人气实痰盛、喘满懒食,疗效较好。然而,在临床上,往往这类老年患者,同时伴有大便结燥症。这是因为久咳气喘,伤及肺之气阴。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的气阴既伤,势必累及大肠,使之精液(现代医学谓之肠粘液)枯竭而致大便结燥。由此可知,以上三药炒后用于临床,不仅减弱“三子养亲汤”的疗效,而且还会造成或者加重便秘。

    火麻子:亦名火麻仁,系桑科大麻属植物大麻的果实。味甘性平,入脾、胃、大肠经;功能润燥、滑肠;主治老年人及产后便秘,兼有滋养补虚作用。

    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火麻子含脂肪油、挥发油等成分。本品所含的脂肪油,内服至肠中,遇碱性肠液后产生脂肪酸,刺激肠壁,使之分泌增多,蠕动增快,故有缓下作用。如将本品炒后使用,则脂肪油、挥发油将会丧失殆尽,变成香燥之品,从而加重便秘。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为保证中药“四子”的疗效,临床应用以生者为宜,尤其是白芥子、火麻子。当然,对于苏子和莱菔子是否需要炮制,还须根据临床治疗而定。, http://www.100md.com(马运福)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种子类 > 莱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