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其它各类 > 中医药类
编号:10468976
医学统一构想
http://www.100md.com 三部六病医学网
    医学是人类在生活与生产活动中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与理论升华。是维护人类健康生存和繁衍生息的重要学科。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医。在古代,由于交通工具的限制,使人的生存空间和生存地域非常局限,因此,形成了带有很强地域性的各民族医学。具有影响的有中国医学、印度医学、希腊医学和罗马医学等。在十八世纪后,西方医学借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自身进行了巨大的嬗变,从经验医学转化为实验医学,并迅速地面向全世界发展,形成了今天世界医学的主流。各民族医学仅在其原生长地可怜地生存着。其中,中医的境遇可能较好些,保持着自己的传统特色。我们生活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既有传统的医学,也有传入的西方医学。近百年来,形成了两种医学的斗争史和结合史。直到今天,两种医学仍未取得统一。西医学这个"外来户"将中医挤得大失地盘,要不是党的中医政策的扶持,可能中医的状况会更糟。那么,是否西医目前就无难题了?中医就会被淘汰呢?我们先就中西医的现状和展望概述一下:

    一西医的现状
, http://www.100md.com
    自西医脱离了权威的经典束缚后,自觉地采用大量先进的科学技术,将西医由经验医学嬗变为实验医学,其发展速度是惊人的,对人体研究进入到了超微结构水平。对一些病的防治、特别是对传染病的防治,使整个世界疾病谱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染病的被遏制或消灭,无疑对人类健康是一个伟大的贡献;西医对疾病的研究深入到了分子水平或粒子水平,特别对一些遗传病的病因阐明起了很大的作用;外科和显微外科的发展,使很多以前不能医治的疾病得到了医治;现代医疗器械的发展,如核磁、B超、CT等,对许多以前无法发现的疾病病灶可以做到早期发现,这无疑大大延伸了人类的感官机能,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带来了更好的机遇。但是,尽管现代西医的进展是飞速的,但也有很多难题摆在了西医的面前。西医擅长于把整体分割成细微的部分来研究,可是,常常忘记了将细微部分分析研究的资料归纳到整体中去。当有些问题不能用分析的方法解决时,就显得软弱无力了。另外,有些疾病如:恶性肿瘤、遗传疾病、内分泌病、代谢病、心血管病等,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疾病时,西医过去那种遏制传染病的风采已不复存在。再者,滥用西药带来的危害也很大,虽然我国废止了几百种西药,但大多数西药还是有毒副作用的。近几年来,在大城市大医院涌现出的高费用现象有增无减,昂贵的检查费和药费,成为患者和社会的沉重负担。一些新特药价格吓人,但疗效并不好,甚至副作用特别明显。因此,合理用药成为当前的当务之急。现在的遗传病大概有5000余种,中国每年有100万先天缺陷儿出生,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家庭包袱。最后,还有医学伦理学、伪科学等,都成为西医的大难题,成为西医反思的主要内容。
, 百拇医药
    二、中医的现状

    中医在5-15世纪,可以说在当时世界上是处于领先的医学,有较完备的医学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医通过通商而传入外国,中国在当时成为人们想往的神圣地方。中医的整体辩证论治方法,直到今天仍是一种极有效的方法,有很多西医无法医治的疾病,中医应用辨证论治方法,常会取得好的效果。中医药已成为目前中国治疗慢性病和疑难病的主要方法,为维护人类健康显示出了越来越大的优越性。日汉医在沉沦了近一个世纪之后,现在不仅复苏了,而且迅速发展起来,大有超过中国中医的势头。日本很多西医的有识之士,成为中医药研究的骨干。1984年3月,在位的日本中曾根首相就担任了"振兴汉方议员联盟"组织的名誉会长。足见日本政府对汉医的支持。在我国,一支不可忽视的研究中医力量是西学中的中西医结合队伍在迅速壮大。他们正在为中医现代化辛勤地工作着。然而,中医的前景并不乐观,由于中医本身的制约性,是很难冲破束缚而走向更高的层次。造成中医滞后的原因,我分析大概有下列几方面:
, 百拇医药
    1.阴阳五行学说巨大包容性的缺陷

    以《周易》为主的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的主要哲学观,一切现象都可以在这个学说框架内得到圆满解释。因此,无须进行深入的分析,也无须对自身的缺陷进行反省。这种自满性占了统治地位。老一代的大多数中医不想去改变它,新培养的中医院校毕业生,也是常在古人的圈里转来转去,甚至把《周易》吹得神乎其神,是唯一正确的哲学观。将西方文明发现的DNA中的嘌呤和嘧啶的排列顺序结构与八卦相联系,用西方的科学进步成果去提高中国的古人。1996年《哲学研究》第一期有这样一段话:"这些似是而非的东西,与其说是出于一种民族自尊感,勿宁说是一种民族自卑感的驱使。"以祖先的光彩去掩盖自己的无能,而不是鞭策自己前进,难道现实的情况不是这样吗?

    2.临床实践有效性的束缚

    中医从古到今,在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理法方药体系,几乎什么病都能进行辩证论治,有些方面疗效甚好,甚至在某些方面,西医有时也不得不求助于中医。因此,这种有效性助长了中医的自满性和不求变革性。有些中医认为,有现代科学的分析也能看病,无现代科学的分析也能看病。所以一直保持着中医的特色,沉迷于自己美好梦境之中,悠哉,悠哉!其乐无穷。这种只看到自己所能而忘记了自己之不能,束缚着中医的发展,尽管有很多有识之士高声疾呼,但还是难以惊醒的。
, 百拇医药
    3.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力度很差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是其发展的主要动力,中医某些人士认为中医"一枕三指"足矣,连化验单都不想看(见《中医存亡论》一书),只讲自己离开仪器检查的"神",不讲离开仪器检查之误,这种抱残守缺思想,阻碍着中医的发展。中医的实践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很差是中医滞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4.不自量的狂喜

    自从针炙走向世界之后,遂兴起了世界性的中医热,使某些人头脑发胀,狂喜不已,认为下个世纪医学就是中医的世界了,好象西医的发展到了尽头。正是这种夜郎自大、不切实际的想法导致了中医的保守和落后。中医只有从根本上被西医认识,才能走向世界。这就要求中医也要嬗变,从理论到实践,创造新的理论范式去征服西医,否则中医走向世界只是一句空话。

, 百拇医药     5.缺乏新的理论范式

    中医的理论从《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到《温病条变》,延续几千多年形成的这一理论体系,既指导着中医创造了辉煌的过去,也制约着中医很难走向未来。实际情况自汉张仲景创立了系统的辩证论治体系之后的一千七百年间,对其创造的理论框架无根本性变革,这些人,张口《内经》,闭口《伤寒论》,根本不敢,也不想去创造新的医学模式。殊不知一个好的理论范式将会推动中医事业的向前发展。我认为中医新理论范式会诞生的,将会看到"一枝红杏出墙来"。

    以上是我对中西医学现状的个人看法,那么,医学应向什么方向发展呢?医学发展的方向只能是世界各医学的统一。

    三、医学统一的必然性

    医学是有社会属性的自然科学,因此,所涉及的问题更多更复杂。不会象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那样简单。医学除具有自然科学的属性外,社会科学的不少问题也参杂其中。社会的发展,使人类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少,所以被称为"地球村"。在这个小小的村庄里,几十亿人的健康问题是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那么,这个村庄里的医学就应该统一,医学研究的问题就应有共同的标准。按公理一元论讲,无论那种医学,在看待同一空间、同一时间、同一疾病患者时,只能有一个本质的结论。即"同时间、同空间不能并存二物,不能并存二理"。鉴于这种公理性的要求,医学必须统一。医学工作者确立了正确的哲学观后,在实践活动中对研究问题的认识应有统一尺度,要突破传统性、地域性和民族性,成为公有性和世界性的医学,将各民族医学的个性融汇到世界医学这个大共性中。这样才能使原来的各民族医学在为人类的健康服务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 百拇医药
    下面谈一下医学统一的具体想法。

    1.名词术语的统一

    每个国家的每个医务工作者的服务对象都是人或人群,因此,对医学的名词术语必须进行统一规范,要有共同含义的语言。如果各国医学的名词术语不进行彻底的规范化工作,对所有的医学名词术语不进行实质内容的规范和统一,那么,各国医学的交流就是不可能的事,各方所研究的问题就不会有共识的标准,各方的研究成果也无可比性,"所指不同,求者也异"就是这种意思。名词术语的命名,基本上以西医为主进行较好。

    2.解剖生理内容的统一

    解剖学与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结构与生理活动规律的科学。中西医学对解剖和生理的阐述相差很大,特别是中医的解剖学和生理学,对于西医来说,可以说是非常费解的。西医的解剖生理都是建筑在实实在在的实验资料基础上的,因此,可信性和可重复性很强,而中医的解剖学与生理学,常是肉眼观察与猜想的结合物,有天才的发现,也有很多荒唐可笑的东西。如中医的三焦、命门等,是虚构的,应将其不切实际的东西取消,以真实的解剖生理内容进行补充。因此,以西医的解剖生理学为基础,进行统一规范是比较合理的,也是可以被各国医学工作者所接受的。
, 百拇医药
    3.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西医的研究资料基本是结构功能统一论者,而中医的脏象学说,基本上是结构功能分离论者,尽管中医脏象学说有不少的精妙论述,但究其主体而言,是结构与功能相分离的。在论述五脏功能时,远远超出了所言脏器的功能范围,而将大脑的精神活动又以五脏的功能分割,有的是张冠李戴,有的东西使西医简直无法理解。在古代,限于科学技术水平,有的结构与功能不能认识清楚,而用想象代替和解释客观存在的事实,是实践要求理论作出回答的必然结果。今天西医对大脑皮层每个区的功能都研究的相当清楚了,还用古人那种观念和理解来解释人类心理活动的客观现象,不仅今人会嘲笑我们,如我们的祖先在天有灵的话,也会要嘲笑我们愚蠢和无能,会埋怨我们不会利用西方的科学成就来发展中国医学。为了使中医走向世界,必须把脏象学说的唯象主义从神秘的殿堂上请下来,恢复结构与功能统一的原貌。即:脏是象的依托,象是脏的功能表现。以西医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对脏与象进行彻底的规范。

, 百拇医药     4.疾病名称的统一

    疾病名称是人类医学对疾病分类的标识符号,它有特定的内在质的规定性,即每个疾病的名称,有特定的内容,如西医,一个疾病名称,从病因、病理生理、病理解剖、临床表现等都有特定的内容,是西医共识的标准。然而,中医对一个疾病的命名,常无定法,对所见的病名,常无特定的质的规定性,其论述常常模糊不清,如对中风病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内容,而且中医的病名错杂,难以按文字的记载去认识。如果不是师传面授,很难从书本上领会清楚。这不仅造成了中西医之间的交流障碍,就中医的内部也常是"风、马、牛不相及。"我认为病名的统一应以西医的病名为主,吸收中医病名的优点,使中西医的病名真正从名称到实质内容统一起来。

    5.病位的统一

    病位是指疾病发生的解剖部位或症状体征反应的部位。中医的病位常是想象中的病位,与实际西医的病灶部位概念相去甚远,如:心阳虚、脾阴虚等中的心与脾不是指西医解剖的心脏和脾脏的病变或其相关的外延,而是一群与西医心脏和脾脏无甚联系的症候群的代称。因此,这种无肯定性的病位观,在西医看来简直无法理解,甚至是荒唐可笑的。中医虚构的病位观,成为阻碍中医向外发展的原因之一。因此,在临床工作中,中西医必须有本质相同的统一的病位观,必须有共识的实质内容作基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标准是一致的,这不仅有利于双方的交流与学习,而且更能促进双方的进步和统一。更有利于高于两者的新的医学模式诞生。用三部六病的病位观,可能有利于两者的统一。其内容为:"根据一般系统论的原则,把整体划分为表、 半表半里、里部三个不同的空间,每部以阴阳不同的病性,划分为六类证候集合群,谓之六病。疾病的空间位置虽广,但不超过三部;病情变化尽管多种多样,但不越六病,据此,便可以创立与此相应的理法方药体系,解决目前中医分科重复多样的问题,充分体现了系统的辩证论治原则,将有利于中医的整理和提高。"(摘自《中医与多学科》 沈福道主编)。"三部"又可与人体三胚层相结合划分,表部指由外胚层发育而来的机体部分;中部指中胚层发育而来的机体部分;里部指内胚层发育而来的机体部分。这样,使三部有了更明确的范畴。
, http://www.100md.com
    6.病性分类标准的统一

    病性是指一个疾病的阴阳属性标准,是确立治疗原则的依据。当然,西医的病性不是按阴阳属性来区分的,常是以"慢性"、"急性"亢进或衰退等状态而进行区分的。急性、亢进常为阳性,慢性、衰退常为阴性。中西医这种对病性的区分是可以统一的。在我写的《异源同流》一书中,关于疾病的表现形式中提出了一个概略的病性分类表,只要中西医在同时观察同一疾病患者时,必然而必须是一个统一的病性结论。如血象升高、脉洪大都属阳性反应;脉细弱、四肢冷都属阴性反应。一个急性阑尾炎的早期或中期,除右下腹痛外,有体温升高,血象的白细胞增高,核左移,中性粒细胞增多,中医认为是一个发生在里部的阳明证,而西医则认为是发生在阑尾部位的急性炎症。那么,两者对病性的分析是共同的,都会认为是发生阑尾部位的亢奋的急性炎症,是属阳性反应范畴。这样两者在实践中逐渐有了共识,必然会导致两者的统一。病性一律以阴阳性分,再与病位结合,这就是中医的辨证观,也就使一个具体病的病位、病性有了统一标准。
, http://www.100md.com
    7.治疗原则的统一

    治疗原则是指一个具体疾病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治疗方针,一般情况下,这种治疗原则与病性是针锋相对的,如阳病用阴药,阴病用阳药。当然,西医不这样称谓,但是实质是相同的,如一个热性病,急性扁桃腺炎的治疗原则,中医西医的治则是相同的,中医用清热败毒药为主治疗与西药用抗菌素为主治疗,都是与病性针锋相对的,都属于阳病用阴药的范畴。又如,一个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中医以补气强心的人参附子为主药进行组方治疗,西医以强心剂地高辛为主治疗是同一治疗原则,都属于阴病用阳剂的范畴。在临床实践中,以疗效作为检验治疗原则是否正确的标准,中西医必然会逐步统一起来。以中医的八法规范治则,具有很强的哲理性与概括性。

    8.药物属性分类的统一

    


    中西药的分类无有共同的标准,但都是以药物的主要作用而进行而进行分类的。我在《异源同流》中关于"疾病的治疗"中谈到了药物作用不外寒热补泻四个方面,一般寒泻剂属阴性药,热补药属阳性药。而且对寒热补泻药的作用概括地讲了一下,我认为,这种分类原则,可以为中西药的分类提供一种模式,这里再将我对寒热补泻药药性的认识说一下:
, 百拇医药
    ⑴寒药的特性

    ①降低局部或(和)整体的温度

    ②减少或抑制局部或整体的供血

    ③抗生作用、消灭致病因子

    ④抗胆碱脂酶作用或增强乙酰胆碱的作用或兴奋迷走神经。

    ⑵热药的特性

    ①提高局部或整体的温度

    ②促进局部或整体的血液循环

    ③提高局部或整体的机能

    ④兴奋交感神经或皮层机能或含有去甲基乌药碱,有类肾上腺能的作用,或抑制迷走神经作用
, 百拇医药
    ⑶补药的特性

    ①增加局部或整体的营养物质

    ②促进组织合成代谢

    ③促进细胞的分裂繁殖;促进个体的发育

    ④增强免疫机制

    ⑷泻药的特性

    ①排除体内积滞的代谢产物和毒物

    ②排除水分和分泌物

    ③降低局部或整体的机能

    ④保持腔管脏器的通畅性

    我认为,按上述四类情况,对中西医药进行分类,是会取得共识的。
, 百拇医药
    另外,我将中药学、西药学、按六病的用药特点进行了归类,如:葛根、麻黄属太阳病类药,黄芩、柴胡属少阳类药;西药解热止痛药属太阳病类药,抗菌素属少阳病类药等。这将为中西药分类提供新的统一分类范式。

    9.临床疗效判断标准的统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西医的临床疗效要进行对比,那么就要制定比较的统一标准,这样才有可比性。如一个急性阑尾炎,是中医治疗好呢还是西医手术治疗好呢?这就不能仅以一两例病人进行比较,要按统计学的原则重复、对照、随机进行设计、衡量和评价,就可以确立哪种方法较好,这样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好的治疗方案,可以开阔中西医的视野,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总之,中西医先在实践中制定一些主要的共识标准,逐渐融合,我想,医学统一的光辉时刻就会到来。

    四、医学统一的可能性
, http://www.100md.com
    医学的目的是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维护人类健康地生存。各民族医学工作者都在努力学习和利用现代医学的科技手段,对本民族的医学进行着内在的更新工作。在医学研究范围内,必然使研究的问题逐渐具有共识,这就为医学的统一提供了一种主观愿望上的可能性。在中国,西医学的基本知识和检查手段已为多数的中医工作者所接受,特别有一支中西医结合的队伍,对中西医学的交流、学习、融合进行着不懈的努力,而且在某些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为医学的统一创造了良好的氛围。更为重要的是,有一医学理论框架诞生,这就是山西省著名老中医刘绍武创立的"三部六病"学说。其传人在继承刘老学说的基础上,采用"三部六病"学说这个人体分类框架。对中西医学的基本理论著作进行了新的分类偿试,初步证明可以用一种理论分类方法对各种医学进行统一规范。因为医学研究的一切问题都是围绕着人而展开的,所以研究的一切结果都应该在人体找到真实的归宿,人体三部就是其真正的归宿。我利用这种分类法,已对中医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中药学、中医方剂学、中医各家辩证和西医药物学、西医内科学等进行了偿试性分类。使其纳入到三部六病学说的人体框架中,形成了初步的统一分类范式。我的工作是医学统一的雏形,显得粗糙而不够完 善,离人们的要求还差的很远,但是,我们相信,在"三部六病"学说这个人体框架之下,按照九统一的设想去奋斗,医学统一完全是可能的。
, 百拇医药
    五、医学统一的实施方案

    1、建立基地

    在目前的情况,大规模地发展医学统一研究是不现实的,只能是选定1-2个条件较好的点。既不会引起一些不理解人士的反对,也不会造成人、财、物的浪费,待试验基本成功后,再逐步推广。

    2、聚集人才

    一切事都需要人去干,一切有成就的事业都是一批致力于这种事业的人干成的。因此,人才成为一切事业成功的关键。选拔一批对医学统一事业热爱的人才,确立医学研究的统一理论框架,让选拔的人才承担各自的任务,按照这种理论框架去对医学的主要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进行重新分类,按照制定的分类标准去工作,经过难辛的劳作,一定会在这批人才的奋斗中取得成功。

    3、推广成果
, 百拇医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将医学科学研究的成果推向社会,才能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充分体现其社会价值。 利用先进的科研手段,开发中医中药有效方剂,发挥中药在治疗疑难病中的优势。"三部六病"学说中有许多治疗疑难病的有效方剂,只要有几种新药问世,将为解除人类的疾苦增加新的疗法,也将会给学说研究带来更充足的资金。

    4、新编教材

    以新的"三部六病"人体结构框架为医学的分类原则,将所有医学内容按此原则重新分类,编一套新理论体系的教材,作为培养人才的教材。

    5、培养人才

    按照新的教材去讲授医学课程,按新的法则进行临床工作,先以1-2个学院或医院开始,摸索经验,培养典型,待经验较成熟后,进行推广和普及,这样必然会培养出一大批高于现在中西医的具有医学统一观点的人才,将为世界医学的统一作出贡献。

    , 百拇医药(刘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