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484329
流动便携式重症监护治疗病房的创建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0月14日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4年10月第16卷第10期
     岳茂兴 邹德威 张坚 刘志国 崔少杰 方伟武 周雪峰 高铁山 化楠

    【摘要】 目的 为了适应突发灾害事故、载人航天航天员的医疗保障救护以及局部战争中伤员现场救护的需要,提倡和实施现代救护的新概念和技能,探讨创建流动便携式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的方法和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参与载人航天航天员意外伤害医疗紧急救治工作的体会,从设备配置、人员强化培训及组织等方面提出创建流动便携式ICU的可行性。结果流动便携式ICU在我国载人航天首飞航天员的医疗保障及救护中得到了应用,能达到“快速反应、立体救护”的目的,使危重病现场救治规则、卫勤保障原则更趋于合理,提高抢救成功率。结论危重病特种伤现场急救需要“快速反应、立体救护”的现场急救新模式,流动便携式ICU的创建可达到这一目的,能降低突发灾害及局部战争中伤员的伤残率和死亡率。

    【关键词】 流动便携式; 重症监护治疗病房; 现场急救; 快速反应; 立体救护

, 百拇医药     Establishment of a mobile intensive care unit

    YUE Mao-xing, ZOU De-wei, ZHANG Jian, LIU Zhi-guo, CUI Shao-jie, FANG Wei-wu, ZHOU Xue-feng, GAO Tie-shan, HUA Nan.

    Center for Special Medicine of 306th Hospital of the PLA, Beijing 100101, China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xperience of establishment of a mobile intensive care unit(ICU) for emergency treatment following astronaut flight, disaster, and regional war. Methods: The data from both foreign and our countries as well as our own clinical experience of first-aid were reviewed, and a mobile ICU was established, including the equipment, supply of drugs, training, and organization. Results: The mobile ICU was set up at the site of landing of the first Chinese astronaut, and proved to be efficient. The new model could be expected to be prompt in first-aid for casualties in disasters and warfare. Conclusion: The first-aid on spot of casualties might reduce the rates of invalidity and mortality during disasters and regional war.
, 百拇医药
    【Key words】 mobile; intensive care unit; first-aid; swift response; all around

    众所周知,在灾害、局部战争或意外发生时,第一时间内现场死亡人数是最多的。据统计,国内外历次战争数据表明,伤后死亡率构成中,伤后即刻占40%,伤后5 min占25%,伤后5~30 min占15%,伤后30 min以上占20%(1)。另据统计,创伤伤员第一死亡高峰在伤后1 h之内,此时死亡数量占创伤死亡数的50%,而第二死亡高峰出现在伤后2~4 h,其死亡数占创伤死亡数的30%,所以对于现场急救来说,时间就是生命。传统的急救观念往往使得处于生死之际的伤员丧失了最宝贵的“救命的黄金时间”,因此,提倡和实施现代救护的新概念和技能势在必行(2)。创建流动便携式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步骤。在我国载人航天首飞航天员主着陆场医疗保障及救护中,我们创新地把一个高质量的ICU前移至草原、沙漠、医疗救护直升机和医疗救护车内,从而建立了流动便携式ICU,确保了意外情况下航天员的安全,达到了“快速反应,立体救护”的目的(3)。
, http://www.100md.com
    1 流动便携式ICU的设制、设备及药品配置流动便携式ICU的设制、设备及药品配置应该根据任务的需求决定。

    1.1 流动便携式ICU的设制:根据任务的需要,流动便携式ICU可以设在医疗救护直升机内(彩色插页图1,图2)、医疗救护车内(彩色插页图3)、沙漠(彩色插页图4)、草原,可在-33~39 ℃的任何气候条件下执行抢救任务(彩色插页图5,图6)。

    1.2 ICU急救设备:带自备电源的多功能除颤仪1台(包括除颤,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电图监测),便携式呼吸机1台,便携式吸引器1台,快速气管通气器械1套,急救箱3个(分1、2、3号箱),担架车1个,铲式担架1个,手术器械包6个,备用箱1个,被褥2套,4 L氧气瓶1个,消毒物品箱1个,冰盒2个,液体箱1个,杂物箱1个。

    1.3 急救箱内物品(彩色插页图7,图8)

, 百拇医药     1.31 1号箱内物品:应急灯1个,血压计1个,听诊器2个,体温表3个,小号手电筒1个,50 ml注射器2个,心内注射针2个,敷料盒1个,棉球盒1个,弯盘1个,14 L供氧器1个,双头吸氧管2个,吸痰管5个,人工呼吸嘴(大、中、小)各1个,8号、9号气管套管各4个,65、7、75、8号气管导管各2个,无菌手套6副,弯型麻醉咽喉镜(带灯泡)1个,成人简易呼吸器1个,12号胸腔穿刺针1个,30号腹腔穿刺针1个,各号针灸针1个,牙垫2个,1、2、7号备用电池各2节,5号备用电池4节,T型开口器1个,16 cm舌钳1个,医疗器械及洞巾包布各1个,16 cm压舌板1个,18 cm敷料镊1个,125 cm敷料镊1个,尖圆16 cm敷料剪1个,16 cm药匙1个,直全齿14 cm止血钳2个,直弯齿16 cm止血钳2个,直圆14 cm手术剪2个,16 cm持针钳1个,血管外科用持针钳1个,1×2钩125 cm组织镊1个,9 cm布巾钳1个,14 cm手术刀柄1个,12、21号手术刀片各1个,1/2圆08 mm×200 mm缝合针2个,1/2圆09 mm×240 mm缝合针1个,丝线、缝合线各1个,羊肠线1个,3-0、4-0、5-0、6-0号聚丙烯缝合线各2个,125 cm双头气管牵引器1个,44 cm×33 cm手术洞巾2个,器械包布1个,洞巾2个。132 2号箱内物品:一次性无菌导尿包1个,14、16号气囊导尿管各2个,一次性引流袋1个,65、7、75号无菌手套各1副,胃管1个,外周静脉插管1个,中心静脉插管2个,胸腔闭式引流管1个,骨科夹板6个,弹力绷带1个,宽胶布1个,胶布2个,颈托3个,输液器4个,输血器3个,碘棉球6个,止血带1个,1 ml注射器2个,5 ml注射器3个,10 ml注射器3个,20 ml注射器2个,50 ml注射器3个,明胶海绵5个,三角巾10个,卡式止血带2个,绷带卷10个,压缩脱脂棉1个,纱布20个,石蜡油棉片3个,敷料贴3个,三通延长管2个,三通3个,头皮针4个,套管针3个,针头5个,沙具1个,外周静脉导管1个。
, 百拇医药
    1 3 3 3号箱内药品:1 mg肾上腺素20支,10 mg间羟胺20支,1 mg阿托品20支,10 mg山莨菪碱10支,质量分数为2%的5 ml利多卡因20支,0375 mg尼可刹米(可拉明)20支,50 mg杜冷丁10支,10 mg安定10支,20 mg多巴胺20支,止血用生物胶(外用),1 kU立止血5支,5 U垂体后叶素10支,250 mg氨茶碱10支,2 ml安痛定10支,04 mg西地兰10支,5 mg地塞米松40支,500 mg甲基泼尼松龙4支,20 ml质量分数为50%的葡萄糖10支,70 mg心律平10支,5 mg硝酸甘油10支,5 mg异搏定10支,01 g苯巴比妥(鲁米那)10支,200 mg氯胺酮10支,800 kU庆大霉素10支,20 mg速尿10支,50 mg非那根10支,10 mg胃复安10支,50 mg茶苯海明片10片,04 mg纳洛酮12支,100 mg维生素B660支,1 mg异丙肾上腺素10支,250 ml质量分数为5%的碳酸氢钠1瓶,02 g西米替丁10支,40 mg洛赛克4支,0.1 g止血芳酸5支,2 g 6-氨基己酸5支,20 mg多巴酚丁胺10支,10 ml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钾5支,10 ml葡萄糖酸钙5支,10 ml质量分数为1%的普鲁卡因5支,250 ml质量分数为20%的甘露醇注射液2瓶,500 ml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2袋,500 ml血定安注射液2袋,500 ml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注射液2袋,500 ml乳酸林格液1瓶,250 ml碘伏(外用),一次性医用酒精棉片(外用),150 mg乙胺碘呋酮针剂12支,50 mg栓体舒针剂1套,罗氏芬2支,亚甲兰20支,人血白蛋白4支,来立信2瓶,1 g维生素C注射液20支,3 mg洛贝林10支,250 ml输氧康2瓶。
, http://www.100md.com
    2 人员配置根据任务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做好人员的配置。流动便携式ICU医疗救护队人员原则上由各个专业的专家组成,身体健康,应该是全天候的医疗救护队,一般为4~5人,人员精干。设队长1人,若针对创伤及局部战争的现场急救,则最好由经过ICU专门训练的外科专家担任;队员包括麻醉、内科、专业护理人员各1人。所有人员应该进行强化培训,达到一专多能。我们根据具体任务,在医疗救护直升机上配置经过ICU专门训练的普通外科专家1名,骨科专家1名,麻醉专家1名,心血管内科专家1名,专业护士1名。在医疗救护车配置经过ICU专门训练的脑外科专家1名,心血管外科专家1名,烧伤外科专家1名,骨科专家1名,专业护士1名。同时,强有力的人员保障是必不可少的。

    3 组织机构现场急救是一个复杂的完整的系统工程,需要一整套合理、高效、科学的管理方法,精干、熟练的指挥管理人才和强有力的专家组。流动便携式ICU的单元(包括设备和人员)应该受现场急救指挥部统一指挥。以上急救设备、药品和人员应根据具体任务的不同而有所增减。创建安全有效的绿色抢救通道十分重要,包括医疗救护网络、通讯网络和交通网络,以保证这个通道高效运行。自动化卫勤指挥和先进的通讯保障是维护卫勤保障能力的生命线。
, 百拇医药
    4 实施原则和程序

    4.1 原则:对构成危及伤员生命的伤情或病情,应该充分利用现场条件予以紧急抢救,使伤情稳定或好转,为后送创造条件,并且尽最大努力确保伤员生命安全。

    4.2 程序:①任务前根据承担任务特点和要求,完成医疗救护队的组织建设、业务培训和任务前动员,并对现场流动便携式ICU、医疗救护车辆、通讯设备、急救设备、药品等进行检查和调试。②任务中根据突发事故的现场情况,由现场急救指挥部决定进入医疗救护程序的方式,现场流动便携式ICU的医疗救护人员对伤员的伤情进行初步检查,迅速诊断伤情,立即实施最必需的急救措施,如通畅气道、给氧、止血、心肺复苏及抗休克等;特别必要时实施现场急救手术,尽可能地稳定伤情,及时消除或减轻强烈刺激对伤员造成的心理不适应。主要伤情处置程序按救治规则进行(4),当伤员病情允许后送时,由现场医疗救护队队长决策,向指挥长报告,在指挥长的统一指挥下,将伤员后送,后送期间需要进行不间断的救治。③后送时做好伤员的病情和记录交接,后送任务完成后应对救治工作进行总结。
, 百拇医药
    5 制定系统而完整的医疗救护预案鉴于突发灾害事故、局部战争医疗救护工作的复杂性和意外伤害的突发性,需要制定突发灾害事故伤员伤病救治规则,医疗救护演练实施细则,现场应急医疗救护处置程序,伤员后送程序和标准,伤员到达医院后的医疗救护程序等。

    6 加强对流动便携式ICU救护人员的培训和演练我们编写现场伤员医疗救护培训教材用于医疗救护队员的培训授课,对有关医疗救护队员进行相关理论和技术培训,并组织参加多次演练(4)。培训和演练从实战出发,注重实际效果,要求医疗救护队员熟悉急救物品放置的位置,需要时能快速取出,关键是在1 min左右要分别完成气管插管、呼吸机给氧、心电监护并能立即除颤和建立静脉通道并能注入急救药品。

    7 目标是将救命性的外科处理等延伸到事故现场,以降低灾害现场危重伤员的死亡率及伤残率我们认为,传统现场救治的有效经验要很好地借鉴,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在对伤员快速进行分类的同时,流动便携式ICU医疗救护人员主要针对需立即抢救的Ⅰ类危重伤员,进行快速有效的救治,包括严重头部伤、大出血、昏迷、各类休克、开放性骨折、严重挤压伤、内脏损伤、大面积烧伤(30%体表面积以上)、窒息性气胸、颈部至面部伤、严重中毒及严重烟雾吸入(窒息)等。实践经验证明,休克、窒息、大出血和重要脏器损伤是伤员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5)。要尽一切努力确保Ⅰ类伤员得到优先抢救,必须要有一支精干的、经过强化训练的医疗救护队在流动便携式ICU的依托下,能将救命性的外科处理等延伸到事故现场,这样可以降低灾害现场危重伤员的死亡率及伤残率,也就大大提升了现场急救的内容和水平。
, http://www.100md.com
    8 流动便携式ICU的建立能体现“快速反应、立体救护”的救治原则在重大特发事故和未来局部战争中, “快速反应、立体救护”应是主要的救治模式,流动便携式ICU的建立能真正逐步做到“医疗与伤员同在”。此次中国首次载人航天主着陆场医疗救护队创新性地把一个高质量的ICU全天候前移至草原和沙漠,可以确保意外情况下航天员的安全,达到了反应速度和技术装备优化的组合,把多年来在临床上危重病急救领域的研究成果应用于首飞航天员的医疗保障及救护,圆满完成了首飞航天员的医疗保障及救护任务,说明流动便携式ICU的建立能体现“快速反应、立体救护”的救治原则。

    参考文献

    1 刘良明.战伤急救与战伤休克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野战外科通讯,2004,29:1-2.2 中国红十字总会编.救护:中国红十字总会救护师资培训教材(M).北京:社会科技文献出版社,2003.2-9.3 岳茂兴,邹德威,张坚,等.对我国首次载人航天航天员医疗保障及救护措施的探讨(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3,15:710-714.4 岳茂兴,主编.载人航天工程医疗救护实用知识概论(第3篇):临床医学知识(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3.147-390.

    5 岳茂兴.重视和加强多发性创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救治(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12:581-583

    作者单位:100101 北京,解放军第三○六医院特种医学中心,特种病科,载人航天主着陆场医疗救护队

    作者简介:岳茂兴(1944-),男(汉族), 江苏省武进市人,教授,主任医师,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创伤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载人航天紧急救护专家组组长,“神州”五号宇宙飞船主着陆场区医疗救护队技术组长, 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评标专家,全军“十五”重大计划指令性项目“载人航天工程医疗救护基础与临床研究”总课题首席专家。,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