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0486270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0月20日 央视国际
     由于心脏血管强大的代偿功能,有些心梗病人平时看上去很健康,从来没有心脏病史。而一遇紧张、激动或工作压力增大这样的诱发因素,就容易发病。这类心梗发病突然,有半数病人是突然死亡或发现时已无机会送到医院救治。

    今年让全球人最跌眼镜的健康大事,莫过于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突发心梗一事。据媒体报道,正忙于推销自传,同时马不停蹄地为民主党拉选票的克林顿,因胸痛到医院看病。造影发现心血管90%弥漫性病变,失去了放支架的机会,不得不接受冠脉搭桥手术。

    一向以精力充沛的健康形象展示世人的克林顿,为何突然得了心脏病?而且是要命的心梗?这成了不少人心中解不开的谜。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朱明军、刘新灿教授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个过程。它常潜伏在冠状动脉内,没有任何动静。一旦遇到不良危险因素刺激,就会加速病变,引起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促发血栓形成,在数小时内阻塞血管,造成心梗或猝死。

    两位专家认为,由于这些事件常发生在自认为心脏没毛病的人群中,所以有必要再次拉响警钟。

    警钟一:50~60岁的人群,要注意减负、放松

    朱明军教授说,克林顿58岁得冠心病并不稀奇,近年冠心病有年轻化的趋势。该院门诊病房常见到这样的情况,甚至有的病人27岁左右就发生了冠心病、心梗。这其中的原因还是动脉硬化问题。

    动脉粥样硬化常见于中老年人。如今社会竞争激烈,工作节奏也非常快,中年人扮演的角色,无论在社会还是家庭,都处于中流砥柱的漩涡中,劳累过度、熬夜喝酒是经常的事,尤其对于那些处于事业高潮的领导层人群更是如此。如果加上不注意饮食和锻炼,体重就会增加,高血压、高血脂也随之而来。这些因素容易使我们的血管提前老化,出现“50岁的人70岁的血管”这样的怪异现象。这是心梗埋伏的病根。

    由于心脏血管强大的代偿功能,这些人平时看上去很健康,从来没有心脏病史。但一遇紧张激动或工作压力增大这样的诱发因素,就容易发病。这类病人发病突然,有半数病人是突然死亡或发现时已无机会送到医院救治。所以,有着优越医疗条件的克林顿还算是幸运的。

    在该院心血管科病房,一位56岁的私企老板说,40天前他外出办事,突然感到前胸、后背和肩剧烈疼痛,被确诊为冠心病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他平时工作压力很大,再加上经常喝酒、熬夜,生活很没有规律。他身体一向很好,此次发病他感到非常意外。

    对此,朱明军教授解释说,人处于紧张状态下,心脏血管管腔会进一步痉挛狭窄,表现为心绞痛或者心律失常,完全堵塞就会形成心肌梗死。50~60岁处于生理机能下降的老年前期,是容易患病的危险人群。此年龄段一定要注意心理减负,不能过劳,给自己安排一定的休息空间。同时有效控制高血压、高血脂这类危险因素,注意心脏方面的监测,戒烟限酒,合理饮食,是完全有可能预防冠心病发生的。

    警钟二:患有糖尿病、脑梗的老人应警惕心梗“声东击西”

    刘新灿教授介绍说,病房里常见的还有一种急性心梗病人,也是平时“没有”心脏病史,只是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压,或曾患过脑梗。这些人大多是老年人,他们天天关注着自己血糖、血压的升降,没料到突然有一天,心梗也会“声东击西”地扑上来。

    在该院重症监护室里,已从某大学退休几年的李老师说,他因患有糖尿病,一向很注意养生。一个多月前体检,他血糖稳定,心电图正常。没有想到的是,3天前他因突发心梗而住院抢救,在阻塞的冠脉处放了两个支架才缓过劲儿来。他很纳闷,平时没有心脏病,怎么会心梗呢?

    刘新灿教授解释说,这类病人不知道自己心脏的病变,是因为没有症状,其实,营养心脏的冠状动脉早已狭窄硬化,不过心电图没有表现出来。近日国外医学研究表明,糖尿病是动脉硬化的等同病,约70%合并有心血管疾病,极易发生心梗。糖尿病病人多伴有神经损伤,对疼痛的感觉下降,胸疼症状不典型,一旦发病,往往很严重。

    还有高血压、脑梗塞等疾病患者,有的病人为了预防脑梗再次发作,已在颈动脉处放了支架。但万万没有想到一次胸痛,就要了命。刘新灿说,脑梗病人约一半合并有冠心病,因为心梗、脑梗都是在全身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高血压本身就可以促进动脉硬化的进程,也是导致脑梗及心梗的重要因素。

    关于急性心梗的抢救,两位专家强调,关键在于及时诊断,要争分夺秒。一旦发生不明原因的胸痛,持续20~30分钟还不能缓解,应尽快拨打急救电话紧急抢救。值得一提的是,还有很多病人表现不一,误认为是胃疼、牙疼,极容易被忽视。这种症状如果反复出现,前后不超过3~5分钟,就提示是心脏病突发甚至是猝死的先兆。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心血管内科主任 朱明军、刘新灿教授) (吴晓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