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0485510
2004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会议报道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0月21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4年第40期
     编者按 由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中心主办的2004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于近日召开。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0多位国际心血管界专家和国内近3000名医护人员,分别就心脏外科、心脏内科、介入心脏病学、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心血管影像学、心血管病基础与检验医学、预防心脏病学及心血管病护理等领域的最新进展及临床医师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充分探讨及手术现场演示。现将此会的部分内容摘要刊出。

    导管消融治疗

    指征应从严掌握

    房颤的导管消融治疗近年已成为热点。值得注意的是,国内不少医院都在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此项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也暴露出无原则扩大适应证的问题。

    在多子波学说主导房颤机制的年代,经皮导管消融治疗房颤显得完全不可行。自从Haissaguerre等发现肺静脉相关的局灶性房性早搏是部分房颤的触发因素之后,肺静脉隔离消融术(PVI)迅速被推广。然而,尽管强调有序折返的“母环”mother rotor等学说不断出现,但事实上关于房颤的发生和维持机制依然没有出现根本性的突破。虽然已经证实房性早搏是绝对多数房颤的诱因,但众所周知,临床上即使是房颤患者,其早搏在多数情况下也不引发房颤,显然,决定房颤的发生与维持还取决于心房本身存在易发房颤的病基(substrate),以及自主神经等因素的参与。

    显然,希望PVI根除房颤的想法即使在理论上也可以说是先天不足的。事实上,已有足够的证据证实,以Haissaguerre为代表的PVI的临床效果已经明显低于左房的线性消融术,后者被认为可以更多地破坏房颤病基和消除迷走神经因素——虽然其分布和定位尚不完全清楚。新近Nademanee等针对房颤时心房内碎裂电位区域的消融取得了高达91%的成功率,更显示出病基改良的合理性。随着我们对房颤机制更加深入的认识以及积累更多临床证据,相信针对病基和自主神经的改良消融术式会越来越显示出优越性。而这样的消融需要配备三维甚至四维标测系统。另一方面,即使是使用传统标测的PVI术式,在一次性使用的原则下,其高昂的费用也需要医师慎重对待。

    此外,还应该看到,目前消融的术式仍不统一,也缺乏可靠的消融终点,无论哪种术式,均缺乏远期随访证据。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当前情况下,房颤的导管消融治疗在我国尚不到普及推广的阶段,其适应证应从严掌握。应先在少数具备条件的心脏中心内谨慎地开展,并力争在机制的研究和术式验证或改良方面有所作为。, 百拇医药(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中心 姚 焰 编者按 由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中心主办的2004北京国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