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矢汤临床应用三则
蚕矢汤源于清朝王孟英的《霍乱论》,由晚蚕砂15g、生薏仁12g、木瓜9g、大豆黄卷12g、黄连9g、半夏3g、黄芩3g、通草3g、焦山桅5g、陈吴茱萸1g组成。方中晚蚕砂为君药,引浊下趋,化浊归清,主治湿热内蕴之吐泻转筋。木瓜性酸涩,既疏湿热,又敛耗损,化湿和中,舒筋活络;大豆黄卷、生薏仁化湿利湿,升清降浊,降浊疏筋,三药共为臣药。佐以黄连、黄芩、焦山桅清热燥湿。使以半夏、陈吴茱萸、黄连、黄芩,辛开苦降,降火止呕;通草疏通经络引热下行。诸药合用,共奏除湿热、复升降、止吐泻、舒转筋骨之效。本方在《霍乱论》中治疗湿热内蕴,霍乱吐泻。但笔者根据“异病同治”之理,将之用于治疗具有湿热内蕴、吐泻转筋之内科杂病,偶有心得,兹介绍如下:
一、透析失衡综合征
党某,男性,50岁,2003年6月10日初诊。因确诊尿毒症一年,入院行透析疗法。在采取透析时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焦虑、视物模糊、出大汗、肌肉痉挛等症状,舌质淡苔黄腻,脉细滑数。中医辨证属脾肾阳虚,湿热内蕴,采用蚕矢汤加附子6g、白术15g调理3天,再次透析时上述症状未发作。
, http://www.100md.com
按:透析失衡综合征是血透常见并发症,表现为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焦虑不安,视物模糊,出大汗,肌肉痉挛,震颤,甚至癫痫发作等症状,中医辨证为本虚标实,湿热内蕴,清浊相干,水气上犯,给予蚕矢汤加附子、白术以温阳利水,转输脾气,除湿热,复升降,止吐泻,舒转筋骨,故获良效。
二、肝内多发性结石
甘某,女,38岁,1995年8月21日初诊。患者于1989年起患慢性胆囊炎、胆结石,1995年做胆囊摘除术,手术1年后,仍经常出现右上腹部疼痛,偶有绞痛发作,伴有呕吐、腹泻,甚至肌肉痉挛,呕吐及腹泻后症状缓解。后CT及B超进一步检查确诊为肝内多发性结石,胆总管结石0.8cm×0.6cm大小。一周前出现右上腹绞痛,右上腹硬满胀痛拒按,伴有呕吐黄色胃内容物,巩膜皮肤轻度黄染,畏寒微热,小便短赤,舌质稍红,苔薄黄,脉弦滑而数,辨证为湿热熏蒸肝胆。予蚕矢汤加大黄6g、虎杖15g、柴胡10g。服药数剂后,排便2次,腹痛缓解,热退。再诊时加金钱草15g,连服1周,诸症消失。守上方随证加减连服半个月,巩固疗效。随访1年,疼痛未复作。
, 百拇医药
按:胆结石手术后复发是病人手术后最感痛苦的问题。六腑的主要功能是“传化物而不藏”,故胆腑亦以疏泄通降为顺。该患者湿热熏于肝胆,以致结石内生。根据“腑以通为用”的原则,以通降为主,清肝利胆泄热,故以蚕矢汤加柴胡、大黄、虎杖,取大柴胡汤之意,寓“清、通、降、泄”于一方,疏通胆道,排出结石,故效果较满意。
三、痛风性关节炎
石某,男,51岁,2004年3月1日初诊。诉双侧足背及足大趾部红肿热痛反复发作十年余。每年发作3~5次不等,查血尿酸680.5umol/L,尿尿酸5mmo1/24h,诊断为原发性痛凤,给予别嘌呤醇、秋水仙碱等药治疗。服药时可以控制,停药后容易复发,遂求治中医。诊见足背及足大趾部红肿热痛,皮肤潮红灼手,压痛(++++),功能活动障碍,每次发作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呕吐、腹泻,甚至肌肉痉挛,舌红,苔黄腻,脉弦,中医诊断为热痹(湿热内蕴)。予蚕矢汤加牛膝15g、知母15g、黄柏10g、威灵仙15g。服药后当晚疼痛明显减轻,两周后症状消失,血尿酸降为205umol/L,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按:痛风多由肾气不足,气血亏虚,气化不利,或脾胃虚弱,嗜食肥甘,痰湿内蕴,而致湿浊化生。湿浊虽为阴邪,但若饮酒当风,汗出入水,或宿食停聚,皆可从阳化热,湿热蕴蒸,痹阻经络关节,而致发热,关节肿痛不止,夜间尤甚。所谓“痹者闭也,正气为邪所阻,经脉不能畅达”、“经热则痹”即是其意。故治疗时宜清热利湿,佐以活血通络,标本兼治,该患者予蚕矢汤加减切合病机,临床应用,收效显著。, http://www.100md.com(董飞侠 浙江省温州市中医院肾内科)
一、透析失衡综合征
党某,男性,50岁,2003年6月10日初诊。因确诊尿毒症一年,入院行透析疗法。在采取透析时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焦虑、视物模糊、出大汗、肌肉痉挛等症状,舌质淡苔黄腻,脉细滑数。中医辨证属脾肾阳虚,湿热内蕴,采用蚕矢汤加附子6g、白术15g调理3天,再次透析时上述症状未发作。
, http://www.100md.com
按:透析失衡综合征是血透常见并发症,表现为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焦虑不安,视物模糊,出大汗,肌肉痉挛,震颤,甚至癫痫发作等症状,中医辨证为本虚标实,湿热内蕴,清浊相干,水气上犯,给予蚕矢汤加附子、白术以温阳利水,转输脾气,除湿热,复升降,止吐泻,舒转筋骨,故获良效。
二、肝内多发性结石
甘某,女,38岁,1995年8月21日初诊。患者于1989年起患慢性胆囊炎、胆结石,1995年做胆囊摘除术,手术1年后,仍经常出现右上腹部疼痛,偶有绞痛发作,伴有呕吐、腹泻,甚至肌肉痉挛,呕吐及腹泻后症状缓解。后CT及B超进一步检查确诊为肝内多发性结石,胆总管结石0.8cm×0.6cm大小。一周前出现右上腹绞痛,右上腹硬满胀痛拒按,伴有呕吐黄色胃内容物,巩膜皮肤轻度黄染,畏寒微热,小便短赤,舌质稍红,苔薄黄,脉弦滑而数,辨证为湿热熏蒸肝胆。予蚕矢汤加大黄6g、虎杖15g、柴胡10g。服药数剂后,排便2次,腹痛缓解,热退。再诊时加金钱草15g,连服1周,诸症消失。守上方随证加减连服半个月,巩固疗效。随访1年,疼痛未复作。
, 百拇医药
按:胆结石手术后复发是病人手术后最感痛苦的问题。六腑的主要功能是“传化物而不藏”,故胆腑亦以疏泄通降为顺。该患者湿热熏于肝胆,以致结石内生。根据“腑以通为用”的原则,以通降为主,清肝利胆泄热,故以蚕矢汤加柴胡、大黄、虎杖,取大柴胡汤之意,寓“清、通、降、泄”于一方,疏通胆道,排出结石,故效果较满意。
三、痛风性关节炎
石某,男,51岁,2004年3月1日初诊。诉双侧足背及足大趾部红肿热痛反复发作十年余。每年发作3~5次不等,查血尿酸680.5umol/L,尿尿酸5mmo1/24h,诊断为原发性痛凤,给予别嘌呤醇、秋水仙碱等药治疗。服药时可以控制,停药后容易复发,遂求治中医。诊见足背及足大趾部红肿热痛,皮肤潮红灼手,压痛(++++),功能活动障碍,每次发作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呕吐、腹泻,甚至肌肉痉挛,舌红,苔黄腻,脉弦,中医诊断为热痹(湿热内蕴)。予蚕矢汤加牛膝15g、知母15g、黄柏10g、威灵仙15g。服药后当晚疼痛明显减轻,两周后症状消失,血尿酸降为205umol/L,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按:痛风多由肾气不足,气血亏虚,气化不利,或脾胃虚弱,嗜食肥甘,痰湿内蕴,而致湿浊化生。湿浊虽为阴邪,但若饮酒当风,汗出入水,或宿食停聚,皆可从阳化热,湿热蕴蒸,痹阻经络关节,而致发热,关节肿痛不止,夜间尤甚。所谓“痹者闭也,正气为邪所阻,经脉不能畅达”、“经热则痹”即是其意。故治疗时宜清热利湿,佐以活血通络,标本兼治,该患者予蚕矢汤加减切合病机,临床应用,收效显著。, http://www.100md.com(董飞侠 浙江省温州市中医院肾内科)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祛湿剂 > 清热祛湿 > 蚕矢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