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 学术交流
编号:10531624
医生用药须讲经济学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1月17日 《现代护理报》 2004.11.17
     一般人认为,只要能治好病就是好医生。因此,长期以来,医生只注重医术的提高,对于药物,也只是注重药理学的学习,以便临床使用时对症选用。至于药物价格从不过问,这似乎只是药剂人员应该掌握的问题。近年来,随着进口药物和中外合资药物的不断增多,致使临床治疗费用不断上升。因此,在治好患者疾病的前提下,如何尽量减少病人的药物治疗费用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这就形成了临床治疗中的药物经济学。简单地说,即是能用价廉的药物治好的病不要使用价昂的药物,能用国产药治好的病不要使用进口药物(使用高效、价高的药物使整个疗程缩短,最终总的治疗费用降低另当别论)。

    近年来,人为造成药物治疗费用上升的原因,还有重要一条是医疗单位个人收入与开药多少直接挂钩所造成。一些缺少职业道德的医生,用药不是讲“对症下药”,而是讲“对钱下药”,哪个药价格高,哪个药给的回扣多就开哪个药。如本来能用1分钱1片的胃复安治好的腹胀改成了10多元1盒的中外合资的胃动力药;能用几元钱1瓶的布洛芬止住的牙痛换成了20多元一盒的中外合资的布洛芬缓释片;本来能用几角钱1支的青霉素控制的感染,换成了几十元一支的进口第三代头孢抗生素,这样个人增加了收入,单位增加了收入,可最终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苦了病人,致使治一次感冒需要上百元甚至几百元的事已屡见不鲜。

    积极、认真开展药物治疗经济学的研究也于国于民有益而无害。作为医务人员,用药在合理对症的同时,还应讲究经济学。从患者角度出发,使患者花最少的钱治好病,减少了因病返贫事情的发生;对于国家来说,节省了有限的医疗资源,有利于我国卫生事业得发展。各医疗单位和国家政策部门也应加大对药物经济学研究的投入,从药物经济学角度考虑问题,有理有据,有效解决我国目前药物滥用以及浪费严重的问题。□一呜,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