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0506974
造影剂的肾脏毒性问题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1月18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4年第44期
     造影剂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科和放射科的一些操作和检查,因此都会遇到造影剂引起肾脏毒性的问题。在护理论坛上,美国Robin Birbaum护士就这一问题介绍了造影剂的过敏反应、副作用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重点探讨了肾脏毒性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造影剂引起肾脏毒性的危险因素

    造影剂引起肾脏毒性的危险因素主要有:肾毒性的发生与患者原发病密切相关,原先有肾功能不全,肌酐水平异常增高的病人;糖尿病肾病,且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危险程度更高;病人处于脱水状态。其他影响因素包括高龄、充血性心衰、多发性骨髓瘤;病人服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二甲双胍等药物;造影剂的影响(大分子的含碘造影剂造成肾毒性的危险性大于不含碘造影剂;造影剂剂量越大引起患者肾脏毒性的危险性越大)。如果病人接受多项介入治疗,应用过大剂量造影剂或高渗透性造影剂都可增加肾病发生的可能性。

    应用造影剂后首先出现肾血管扩张,可持续20分钟,随后肾脏血管收缩,此作用可持续2个小时。应用造影剂后,肾脏的氧消耗和代谢率增加。以上提到的各种原因可能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直接的肾脏毒性和肾脏血管阻力的增加以及肾脏缺血最终导致组织坏死。临床资料显示,肾功能失代偿一般发生在应用造影剂后24~48小时。

    造影剂的过敏反应及副作用

    造影剂会导致皮疹、潮红、水肿、瘙痒等过敏反应,还可引起平滑肌收缩,如消化道和支气管的平滑肌收缩。可通过检查病史,如询问有无海产品过敏史或造影剂过敏史予以预防。但术前这些措施和事先给予预防用药只能减轻事件的严重性,并不能减少发生过敏的例数。比较严重的、不能耐受的心血管系统副作用主要为高血压和心律不齐。

    应用二甲双胍的患者首先要确定患者的肾功能良好,并在术前进行水化。因为二甲双胍经肾脏排泄,使用造影剂后肾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会引起造影剂在体内蓄积。若患者一般情况良好,不需再次进行介入操作,可于术后48小时重新服用二甲双胍。

    预防和治疗措施

    首先筛选高危患者。目前,给予0.45%的生理盐水和溶液对患者进行水化,是最为有效的预防方法。另外,抗氧化剂在预防肾毒性方面也起到关键作用。

    目前常用的减轻肾功能损害的药物为乙酰胱氨酸和非诺多巴。非诺多巴是一种儿茶酚胺类药物,可以增加肾血流,减轻肾脏毒性,术后用于肾病高危病人非常有效。应用造影剂之前要纠正低钾血症。

    观察低血压。血压下降发生在应用造影剂5分钟之后,如果出现血压显著下降应立即停用造影剂。造影剂的作用时间非常短暂,半衰期约为5分钟(药物浓度下降一半),绝大多数患者的情况会随即好转,但要持续监护6个小时。

    随着介入治疗范围的不断扩展,造影剂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造影剂所引起的毒副作用也受到更多的关注。,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