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0506988
ACS的药物治疗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1月18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4年第44期
     目前针对ACS的治疗已由过去单纯重视局部(易损斑块、易损血管和易损心肌)转为重视整体(易损病人)。治疗策略方面则从改善症状(PCI、CABG)、改善预后(ASA、他汀类),到优化方案(PCI加阿司匹林、他汀类等)、改变疾病的生物学特点,达到生物学治愈,提高用药水平。

    2002ACC/AHA指南提出:

    ACS的抗缺血治疗以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为佳,并可选用硝酸酯类,而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应避免单独应用。

    1. 尚无证据表明ACS早期应用硝酸酯类可降低病死率或防止心梗,只能减轻症状。

    2. β受体阻滞剂的用药策略是,对无论是否实施溶栓或急诊PCI治疗的患者,都应遵循迅速、全面、持续的β受体阻断原则,尽早使用静脉加口服的β受体阻滞剂。其最佳治疗时间窗为心梗最初4~6小时之内。停药指征为心率小于50次/分钟以下或收缩压低于90 mmHg。β受体阻滞剂的耐受性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对不耐受靶目标剂量者应尽量用到最大耐受量。

    3. ACEI的使用,急性心梗早期使用ACEI可降低30天病死率,主要得益于第1周用药。应24小时内开始使用。不能耐受ACEI者,可用ARB替代。急性心梗后使用ACEI可能增高低血压和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

    抗血小板治疗,应当迅速开始,首选阿司匹林。有阿司匹林过敏或不能耐受者可用氯吡格雷。对不准备接受早期介入治疗者也可在阿司匹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时间不少于9个月。对准备接受PCI的患者,术前就予以更充分的抗血小板治疗。

    抗凝治疗,FRAXIS、FRIC等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对非ST段抬高的ACS,在预防死亡、心梗、再发心绞痛方面低分子量肝素优于普通肝素。, 百拇医药(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 吴宗贵教授 目前针对ACS的治疗已由过去单纯重视局部(易损斑块、易损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