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药工业化历程及中药制药工程学理论的创建
我国中药制造业从手工作坊式生产向当前的大规模产业化生产的进步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目前,发展现代中药产业已经具备了非常好的基础条件,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需要紧紧抓住。
我国中药工业的机械化与工业化过程
一、模仿、引进、探索阶段 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的中药制造业即在粉碎、提取、过滤与离心分离、药液浓缩等单元过程中借鉴、引进其他行业的工艺与设备,如降膜蒸发器、刮膜蒸发器、碟片式离心分离机等;并对中药材前处理、制丸等工艺研制出专用的机械,如切药机、大蜜丸机等;在开发中药片剂、胶囊剂时,则借用药物制剂的成型设备,如制粒机、压片机、胶囊充填机等。较为成功的是中药多能提取罐的研制,其基本结构沿用至今。
二、中药浸提的工业化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多罐逆流萃取-三效蒸发-喷雾干燥成为中药材浸提有效成分的主流技术,仅以我们所在的公司用这一工艺技术及装备参与的国内项目来看,新增药材处理能力就达到40000吨/年。除此之外,一批如大孔树脂吸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加酶萃取、膜过程分离、微粉碎等现代提取分离技术也开始在中药生产领域应用。
, 百拇医药
创建中药制药工程的学科理论
几十年的实践表明,没有中药现代化的理论研究,就没有中药现代化的生产实践,这是从过去的经验与教训中总结出来的。历史发展证明,国内外任何一个发展较快的产业,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与生产实践体系。在中药工程实践的过程中愈来愈迫切地需要创建一种具有指导意义的工程理论。
一、创建什么样的学科理论
中药制药工程学科理论是要解决本行业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工程技术问题,即中药生产如何从传统落后的“定性”生产方式转化为先进的“定量”生产方式,是在两个结合的思想,即“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药学理论结合,传统生产工艺与现代工程技术结合”的指导下实现质量可控研究(中药有效组分和无效物质的分离纯化的定性与定量)、工艺规范化研究(研究中药制药各生产单元过程、摸索最佳工艺参数、设计组合最佳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装备标准化研究(确定中药生产装备的工程技术参数、进行中药装备设计、制定中药装备的国家技术标准等),并通过中试验证放大实现研究成果向产业化生产的转化。这些都是当今工程和药学专家急待研究的课题,但又不是中药工艺学、中药制药学、中药药剂学等已有学科所能解决的,也不能以化学工程等工程学来替代,它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综合性的前沿应用技术科学。
, 百拇医药
二、学科理论的创立 曹光明研究员自1984年就开始筹划《中药工程学》的编写,1994年由他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全书179万字,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001年在充实了大量中药工程实践内容及完善学科结构后,《中药工程学》第二版出版。中药工程学包括中药制药生产单元过程、中药的工业化生产、中药制药工程设计、计算机智能化研究与应用四大部分。2004年仍由曹光明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本科教材《中药制药工程学》也已与读者见面。
中药制药工程学科理论的基本特征
一、时代特征 我国政府对传统中医药的基本方针是“继承与发扬”,几十年的历史证明,传统的中药制造业的出路在于两个结合(上文),在于大力发展现代中药制药产业,是一条最好的继承与发扬之路,只有当中药成为大规模生产的产品时才能不被人们所遗忘。创建中药制药工程学科理论用以指导我国中药产业化的实施是时代的要求。
, 百拇医药
二、工程内涵
中药制药工程学科理论建立的目的既是为了发展现代中药产业,又要解决非工程学科不能解决的中药工业化生产问题,其工程特征是明显的。中药工程学科理论具体研究包括:①各中药制药单元过程的基础理论与应用;②以各单元过程为模块构建的中药活性成分提取、分离与纯化生产工艺以及中药制剂生产工艺;③中药制药工厂、车间的工程设计、建设或其技术改造;④中药制药生产线的计算机智能化控制的实施等,这些都与工程问题紧密联系。
三、创新内涵
中药制药工程学科理论的创建需要引进、借鉴相关学科的内容,但又绝不是到此为止;为中药制药而用是借鉴的目的,结合中药自身的特点进行吸收、消化乃至创新则是创建学科理论的关键步骤。例如,由于浓缩后药液的粘度较高,中药提取液的浓缩装备以外加热式比较合理,中药单元过程客观规律的数学模型化因此而变得十分重要。再如,我公司自主研究的“模块式组合工艺”,较好地解决了单元过程与具体中药产品的结合,设计出了最佳的生产工艺流程。
四、鲜明的实践性
理论源自实践又用来指导实践,理论-实践的这种相互依存关系在我们的工作经历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华东中药工程集团公司自1988年成立至今的16个年头,始终坚持中药制药工程实践与创建工程学科理论的紧密结合,工程实践-学科理论建设的齐头并进最大程度地推进了我们的工作。由于理论的创建,才有可能从单一的、分散的研究与认识问题转为全局的、整体的工作思路;才有可能跳出仅立足于一个企业的自我发展而转为关注我国中药制药产业的技术进步。中药制药工程学科理论的内容完全来自我们自身以及全国同行的工程实践,也成为《中药工程学》、《中药制药工程学》的基本内容;对于上述实践内容的总结(如中药制药单元过程的理论、数学模型的建立、最优化设计等)又反过来为实践服务。, 百拇医药(华 东)
我国中药工业的机械化与工业化过程
一、模仿、引进、探索阶段 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的中药制造业即在粉碎、提取、过滤与离心分离、药液浓缩等单元过程中借鉴、引进其他行业的工艺与设备,如降膜蒸发器、刮膜蒸发器、碟片式离心分离机等;并对中药材前处理、制丸等工艺研制出专用的机械,如切药机、大蜜丸机等;在开发中药片剂、胶囊剂时,则借用药物制剂的成型设备,如制粒机、压片机、胶囊充填机等。较为成功的是中药多能提取罐的研制,其基本结构沿用至今。
二、中药浸提的工业化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多罐逆流萃取-三效蒸发-喷雾干燥成为中药材浸提有效成分的主流技术,仅以我们所在的公司用这一工艺技术及装备参与的国内项目来看,新增药材处理能力就达到40000吨/年。除此之外,一批如大孔树脂吸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加酶萃取、膜过程分离、微粉碎等现代提取分离技术也开始在中药生产领域应用。
, 百拇医药
创建中药制药工程的学科理论
几十年的实践表明,没有中药现代化的理论研究,就没有中药现代化的生产实践,这是从过去的经验与教训中总结出来的。历史发展证明,国内外任何一个发展较快的产业,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与生产实践体系。在中药工程实践的过程中愈来愈迫切地需要创建一种具有指导意义的工程理论。
一、创建什么样的学科理论
中药制药工程学科理论是要解决本行业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工程技术问题,即中药生产如何从传统落后的“定性”生产方式转化为先进的“定量”生产方式,是在两个结合的思想,即“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药学理论结合,传统生产工艺与现代工程技术结合”的指导下实现质量可控研究(中药有效组分和无效物质的分离纯化的定性与定量)、工艺规范化研究(研究中药制药各生产单元过程、摸索最佳工艺参数、设计组合最佳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装备标准化研究(确定中药生产装备的工程技术参数、进行中药装备设计、制定中药装备的国家技术标准等),并通过中试验证放大实现研究成果向产业化生产的转化。这些都是当今工程和药学专家急待研究的课题,但又不是中药工艺学、中药制药学、中药药剂学等已有学科所能解决的,也不能以化学工程等工程学来替代,它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综合性的前沿应用技术科学。
, 百拇医药
二、学科理论的创立 曹光明研究员自1984年就开始筹划《中药工程学》的编写,1994年由他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全书179万字,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001年在充实了大量中药工程实践内容及完善学科结构后,《中药工程学》第二版出版。中药工程学包括中药制药生产单元过程、中药的工业化生产、中药制药工程设计、计算机智能化研究与应用四大部分。2004年仍由曹光明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本科教材《中药制药工程学》也已与读者见面。
中药制药工程学科理论的基本特征
一、时代特征 我国政府对传统中医药的基本方针是“继承与发扬”,几十年的历史证明,传统的中药制造业的出路在于两个结合(上文),在于大力发展现代中药制药产业,是一条最好的继承与发扬之路,只有当中药成为大规模生产的产品时才能不被人们所遗忘。创建中药制药工程学科理论用以指导我国中药产业化的实施是时代的要求。
, 百拇医药
二、工程内涵
中药制药工程学科理论建立的目的既是为了发展现代中药产业,又要解决非工程学科不能解决的中药工业化生产问题,其工程特征是明显的。中药工程学科理论具体研究包括:①各中药制药单元过程的基础理论与应用;②以各单元过程为模块构建的中药活性成分提取、分离与纯化生产工艺以及中药制剂生产工艺;③中药制药工厂、车间的工程设计、建设或其技术改造;④中药制药生产线的计算机智能化控制的实施等,这些都与工程问题紧密联系。
三、创新内涵
中药制药工程学科理论的创建需要引进、借鉴相关学科的内容,但又绝不是到此为止;为中药制药而用是借鉴的目的,结合中药自身的特点进行吸收、消化乃至创新则是创建学科理论的关键步骤。例如,由于浓缩后药液的粘度较高,中药提取液的浓缩装备以外加热式比较合理,中药单元过程客观规律的数学模型化因此而变得十分重要。再如,我公司自主研究的“模块式组合工艺”,较好地解决了单元过程与具体中药产品的结合,设计出了最佳的生产工艺流程。
四、鲜明的实践性
理论源自实践又用来指导实践,理论-实践的这种相互依存关系在我们的工作经历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华东中药工程集团公司自1988年成立至今的16个年头,始终坚持中药制药工程实践与创建工程学科理论的紧密结合,工程实践-学科理论建设的齐头并进最大程度地推进了我们的工作。由于理论的创建,才有可能从单一的、分散的研究与认识问题转为全局的、整体的工作思路;才有可能跳出仅立足于一个企业的自我发展而转为关注我国中药制药产业的技术进步。中药制药工程学科理论的内容完全来自我们自身以及全国同行的工程实践,也成为《中药工程学》、《中药制药工程学》的基本内容;对于上述实践内容的总结(如中药制药单元过程的理论、数学模型的建立、最优化设计等)又反过来为实践服务。, 百拇医药(华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