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其它各类 > 中医药类
编号:10508202
国际传统医药大会临床论文选摘(12)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1月2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251期
     益气化瘀法延缓颈椎间盘退变研究

    施杞 王拥军

    目的:深人研究大鼠颈椎间盘退变的机理,阐明益气化瘀法延缓颈椎间盘退变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颈椎间盘退变模型和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纤维环细胞培养体系和诱导凋亡模型,采用组织病理学、免疫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芯片、图像分析、生物信息学等方法和技术,观察益气化瘀法对椎间盘组织形态、细胞功能及细胞外基质的作用。结果:建立了大鼠颈椎间盘退变和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纤维环细胞凋亡模型。益气化瘀方可以增加椎间盘血管芽的数量和面积,改善软骨终板的营养供应;降低椎间盘中炎症介质的含量,降低细胞凋亡率及相关因子的表达;下调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mRNA、上调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mRNA、整合素(integrin)?茁1、黏着斑激酶(FAK)表达,延缓椎间盘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总体下调诱导椎间盘退变的相关基因表达。结论:椎间盘退变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的变化过程,表现为营养供应减少,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外基质降解,基因表达谱变化,细胞功能减退。益气化瘀方增加椎间盘营养供应,延缓细胞凋亡,正向调控细胞内外信号传导过程。对退变椎间盘呈现多层次、多侧面的网状调控作用。
, http://www.100md.com
    针灸防治克隆氏病的研究与思考

    施茵 吴焕淦 秦秀娣 刘慧荣

    近年来,本课题组从临床与实验两方面对针灸防治克隆氏病进行了探索,现总结如下:笔者采用隔药饼灸治疗克隆氏病患者12例,结果12例克隆氏病患者,显效5例,占41.7%;有效4例,占33.3%;无效3例,占25%。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有研究表明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可诱发Th1细胞介导的肠道免疫反应,其病理特征类似于人类的克隆氏病,是目前制作克隆氏病的较好模型。笔者采用此方法复制大鼠克隆病模型,观察针药结合、电针及西药对其形态学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模型大鼠肠道有克隆病肉芽肿的典型改变,针药结合治疗对克隆病大鼠结肠黏膜组织学与超微病理结构的改善作用优于单纯电针或SASP灌胃治疗。表明TNBS灌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大鼠克隆病模型,与国外学者研究结果一致,而针灸能够抑制和(或)减轻模型大鼠肠道炎症,纠正结肠黏膜病变。施征、吴焕淦等研究发现:克隆氏病大鼠结肠黏膜杯状细胞数量Quantity及硫酸黏蛋白含量明显减少,血清TNF-?琢显著升高。经隔药灸和电针治疗后结肠黏液分泌相对增多,硫酸黏蛋白含量增加;血清TNF-?琢水平显著降低,提示针灸可能是通过有效纠正黏蛋白的异常分泌,降低血清TNF-?琢水平而达到治疗作用的。
, 百拇医药
    针灸改善脑瘫患儿脑微循环的临床研究

    刘振寰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在脑瘫康复中的作用及价值。方法:对150例1.5~7岁的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了了针灸治疗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A组(针灸组)50例,选用头针和体针治疗;B组(康复训练组)50例,选用Bobath与Vojta方法进行物理治疗(PT);C组(针灸+PT)50例,90天一疗程。结果:A、C组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B组。治疗后DQ值A,C组也高于B组(P<0.01)。头颅CT示脑发育不良、萎缩的好转率和头颅ECT恢复正常率,A、C组显著高于B组(P<0.01)。结论:针灸能显著增加脑瘫儿的脑血流量,改善脑细胞代谢,促进脑功能的部分代偿或完全代偿的作用,对脑组织的修复及功能的可塑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中医扶正败毒法攻克艾滋病机会性感染初步临床研究
, 百拇医药
    罗体彦 欧兴义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新途径,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20例已确诊的HIV/AIDS患者在北京佑安医院进行临床试验,全部采用中药扶正败毒饮(酒剂)内服治疗,每天4次,每次20ml。治疗时间为3个疗程,每个疗程2个月,共6个月180天。然后停药,结束治疗。结果:20例艾滋病患者合并的机会性感染如皮疹、口腔霉菌感染、刷毛状白斑、淋巴结肿大等体征和乏力、脱发、食欲不振、腹泻、体重下降等症状基本消失。至今受试者停药已两年,依然保持无发病状态。结论:说明中药扶正败毒饮治艾滋病具有独特的疗效。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概况

    王健 刘颖

    艾滋病不能治愈,只能控制和缓解病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5个重点省份对2300例患者进行免费中药治疗。唐草片作为治疗艾滋病的辅助用药正式批准;乾坤宁和喘可治正在进行正规的新药临床试验;干预对象是HIV感染者、艾滋病人。干预手段为单纯中药、中药加西药、针灸疗法。预期目标(疗效)是降低病毒载量;稳定和提高免疫功能;治疗机会性感染;对抗西药毒副作用;降低西药用量或延长停药时间;减少西药反跳。分为三个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初步研究阶段;客观评价和不断完善阶段。辨证分型方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五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临床技术方案(试行)》把艾滋病分Ⅲ期21型。基础研究:单味药——体外抗病毒筛选实验,发现70多种中药具有抑制HIV逆转录酶和蛋白酶的作用。药物成份——发现某些中药中的多糖、生物碱、黄酮、萜类、蛋白质类等成分具有抑制HIV病毒,或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临床研究方面:中药在稳定和提高免疫功能、消除和缓解症状体征、改善生活质量方面有较好效果;而对于降低病毒载量作用有限。目前大多数的临床观察只是自身前后对照,采用随机、盲法、对照的研究还很少。中医药治病强调以人为本,整体调节,重视个体化治疗,主要针对艾滋病病人,而非单纯的病毒。辨病与辨证施治相结合,早中期辨病治疗为主,针对病毒和免疫功能;中晚期辨证治疗为主,主要针对机会性感染,同时配合哈特抗病毒治疗,帮助免疫重建和减少其毒副作用。具有起效缓慢、作用平和而持久,毒副作用小,价格便宜,适合国情,患者依从性好,能够长期服用等特点。制订针对HIV/AIDS辨病辨证相结合的治疗方案;制订针对机会性感染或并发症的治疗方案;制订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案;进行艾滋病的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中药抗HIV病毒作用环节等机理方面的研究;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科研规范化的研究;加强艾滋病中药的新药开发工作。,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