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治疗癌症骨转移病人的骨痛
◆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医学硕士 章必成
编辑同志:
我父亲今年68岁,退休前是化工厂的工人,患慢性肺病已经十多年了。上个月,他因为剧烈咳嗽、胸痛去医院作了检查。医生为他作了核磁共振。结果,他被确诊为晚期肺癌,还出现了癌症的骨转移。现在,我父亲被骨痛折磨得日夜难安。开始时,我们给他吃止痛药,可效果不佳。后来给他打杜冷丁,但需要不断地增加剂量,否则就不顶用。请问,有什么好办法能治疗癌症病人的骨痛吗?
浙江 宫超凡
宫超凡读者:
在常见的恶性肿瘤中,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病症极易发生骨转移。当这些癌症发生骨转移时,肿瘤细胞会释放出破骨细胞激活因子。破骨细胞激活因子能刺激破骨细胞对骨质的吸收,使病人的骨骼发生溶解和破坏。与此同时,肿瘤细胞还能分泌一些致痛介质,如前列腺素、乳酸等。这些致痛介质会使病人出现顽固性的骨痛。随着病人骨破坏的不断加重,这种骨痛也会越来越重。顽固性的骨痛会使病人活动受限、生活质量下降。病人往往会因此而丧失治疗疾病的信心。过去,治疗这种顽固性骨痛即癌性骨痛的常用方法是进行化疗、放疗及阶梯性地使用止痛药物等。但这些疗法对发生癌症广泛性骨转移的病人疗效不佳。而有70%的癌症骨转移病人都要出现剧烈的、持续不断的骨痛。那么,有什么好方法能治疗这种骨痛呢?
, 百拇医药
近年来,在临床上用放射性核素疗法及帕米磷酸二钠类药物治疗癌性骨痛,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放射性核素有特殊的亲骨性。它进入人体后能与骨细胞亲和,并在骨肿瘤区形成高浓度的聚积。放射性核素不仅能与骨肿瘤区内的钙盐结合,减少体内的钙盐流失,还能降低体内碱性磷酸酶和前列腺素的含量。这样可抑制骨质的溶解,并促进骨质的修复。此外,放射性核素还能释放出β射线和γ射线,将肿瘤细胞杀灭,从而解除骨膜神经受到机械性和化学性的刺激,进而使患者的骨痛症状得到缓解。
目前,在临床上常用的放射性核素有89—锶和153Sm-乙二胺四甲撑膦酸等。放射性核素的用法是静脉滴注。研究表明,这两种放射性核素药物对缓解癌性骨痛的有效率均为85%左右。疗效最为明显的适应症是前列腺癌和乳腺癌骨转移引起的骨痛,其次是肺癌骨转移引起的骨痛。用放射性核素治疗癌性骨痛,可以重复进行,有些用此法治疗骨痛初次用药无效的病人,在重复用药后往往会有效。但两次用药的时间一定要间隔3个月以上。因为此种疗法有毒副反应。毒副反应主要表现为:有暂时性的疼痛加剧,可出现血液中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暂时性的疼痛加剧可能是由于在治疗初期骨细胞的活性增加造成的。这往往是有良好疗效的预兆。血液中的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则是核素产生的射线造成的。这些毒副反应一般无需进行特殊处理,便可自行消失。
, 百拇医药
帕米磷酸二钠类药物是第二代的双磷酸类药物。此类药物在病人体内所起到的作用是,(1)能牢固地吸附在骨小梁的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这层保护膜能有选择地阻挡破骨细胞对骨质的溶解作用;(2)能抑制破骨细胞的发育和成熟,从而起到抑制其活性的作用;(3)能抑制前列腺素及乳酸等致痛介质的产生。临床研究证实,此类药物对癌症骨转移所产生的骨痛和高钙血症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尤其是对癌性骨痛更有效。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帕米磷酸二钠类药物有博宁和阿可达两种。它们对癌性骨痛治疗的有效率均为80%左右,对不同部位的原发癌,发生骨转移后所产生的骨痛,治疗效果基本相同。此类药物的用法也是静脉滴注,其副作用比放射性核素小,用药后一般不会出现疼痛加剧及血液中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的现象。我们用博宁为一位不明原因的癌性骨痛患者进行治疗。目前他已连续用药18次,并获得了满意的止痛效果。
同时临床证实,如果把放射性核素疗法与帕米磷酸二钠类药物疗法联合起来使用则效果更佳。帕米磷酸二钠类药物多在使用2—5天后发挥止痛作用,而放射性核素多在使用5—14天后发挥止痛作用。如果把两种疗法合用,二者在治疗时间上可以互补,能使药物见效的时间早,维持的时间长。
由此可见,同时使用放射性核素疗法与帕米磷酸二钠类药物疗法治疗癌症骨转移引起的骨痛具有用药简便、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等特点。此疗法可能是目前治疗癌性骨痛的最佳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但联合用药往往价格昂贵,因此对于经济条件不允许或预计生存期不是很长的患者,也可考虑单用二者中的一种治疗。目前,放射性核素疗法与帕米磷酸二钠类药物疗法在广州军区总医院,北京军区总医院及各省市的肿瘤医院或教学医院均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患有癌性骨痛的患者可前往求治。, 百拇医药
编辑同志:
我父亲今年68岁,退休前是化工厂的工人,患慢性肺病已经十多年了。上个月,他因为剧烈咳嗽、胸痛去医院作了检查。医生为他作了核磁共振。结果,他被确诊为晚期肺癌,还出现了癌症的骨转移。现在,我父亲被骨痛折磨得日夜难安。开始时,我们给他吃止痛药,可效果不佳。后来给他打杜冷丁,但需要不断地增加剂量,否则就不顶用。请问,有什么好办法能治疗癌症病人的骨痛吗?
浙江 宫超凡
宫超凡读者:
在常见的恶性肿瘤中,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病症极易发生骨转移。当这些癌症发生骨转移时,肿瘤细胞会释放出破骨细胞激活因子。破骨细胞激活因子能刺激破骨细胞对骨质的吸收,使病人的骨骼发生溶解和破坏。与此同时,肿瘤细胞还能分泌一些致痛介质,如前列腺素、乳酸等。这些致痛介质会使病人出现顽固性的骨痛。随着病人骨破坏的不断加重,这种骨痛也会越来越重。顽固性的骨痛会使病人活动受限、生活质量下降。病人往往会因此而丧失治疗疾病的信心。过去,治疗这种顽固性骨痛即癌性骨痛的常用方法是进行化疗、放疗及阶梯性地使用止痛药物等。但这些疗法对发生癌症广泛性骨转移的病人疗效不佳。而有70%的癌症骨转移病人都要出现剧烈的、持续不断的骨痛。那么,有什么好方法能治疗这种骨痛呢?
, 百拇医药
近年来,在临床上用放射性核素疗法及帕米磷酸二钠类药物治疗癌性骨痛,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放射性核素有特殊的亲骨性。它进入人体后能与骨细胞亲和,并在骨肿瘤区形成高浓度的聚积。放射性核素不仅能与骨肿瘤区内的钙盐结合,减少体内的钙盐流失,还能降低体内碱性磷酸酶和前列腺素的含量。这样可抑制骨质的溶解,并促进骨质的修复。此外,放射性核素还能释放出β射线和γ射线,将肿瘤细胞杀灭,从而解除骨膜神经受到机械性和化学性的刺激,进而使患者的骨痛症状得到缓解。
目前,在临床上常用的放射性核素有89—锶和153Sm-乙二胺四甲撑膦酸等。放射性核素的用法是静脉滴注。研究表明,这两种放射性核素药物对缓解癌性骨痛的有效率均为85%左右。疗效最为明显的适应症是前列腺癌和乳腺癌骨转移引起的骨痛,其次是肺癌骨转移引起的骨痛。用放射性核素治疗癌性骨痛,可以重复进行,有些用此法治疗骨痛初次用药无效的病人,在重复用药后往往会有效。但两次用药的时间一定要间隔3个月以上。因为此种疗法有毒副反应。毒副反应主要表现为:有暂时性的疼痛加剧,可出现血液中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暂时性的疼痛加剧可能是由于在治疗初期骨细胞的活性增加造成的。这往往是有良好疗效的预兆。血液中的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则是核素产生的射线造成的。这些毒副反应一般无需进行特殊处理,便可自行消失。
, 百拇医药
帕米磷酸二钠类药物是第二代的双磷酸类药物。此类药物在病人体内所起到的作用是,(1)能牢固地吸附在骨小梁的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这层保护膜能有选择地阻挡破骨细胞对骨质的溶解作用;(2)能抑制破骨细胞的发育和成熟,从而起到抑制其活性的作用;(3)能抑制前列腺素及乳酸等致痛介质的产生。临床研究证实,此类药物对癌症骨转移所产生的骨痛和高钙血症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尤其是对癌性骨痛更有效。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帕米磷酸二钠类药物有博宁和阿可达两种。它们对癌性骨痛治疗的有效率均为80%左右,对不同部位的原发癌,发生骨转移后所产生的骨痛,治疗效果基本相同。此类药物的用法也是静脉滴注,其副作用比放射性核素小,用药后一般不会出现疼痛加剧及血液中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的现象。我们用博宁为一位不明原因的癌性骨痛患者进行治疗。目前他已连续用药18次,并获得了满意的止痛效果。
同时临床证实,如果把放射性核素疗法与帕米磷酸二钠类药物疗法联合起来使用则效果更佳。帕米磷酸二钠类药物多在使用2—5天后发挥止痛作用,而放射性核素多在使用5—14天后发挥止痛作用。如果把两种疗法合用,二者在治疗时间上可以互补,能使药物见效的时间早,维持的时间长。
由此可见,同时使用放射性核素疗法与帕米磷酸二钠类药物疗法治疗癌症骨转移引起的骨痛具有用药简便、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等特点。此疗法可能是目前治疗癌性骨痛的最佳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但联合用药往往价格昂贵,因此对于经济条件不允许或预计生存期不是很长的患者,也可考虑单用二者中的一种治疗。目前,放射性核素疗法与帕米磷酸二钠类药物疗法在广州军区总医院,北京军区总医院及各省市的肿瘤医院或教学医院均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患有癌性骨痛的患者可前往求治。,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