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0512899
恢复脊柱矢状面平衡 “罗锅”矫治效果好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2月23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4年第49期
恢复脊柱矢状面平衡“罗锅”矫治效果好//
恢复脊柱矢状面平衡“罗锅”矫治效果好//

     本报讯(驻地记者 刘道安)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的科研人员历时2年完成了“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外科矫形的临床研究”,提出了新的评价畸形的方法,纠正了以往对该病认识的误区,并且改进了手术方法,使矫形治疗更加安全、有效。

    该院骨科江毅主任医师等改变了以往以一个总的Cobb角来评价后凸的笼统说法,提出对强直性脊柱炎弓状后凸的脊柱分段测量胸椎(T1-T12)、胸腰段(T11-L2)及腰椎(L1-L5)的后凸Cobb角。分段测量的后凸角度更能准确描述畸形的发生部位和程度。他们纠正了以往的以单纯的后凸矫正、矫正度数越大越好的观点,认为矫形目的是恢复脊柱矢状面平衡,使矫形后的脊柱C7垂线达到或接近S1后上角,重建平衡,并以C7垂线与S1后上角距离的术前术后对比作为评价手术疗效的指标。改善率=(术前距离-术后距离)/术前距离100%。该研究中18例患者C7垂线距S1后上角距离术前为16~25 cm,平均21.5 cm,术后为0.5~5 cm,平均2.4 cm,平均改善率为88.8%。 研究中,他们以站立位颏眉垂线角指导矫正度数,同时参考患者职业与颈椎活动度,认为伏案工作及颈椎强直者矫正度数应小于颏眉垂线角,均不能大于此角度。

    他们根据畸形的部位选择截骨部位、分配截骨角度,并在拓样上模拟截骨指导术中截骨。采用L1截骨矫正胸腰段后凸,L3截骨恢复腰椎前凸。仅在腰椎截骨不能矫正胸腰段后凸或胸椎后凸加大者,在T11追加截骨。同时存在胸腰段后凸和腰椎后凸或前凸减小,则行T11、L1、L3截骨。单纯胸椎后凸加大者,腰椎能够代偿则不具手术指征,失代偿的行腰椎截骨以增加腰椎前凸重建脊柱矢状面平衡。

    江毅等改进术式,采用多节段跳跃式经椎弓根下2/3椎体截骨,间隔置钉以椎弓钉棒系统固定,仅在截骨水平的上、下各一个节段行钉棒固定,形成“钉-截骨-钉-截骨-钉”的形式。多节段截骨使矫正应力分散,稳定性好,矫形后外观圆滑,手术并发症少。该研究对患者随访10~38个月,所有病例均达到骨性融合,矫正度数无丢失,自觉外观矫正满意,满足其工作和生活需要。

    在并发症方面,术后硬脊膜破裂2例,术后引流口深层缝合治愈;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1例,症状轻微,仅有腹胀,禁食、胃肠减压后逐渐缓解,恢复饮食;无脊髓神经损伤;术后无感染、死亡发生。,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