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启成 柯芳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2004-12-22报道
12月18日,广西药用植物园(又称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广西分所、广西药用植物研究所)在喜迎建园45周年之际,举行“加速推进广西中药材良种繁育人才小高地建设”系列活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肖培根教授和有关专家应邀出席。
广西药用植物园建于1959年,占地202公顷。现已引种栽培、保存药用植物3193种,比明朝李时珍著《本草纲目》收载的药用植物还多,被誉为立体的“本草纲目”,也是目前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种植品种最多的专业性药用植物园,享有“亚洲第一药园”美称。
保护开发资源硕果累累。该园充分利用广西丰富的中草药资源,经过几十年的辛勤耕耘,现旅游标本园建成了《本草纲目》草部展区、珍稀濒危药物区、民族药物区等11个药用动植物标本展区。科研标本园已建成引种驯化圃、繁育圃、自然分类园等。先后研究开发广西野生药物变为人工栽培,并取得良好效果。已推广大面积种植的主要品种有广豆根、鸡血藤、金银花、广莪术、水半夏、山栀子、千年健、穿心莲、苦玄参、何首乌、罗汉果、田七、八角、肉桂、天麻、粉葛、花粉等。引种外地药材,原主产于河南的地黄、牛膝、红花,安徽的芍药,浙江的玄参、菊花,河北的白芷、板蓝根,江苏的薄荷,福建的泽泻,四川的杜仲、厚朴、黄莲、黄柏,山西的潞党等在广西易植地区栽培取得成功。共承担各类课题72项,其中国家级课题11项,广西重点课题20项;取得科研成果25项,获奖成果16项,其中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8项。主编《中国药用植物栽培学》、《中国本草图录》、《南方中草药栽培》、《中药原色图谱及栽培技术》等30部指导中草药材栽培的论著。保存中草药种质资源约3100种,药用植物蜡叶标本10000多份,瓶装标本2000多份。此外,研制开发“益前列颗粒”、“风湿草药”、“巴戟天酒”、“风湿药酒”、“广西甜茶”、“绞股蓝益寿茶”、“八珍茶”等30多个医疗保健产品,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立人才小高地,招贤纳谏。该园拥有科技人员141人,其中高级职称30人,中级职称43人。属下有中药资源利用与保护等多个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广西药用植物园制药厂、南宁杏林景观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南宁健千年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南宁市时珍药物职业学校、广西南方天然药物科技有限公司、广西药用动植物种子种苗公司等机构,是广西科技创新金源单位和广西首批人才小高地建设单位之一。该园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肖培根教授担任名誉主任、名誉所长,聘请中国医学科学院马小军博士任技术总监,聘请区内外一批高级专家担任学术顾问。按照“以品牌吸引人才,以人才创造成果,以成果推动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人才小高地建设,围绕重点科研项目,致力于建设一支有一定数量、有较高素质、取得较多科研成果的专业技术人才团队。充分发挥人才小高地带动中草药产业、拓展医药市场、集聚中草药高科技项目和人才的核心作用,促进广西中草药产业的快速发展。
建立良种繁育基地,造福社会。该园主要任务是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研究与示范,广西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及繁育技术的研究,在中药材优质种源选育、标准化种植等方面处于广西领先地位,是广西中药材GAP研究的技术依托。今年,该园策划和承办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重大课题“做大做强广西中草药产业的对策研究”高峰论坛。承担国家中药现代化产业专项“广西大宗地道及濒危药稀缺中药材GAP良种繁育基地”,该项目预计总投资1.18亿元,国家发改委资助1100万元,己正式启动。计划建设好“广西道地中药材GAP种质资源保存、良种繁育、质量管理”等3个研究中心和“广豆根、鸡血藤、蛤蚧、红芽大戟”等4个GAP生产示范基地,设计总面积为12000m2的中药材良种繁育中心已奠基兴建。
该园充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对我国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保护、开发和持续利用,引导广大农民从传统的粮食作物种植转入中药材种植,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推动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中药种植业发展。以中药种质资源研究和中药材栽培学为学科重点发展方向,加强中药材种质优选、快速繁育、栽培规范和质量标准研究,筛选优良品种和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针对药材重金属超标、农药残留问题,推行药材种植配方施肥和生物防治技术,解决了药材重茬种植、化学除草等技术难题;开展分子系统学研究,解决经典分类方法难以解决的分群、植物系统化及药材道地性问题;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逐步建成综合性中药现代化研究机构和药用植物种质保存库。同时,利用园区药物种质资源的优势,对植物园区进行重新规划建设,以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为主题,融合园林建设中先进的技巧,建设立体的“本草纲目”、亚洲第一药用植物藤廊、中医药休闲园等设施,成为集科技教育、旅游度假、养生健身、认药购物于一体的中医药文化旅游胜地。
12月18日,广西药用植物园(又称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广西分所、广西药用植物研究所)在喜迎建园45周年之际,举行“加速推进广西中药材良种繁育人才小高地建设”系列活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肖培根教授和有关专家应邀出席。
广西药用植物园建于1959年,占地202公顷。现已引种栽培、保存药用植物3193种,比明朝李时珍著《本草纲目》收载的药用植物还多,被誉为立体的“本草纲目”,也是目前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种植品种最多的专业性药用植物园,享有“亚洲第一药园”美称。
保护开发资源硕果累累。该园充分利用广西丰富的中草药资源,经过几十年的辛勤耕耘,现旅游标本园建成了《本草纲目》草部展区、珍稀濒危药物区、民族药物区等11个药用动植物标本展区。科研标本园已建成引种驯化圃、繁育圃、自然分类园等。先后研究开发广西野生药物变为人工栽培,并取得良好效果。已推广大面积种植的主要品种有广豆根、鸡血藤、金银花、广莪术、水半夏、山栀子、千年健、穿心莲、苦玄参、何首乌、罗汉果、田七、八角、肉桂、天麻、粉葛、花粉等。引种外地药材,原主产于河南的地黄、牛膝、红花,安徽的芍药,浙江的玄参、菊花,河北的白芷、板蓝根,江苏的薄荷,福建的泽泻,四川的杜仲、厚朴、黄莲、黄柏,山西的潞党等在广西易植地区栽培取得成功。共承担各类课题72项,其中国家级课题11项,广西重点课题20项;取得科研成果25项,获奖成果16项,其中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8项。主编《中国药用植物栽培学》、《中国本草图录》、《南方中草药栽培》、《中药原色图谱及栽培技术》等30部指导中草药材栽培的论著。保存中草药种质资源约3100种,药用植物蜡叶标本10000多份,瓶装标本2000多份。此外,研制开发“益前列颗粒”、“风湿草药”、“巴戟天酒”、“风湿药酒”、“广西甜茶”、“绞股蓝益寿茶”、“八珍茶”等30多个医疗保健产品,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立人才小高地,招贤纳谏。该园拥有科技人员141人,其中高级职称30人,中级职称43人。属下有中药资源利用与保护等多个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广西药用植物园制药厂、南宁杏林景观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南宁健千年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南宁市时珍药物职业学校、广西南方天然药物科技有限公司、广西药用动植物种子种苗公司等机构,是广西科技创新金源单位和广西首批人才小高地建设单位之一。该园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肖培根教授担任名誉主任、名誉所长,聘请中国医学科学院马小军博士任技术总监,聘请区内外一批高级专家担任学术顾问。按照“以品牌吸引人才,以人才创造成果,以成果推动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人才小高地建设,围绕重点科研项目,致力于建设一支有一定数量、有较高素质、取得较多科研成果的专业技术人才团队。充分发挥人才小高地带动中草药产业、拓展医药市场、集聚中草药高科技项目和人才的核心作用,促进广西中草药产业的快速发展。
建立良种繁育基地,造福社会。该园主要任务是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研究与示范,广西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及繁育技术的研究,在中药材优质种源选育、标准化种植等方面处于广西领先地位,是广西中药材GAP研究的技术依托。今年,该园策划和承办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重大课题“做大做强广西中草药产业的对策研究”高峰论坛。承担国家中药现代化产业专项“广西大宗地道及濒危药稀缺中药材GAP良种繁育基地”,该项目预计总投资1.18亿元,国家发改委资助1100万元,己正式启动。计划建设好“广西道地中药材GAP种质资源保存、良种繁育、质量管理”等3个研究中心和“广豆根、鸡血藤、蛤蚧、红芽大戟”等4个GAP生产示范基地,设计总面积为12000m2的中药材良种繁育中心已奠基兴建。
该园充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对我国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保护、开发和持续利用,引导广大农民从传统的粮食作物种植转入中药材种植,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推动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中药种植业发展。以中药种质资源研究和中药材栽培学为学科重点发展方向,加强中药材种质优选、快速繁育、栽培规范和质量标准研究,筛选优良品种和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针对药材重金属超标、农药残留问题,推行药材种植配方施肥和生物防治技术,解决了药材重茬种植、化学除草等技术难题;开展分子系统学研究,解决经典分类方法难以解决的分群、植物系统化及药材道地性问题;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逐步建成综合性中药现代化研究机构和药用植物种质保存库。同时,利用园区药物种质资源的优势,对植物园区进行重新规划建设,以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为主题,融合园林建设中先进的技巧,建设立体的“本草纲目”、亚洲第一药用植物藤廊、中医药休闲园等设施,成为集科技教育、旅游度假、养生健身、认药购物于一体的中医药文化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