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新进展
80年代以来,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进入了再灌注治疗的年代,其中最常用的再灌注治疗方法是溶栓治疗。几组大规模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如GISSI(意大利链激酶溶栓治疗AMI研究)、 ISIS-2[国际心肌梗死(MI)存活研究-2]、 ASSET(斯堪地那维亚早期溶栓治疗), AIMS(APSAC治疗病死率研究)和ISAM(静脉注射链激酶治疗AMI)等已证实,溶栓治疗组病死率较安慰剂组降低25%~47%。近年来在溶栓降低病死率的机制、溶栓药物之间疗效的比较,用药方案的改进及新的纤溶酶原激活剂的研制等方面又取得了不少进展,现简述如下。一、冠状动脉血流灌注与AMI病死率
溶栓治疗降低AMI病死率的主要机制是由于恢复冠状动脉(冠脉)血流,从而保护并挽救缺血(尚未坏死)的心肌。GUSTO-1(全球应用链激酶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闭塞冠脉临床试验-1) 造影研究证实,溶栓治疗后90分钟冠脉造影显示的MI溶栓治疗临床试验血流分级(TIMI)与AMI病死率显著相关,TIMI 0、1级(未再通)者病死率为8.9%,TIMI 2级(不完全再通)者为7.4%,TIMI 3级(完全再通)者为4.4%。在该临床试验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90分钟冠脉通畅率(TIMI 2和3级)为81%,TIMI 3级为54%,明显高于链激酶(SK)加皮下注射肝素(分别为54%和29%);与其相对应,rt-PA 30天病死率为6.3%,SK为7.2%,rt-PA较SK的30天病死率相对减少14%。由此计算,大约需多开通20条动脉(达到TIMI 3级血流)才能多挽救一个生命。
溶栓治疗使冠脉再通是一主要目标,而达到再通的速度也同等重要。在MI过程中使冠脉尽早再通比晚期再通更有意义。因此,大量研究工作旨在设计新的溶栓治疗方案,以使再通率高于目前作为溶栓治疗参比的rt-PA 90分钟输注方案。同时,研究者们也在设法减少MI发病至再通的时间,一方面尽早开始治疗,另一方面一旦治疗开始能促进更快的血栓溶解。
二、大规模临床试验为溶栓剂临床用药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1.链激酶(SK):目前国际上通常采用的给药方法为150万U溶于100ml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中,于1小时内静脉输入。根据TIMI-l 研究,其90分钟再通率(即溶栓前造影梗死相关动脉为TIMI 0或1级,溶栓后达到TIMI 2级或3级者)为31%。GUSTO-1造影研究表明其90分钟通畅率(溶栓前不造影,溶栓后显示TIMI 2或3级者)为54%;SK配合肝素皮下注射与配合静脉注射比较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07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