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0523092
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界线的不明显化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月20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5年第3期
     以前我们分开来讨论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历史上,大多数药物和生活预防干预措施都是在病人出现一次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后才开始(即二级预防)。其依据是,二级预防针对特定高危的人群,预防一次事件所需治疗例数(NNT)较少,而一级预防(即干预没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症状个人的发病风险)的目标人群更大,NNT也远远更高。但是,现在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的界限已经变得越来越不明显了,原因如下: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一种累及多个血管床并有各种临床表现的单一疾病;

    ●危险性评估技术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认识到一些没有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病人已经是高危病人;

    ●证据表明,动脉粥样硬化亚临床表现(例如,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非介入性影像学检查显示有动脉斑块)与发生事件危险高相关;

    ●有证据表明,药物干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疗效相似。

    那些有一个血管床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病人,在其他部位发生事件的交叉危险也升高;有一些无症状的病人,如糖尿病病人,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危险升高。症状不是唯一的预警,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可以是沉寂的、无症状的,症状仅仅是确定心血管事件危险的信号之一。由于大多数急性缺血性事件都发生在以前无症状的病人中,因此,采用无创性检测手段检出病人的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非常重要。相似的预防干预在一级和二级预防中都有效。,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