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访谈
编号:10523319
振兴中医20年的回顾、反思及展望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杨殿兴局长访谈录之二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月2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282期
     记者:杨局长,长期以来我们倡导和坚持的中医医院办院原则即“能中不西、中西医结合”,但实际上在这些年来,在这方面似乎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办院方向出现偏差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你是怎样看待的?

    杨殿兴:办院方向问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多年来,我们花大力气加强各级中医医院的专科专病建设,不断强调中医药诊治的成份比重,其目的就是为了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但是,目前仍有不少中医医院缺乏中医药特色优势,办院方向不够清晰。一方面,国家对中医医院投入补偿不到位,加之中医药简便廉验,若仅靠中医中药收费,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就会受到制约。为了取得经济效益,医院同时大量建立西医科室,使用西药。另一方面,中医院对如何发挥自身中医药特色优势、如何实现转轨去适应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如何探索公立医院的引资渠道和途径、如何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等问题,还处于探索阶段。现在中医院办院方向出现诸多问题虽然有其客观因素,但我认为,主要问题是在于自身,就是中医院的办院模式没有突出中医药特色。目前中医机构在门诊上的中医药治疗率总的来说还可以,但住院部西化的倾向性较大。长此以往,中医的发展将受到严重的影响。我们必须积极探索有特色的中医院办院模式,这是中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当务之急。可以这样认为,如果我们把自己的办院特色都丢完了,实际上也就丢失了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中医医院管理者对此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 http://www.100md.com
    关于中医医疗机构建设和准入问题,我认为,一是应该对中医院从业人员进行严格的准入要求,如果中医院从业人员以西医人员为主,就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医院了;二是中医院的科室设置应该以中医学科为主体,有限制地开设中西医结合科室,提倡不单纯设置西医科室。关于中医医疗机构住院部建设问题,应该积极探索中医对病人的住院治疗方案,分类开展研究,探索哪些病种可以能中不西,哪些病种可以先中后西,哪些病种可以中西医结合。

    记者:人才是事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基石。最近有一个说法,就是中医药界出现严重的人才断层现象,尤其是悬壶济世、妙手回春的中医大家不再有,你认为是这样的吗?

    杨殿兴:目前中医人才培养的问题很多,近年来,虽然中医药人才数量增加,但是从社会和医疗机构反馈信息来看,中医药教育质量有所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医药有序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其主要原因,一是随着高校的大量扩招,高中等中医药院校学生数量急剧上升,与此同时,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软硬环境因为种种原因并没及时跟上,教学质量大打折扣。二是为迎合市场的需要,中医药教育也出现西化的问题。中医西医课时几乎相等、中医药理论实践不足、中医望闻问切训练不够。三是教师指导学生不力。不少教师受市场大潮冲击的影响,缺乏一种责任感,缺乏对业务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忙于学术之外的东西太多,导致师资力量的整体水平下滑。此外,中医医院继续教育跟不上,住院医师培训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 百拇医药
    记者:杨局长,今年是“十五”建设周期的最后一年,也是谋划“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重要年份,你认为在新的一个建设周期,中医药事业发展应该何去何从?

    杨殿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没有更多的模式可以参照,许多问题需要认真研究探讨。展望中医药事业的前景,我持乐观的态度。因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需要继承与发扬、人民群众健康素质要有保障、社会经济要进步发展等诸多需求集于一身,其发展应该是顺理成章和水到渠成的事。

    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首先要从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高度和中医药自身发展必然规律来解决认识上的问题。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有许多优秀的文化积淀,对中华民族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我们在吸取国外先进东西的同时,却丢掉一些自己的优秀文化,民族虚无主义有所抬头,比如原本是民族自身诞生繁衍的,却要国外或按照国外标准来进行改造和评价认定,这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关于扶持和发展中医药,长期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中医药工作都有重要的批示。我们开展中医药工作要认真贯彻执行这些重要指示精神。只有当我们站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高度上,认真解决卫生事业中一条腿短、一条腿长的问题,中西医并重的问题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解决,中医药事业才可能有发展的空间。
, http://www.100md.com
    记者:你认为在下一个五年计划中,中医药发展的关键是什么?

    杨殿兴:去年我在亚太地区10个国家传统医药论坛上发表一个观点,就是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三个要素,我认为这也是“十一五”应该着力加强的方面。第一个要素是组织落实,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而这个管理体系必须赋予它一定的权利,可以独立自主地制定政策,并且通过政策的实施把各项中医药工作加以落实;第二个要素是构建一支队伍,要有中医药人才,才能完成我们的事业;第三个要素是投入的问题,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离开经济的支撑,事业发展是非常困难的。简单地说就是“人、财、权”。在这三者中,比较关键的是组织保障。目前中医药行业在这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还有着不可忽略的缺陷。如行政管理职权有限,管理体系不健全,工作中受到的干扰和影响较大。我们希望国家从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高度出发,为中医药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外部环境,在中医药医、教、研、产方面形成一个自主规划、协调发展的局面,惟其如此,中医药事业才有可能与其他行业一起协调发展、健康进步。
, 百拇医药
    记者:有人认为,从发展观的角度来看,疗效评价标准体系的不完善是中医目前存在的问题之一,您对这一观点如何评价?

    杨殿兴:疗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一个认识和再认识的过程。中医按自身的发展规律,在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朴素的疗效评价体系。但是随着时代与科技的进步,中医药的疗效评价体系也应该在尊重自身发展规律的同时,不断赋予新的富有时代特性的内涵,这也是我们现在倡导的“与时俱进”精神,但这一点恰恰是中医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

    我目前正在撰写一本书,就是研究关于中医辨证论治的问题。比如腹痛,中医病名就是腹痛,但是腹部组织器官范畴很广,包括肝、胆、脾、胰、肠道、子宫等等。有的腹痛表现就只是单纯腹泻,不会要命的,有的腹痛若是治疗不及时,可能危及生命,如胰腺炎、宫外孕、脾破裂等。按目前中医病名诊断,若只诊断为腹痛,不但对诊治本身没有作用,反而可能造成误诊,造成严重后果。我认为对中医疾病认知的革新,既是与医学科技的发展接轨,也是对患者健康和生命负责。形成新的认识观对于中医药的发展至关重要,比如中医的诊断方法问题,中医为什么不能用现代医学病名诊断疾病呢?这涉及几个层面的问题,一是现代诊疗仪器设备的应用,这不是西医所独有的,而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如CT、MRI等,工科用,农科用,西医可用,中医当然也可以用,无非是中医四诊的延伸。以前用肉眼看不到的,现在借用现代仪器设备看到了,这有什么不好呢?若中医先圣能活到今天,我想他们一定也会“广纳博采”,将其纳入中医的理论中去;二是用现代医学病名,也是当今社会和大众的需要,现今即使是农民来就诊看病,主诉“头痛”就诊断为“头痛”,主诉“腰痛”就诊断为“腰痛”的中医诊断,恐怕也已经难以被接受了;三是中医诊治的需要。以前面提及的腹痛为例,如果确诊是胰腺炎引起的腹痛,我们在治疗的时候可以用中医的理论方法进行指导,选用大柴胡汤、大承气汤、大陷胸汤、大黄牡丹皮汤等辨证治疗,但也要考虑无效的话就要手术治疗了。又比如中医诊断水肿的治疗,若明确是营养不良性的水肿,可以兼以补益气血,若是心脏病引起的心性水肿,在治疗上除了中医常用的利水除湿等辨证治疗外,还可以兼用益气强心活血化瘀的方法。这样的双轨诊断(西医辨病,中医辨证)对中医来说,没有什么不好,治疗既可以兼顾病的根本矛盾,又可以针对证的主要矛盾,两者兼顾,双管齐下,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这样可以提升中医理论,提高中医认知水平,提高中医的疗效。, 百拇医药(罗 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