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面临"黑洞" 谁来拯救艾滋孤儿的心灵(图)
这几个孩子先是转到了本地的希望中学,由于以前在“关爱之家”时就跟那里的学生打架结下过“梁子”,几个孩子再次要求“阳光家园”的杨院长给他们转学。经过这么几次三番的“折腾”,刘鑫等4人被开除了。此后,又有一个孩子因淘气乱动电灯开关引燃电线被开除。
记者再次与柘城县有关部门联系,以核实5个孩子被开除的真实始末,但柘城方面始终不愿再提及此事。“报道过就过去了,好的坏的我们希望都不要再报道了。”县委宣传部的一位领导这样对记者说。另据记者了解,目前被开除的5个孩子仍在学校里读书。除学费全免外每月仍可从“阳光家园”领取160元的生活补助。
“阳光家园”不是理想养育方式
在一条通往县城的公路边记者找到了“阳光家园”。一年前,从自己碗里夹出饺子来喂记者的吴金光、拿着滋水枪往墙上滋水的陈进超、跑到村外放鞭炮的黄刘全,这些在“关爱之家”曾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孩子们,现在就生活在这里。
, 百拇医药
记者在“阳光家园”的院子外看到,铁艺栅栏门内,一条水泥铺成的马路通向院内,红顶白墙的房子分列两边,与“阳光家园”附近的破旧民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据《三联生活周刊》的一篇报道:柘城“阳光家园”建成只用了18天。2004年的1月29日“阳光家园”迎来了第一批孤儿——朱进中曾经收养过的孩子。
1月19日下午5点“阳光家园”的大门恰好敞开,记者却被以无宣传部人员陪同不得入内为由被“请”了出去。记者最终没能再见到曾在朱进中的“关爱之家”生活过的那些孩子们。
在“阳光家园”的门房,记者看到了几条这样的探视规定:“第三条:探视时不准带任何钱物。”“第七条:因特殊情况需儿童回村探视,每月一次,但必须凭村委会所开证明经院领导批准后,严格填写回村探视登记卡后方可离开。”在双庙村,很多孤儿的亲属对“阳光家园”严格的外出制度和探视制度表示不满。一位双庙的村民告诉记者:“在农村,年长一些的孩子平时都要为家里做些活计。小一些的孩子,爷爷奶奶又放心不下,总惦记着想去看看。”
, 百拇医药
据生活在“阳光家园”的孤儿说,“阳光家园”的硬件设施是“关爱之家”所远远不能比的:卧室、教室、操场、厨房、餐厅、医务室、图书室和娱乐室一应俱全。每个卧室住8个孩子,甚至在每个卧室里都装有空调,在娱乐室里还有背投彩电。但“阳光家园”里的孩子却在私下告诉记者,这个背投彩电从来不让他们看,除非是领导检查的时候。
曾在“阳光家园”任教的吴玉鲁给了记者这样一组数据:建成初期收养了72名孤儿,配置了29名工作人员。
对此,河南著名防艾人士高耀洁认为:政府兴办“阳光家园”的办法并不可取,不但成本过大,而且很多孤儿集中在一起过着封闭式的生活,精神状态和思想意识很容易合拢。再加上他们特殊的遭遇,很容易出现叛逆心理,人格上不健全。民政部社会福利与社会事务司副司长闫青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表示,“阳光家园”是政府负责任的一种姿态,但“从孩子个体的角度来考虑,并不是理想的养育方式”。
省外家庭分散寄养方式面临困境
, http://www.100md.com
在朱进中曾经收养的孩子当中,朱海豹的命运算是最令人欣慰的。朱海豹现在的妈妈张女士告诉记者,她丈夫是个媒体工作者,她也曾受过良好的教育。“朱海豹是个很敏感的孩子,所以我们对他的教育很注意分寸。比如我想批评他,会在上班前给他留张字条,而不是当面说他。”在朱海豹刚来的时候,张女士给海豹起了个新名字,然后让他选择是用原名还是现在这个新名字。朱海豹选择了后者。现在朱海豹已经上了初二,学习一直都排在班里的前十名,对新环境也很适应。最让张女士欣慰的是,朱海豹很懂事。“原来家里还请了个保姆照顾这两个孩子,但后来发现朱海豹的自理能力很强,衣服自己洗,有时还能帮助弟弟干些家务,我们就把保姆辞了。”张女士说。
据高耀洁估计,像朱海豹这样被外省家庭收养的河南艾滋孤儿目前不超过10个。2003年12月18日,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单独召见高耀洁,高耀洁提出对待艾滋孤儿,应当学习60年代初周恩来安置上海等地3000孤儿进入内蒙古大草原分散抚养的经验。
高耀洁一直认为:让孩子们走出河南,分散抚养,一可以让孩子离开自己的伤心地;二是可以免受不善良亲戚的骚扰。现在高耀洁承认,她曾经提倡的省外家庭分散寄养的方式正面临困境。“这种方式看来是失败的。”高耀洁自己说。家庭分散收养方式的困境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条件优越的城市家庭在收养艾滋孤儿时,一般对收养孩子的要求很高。另一方面,在农村,一些家庭收养孤儿的门槛很低,但落后的观念和贫穷的现状导致这些家庭对艾滋孤儿大多存有歧视现象。“很多人把收养的孤儿当成摇钱树或是要挟捐助者的筹码。”高耀洁进一步举例说,在山东曹县一些被收养的孤儿在当地受到非常严重的歧视,尤其是家中有男孩的家庭,很多把收养的女孩当作骗取社会救助的工具。他们对收养来的孩子歧视甚至虐待。
相关阅读:夏县“艾滋孤儿”受益于政府承认现实
, 百拇医药
记者再次与柘城县有关部门联系,以核实5个孩子被开除的真实始末,但柘城方面始终不愿再提及此事。“报道过就过去了,好的坏的我们希望都不要再报道了。”县委宣传部的一位领导这样对记者说。另据记者了解,目前被开除的5个孩子仍在学校里读书。除学费全免外每月仍可从“阳光家园”领取160元的生活补助。
“阳光家园”不是理想养育方式
在一条通往县城的公路边记者找到了“阳光家园”。一年前,从自己碗里夹出饺子来喂记者的吴金光、拿着滋水枪往墙上滋水的陈进超、跑到村外放鞭炮的黄刘全,这些在“关爱之家”曾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孩子们,现在就生活在这里。
, 百拇医药
记者在“阳光家园”的院子外看到,铁艺栅栏门内,一条水泥铺成的马路通向院内,红顶白墙的房子分列两边,与“阳光家园”附近的破旧民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据《三联生活周刊》的一篇报道:柘城“阳光家园”建成只用了18天。2004年的1月29日“阳光家园”迎来了第一批孤儿——朱进中曾经收养过的孩子。
1月19日下午5点“阳光家园”的大门恰好敞开,记者却被以无宣传部人员陪同不得入内为由被“请”了出去。记者最终没能再见到曾在朱进中的“关爱之家”生活过的那些孩子们。
在“阳光家园”的门房,记者看到了几条这样的探视规定:“第三条:探视时不准带任何钱物。”“第七条:因特殊情况需儿童回村探视,每月一次,但必须凭村委会所开证明经院领导批准后,严格填写回村探视登记卡后方可离开。”在双庙村,很多孤儿的亲属对“阳光家园”严格的外出制度和探视制度表示不满。一位双庙的村民告诉记者:“在农村,年长一些的孩子平时都要为家里做些活计。小一些的孩子,爷爷奶奶又放心不下,总惦记着想去看看。”
, 百拇医药
据生活在“阳光家园”的孤儿说,“阳光家园”的硬件设施是“关爱之家”所远远不能比的:卧室、教室、操场、厨房、餐厅、医务室、图书室和娱乐室一应俱全。每个卧室住8个孩子,甚至在每个卧室里都装有空调,在娱乐室里还有背投彩电。但“阳光家园”里的孩子却在私下告诉记者,这个背投彩电从来不让他们看,除非是领导检查的时候。
曾在“阳光家园”任教的吴玉鲁给了记者这样一组数据:建成初期收养了72名孤儿,配置了29名工作人员。
对此,河南著名防艾人士高耀洁认为:政府兴办“阳光家园”的办法并不可取,不但成本过大,而且很多孤儿集中在一起过着封闭式的生活,精神状态和思想意识很容易合拢。再加上他们特殊的遭遇,很容易出现叛逆心理,人格上不健全。民政部社会福利与社会事务司副司长闫青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表示,“阳光家园”是政府负责任的一种姿态,但“从孩子个体的角度来考虑,并不是理想的养育方式”。
省外家庭分散寄养方式面临困境
, http://www.100md.com
在朱进中曾经收养的孩子当中,朱海豹的命运算是最令人欣慰的。朱海豹现在的妈妈张女士告诉记者,她丈夫是个媒体工作者,她也曾受过良好的教育。“朱海豹是个很敏感的孩子,所以我们对他的教育很注意分寸。比如我想批评他,会在上班前给他留张字条,而不是当面说他。”在朱海豹刚来的时候,张女士给海豹起了个新名字,然后让他选择是用原名还是现在这个新名字。朱海豹选择了后者。现在朱海豹已经上了初二,学习一直都排在班里的前十名,对新环境也很适应。最让张女士欣慰的是,朱海豹很懂事。“原来家里还请了个保姆照顾这两个孩子,但后来发现朱海豹的自理能力很强,衣服自己洗,有时还能帮助弟弟干些家务,我们就把保姆辞了。”张女士说。
据高耀洁估计,像朱海豹这样被外省家庭收养的河南艾滋孤儿目前不超过10个。2003年12月18日,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单独召见高耀洁,高耀洁提出对待艾滋孤儿,应当学习60年代初周恩来安置上海等地3000孤儿进入内蒙古大草原分散抚养的经验。
高耀洁一直认为:让孩子们走出河南,分散抚养,一可以让孩子离开自己的伤心地;二是可以免受不善良亲戚的骚扰。现在高耀洁承认,她曾经提倡的省外家庭分散寄养的方式正面临困境。“这种方式看来是失败的。”高耀洁自己说。家庭分散收养方式的困境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条件优越的城市家庭在收养艾滋孤儿时,一般对收养孩子的要求很高。另一方面,在农村,一些家庭收养孤儿的门槛很低,但落后的观念和贫穷的现状导致这些家庭对艾滋孤儿大多存有歧视现象。“很多人把收养的孤儿当成摇钱树或是要挟捐助者的筹码。”高耀洁进一步举例说,在山东曹县一些被收养的孤儿在当地受到非常严重的歧视,尤其是家中有男孩的家庭,很多把收养的女孩当作骗取社会救助的工具。他们对收养来的孩子歧视甚至虐待。
相关阅读:夏县“艾滋孤儿”受益于政府承认现实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