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肌病 > 多发性肌炎
编号:10694786
胃癌的伴癌综合征
http://www.100md.com 1997年3月15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997年第3期
     浙江省平阳县第二人民医院内科 325400项目负责人 宋烈,浙江省平阳县第二人民医院内科 325400收搞日期 1996-07-25

    Subject headings Stomach neoplasms/complications; Neurom uscular diseases/etiology; Endocrine diseases/etiology;Review literature

    主题词 胃肿瘤/并发症;神经肌肉疾病/病因学;内分泌疾病/病因学;综述文献

    宋烈.胃癌的伴癌综合征.新消化病学杂志,1997;5(3):182-183
, http://www.100md.com
    胃癌在其早期、晚期及治疗后复发时,往往出现与病灶本身及其转移灶无直接关系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称为伴癌综合征.对胃癌病灶进行手术或化学、放射治疗后,伴癌综合征可明显 缓解或消失.近年来胃癌的伴癌综合征正逐渐引起临床上的重视,这无疑有助于胃癌的诊断 、治疗、疗效判断及预后估计.现将胃癌伴癌综合征概述如下.

    1 癌性非转移性神经肌综合征(CNNS)[1-3]1.1 Eaton_Lanbert综合征 据报道本综合征70%合并肿瘤,以肺、卵巢、胃肿瘤多见.首发症状为下肢肌肉易疲劳、无 力及异常疼痛.上肢较少累及,极少有眼睑下垂、眼球活动障碍及复视等重症肌无力典型表 现.多数患者有口渴、唾液和泪液分泌减少、瞳孔调节障碍、阳萎、出汗异常等植物神经异 常表现.临床检查可见下肢运动负荷时肌力症状自觉减轻,持续进行时肌无力再度加重的 特殊征象.肌电图低频反复刺激末梢神经可见递减现象,高频则呈递增现象.病理改变为非 特异性Ⅱ型肌纤维萎缩.病因已明确,为自身免疫机制异常所致的运动神经终末的突触前膜 病变.
, http://www.100md.com
    1.2 多发性肌炎及皮肌炎 国内报道以胃癌发生率最高,欧美以乳腺癌最高.临床特点为:①首发症状多数在肿瘤症 状显化前2个月~48个月发生.②合并肿瘤与年龄呈正相关,尤其是男性.③皮肤损害特征为 火 红色弥漫性红斑,玻片压之可消退,称为恶性红斑.④应用大剂量皮质激素治疗症状不能缓 解.病因未明,比较一致的假说为肿瘤异化产物作为过敏原的自身免疫学说.

    1.3 癌性肌病 以肺、胃、卵巢肿瘤最多见,临床表现为:①肿瘤患者恶液质所不能解释的肩胛带、骨盆带 及四肢近端肌力低下,而远端肌力很少受累.②四肢深反射减弱或消失.③肌肉萎缩.病理改 变无特异性,多数为程度较轻的肌原性改变和神经原性改变混在.病因未明,可能为恶性肿 瘤出现的某种营养障碍、毒性作用、内分泌或免疫学异常等单一或多因素作用所致.

    1.4 癌性周围神经病 肺燕麦细胞癌最多见,其次为卵巢癌和胃癌.临床可分两种类型:①感觉型神经病,往往发 生于胃癌症状显化前2个月~3个月,进行性肢端感觉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多为对称性手套 、袜套样痛觉、温觉、触觉、音叉振动觉、位置觉等深、浅感觉迟钝或消失.常伴感觉性共 济失调.②感觉运动神经病.同时有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但感觉障碍症状相对较轻.多呈急性起病,临床以四肢对称性肌无力、肌萎缩 、深反射减弱或消失为主征.此型较感觉型少见.根据病程还可分为晚期周围神经病、亚急 性感觉-肌无力周围神经病、缓解-复发型周围神经病3型.
, http://www.100md.com
    2 内分泌异常[4-9]2.1 异位TSH综合征 文献报道多见于胃肠道肿瘤.肿瘤组织分泌促甲状腺素样物质,引起血浆中总T4、游离T4、总T3及血浆蛋白结合碘增高.临床特点:①多见于男性,表现为乏力、消瘦、 神经精神症状等.②缺少典型的甲状腺机能亢进体征如甲状腺肿大和眼征.③TSH释放试验 阴性.对成年男性短期出现甲状腺机能亢进,要考虑胃癌的可能性.

    2.2 异位胰岛素综合征 少数胃肠道肿瘤可发生低血糖.机理为:①肿瘤组织产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_Ⅰ和Ⅱ(IGF _Ⅰ,Ⅱ)和生长介素-A和C(SM-A,C),这些因子促进葡萄糖转化,抑制脂肪动员.② 肿瘤生长消耗过多葡萄糖.血糖突然降低可刺激交感神经,使得肾上腺髓质儿茶酚胺分泌 过多,表现为出汗、心悸、无力或饥饿感.严重时可出现中枢神经缺糖症群,如定向障碍、抽搐、昏迷等.此种类型低血糖不能被胰高血糖素和二氮嗪所抑制.
, 百拇医药
    2.3 异位ACTH综合征 5%~10%消化道肿瘤可出现柯兴征.临床表现不典型,主要有皮肤色素沉着、高血压、水肿 、肌无力、低血钾性碱中毒,特征性面容及体型少见.实验室检查特点:①血浆ACTH明显增 高.②血浆皮质醇昼夜节律消失,地塞米松抑制试验无反应.

    2.4 异位ADH综合征 为胃癌细胞异常分泌ADH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低血钠引起的乏力、厌食、口渴、嗜睡、肌肉痛性痉挛等.严重时可有水中毒表现,出现神志恍惚、定向障碍、惊厥、昏迷.实验室检查特点为低钠血症、尿钠增高、尿渗透压大于血浆渗透压及血浆ADH增高.

    2.5 异位HCG综合征 据报道24%胃癌患者血中HCG增高.临床表现为男子乳房发育、女子一般不引起症状,可伴有 不规则子宫出血.实验室检查血中HCG增高,不被睾酮、雌二醇抑制.所以成年男子不明原 因乳房发育,应排除胃癌.
, 百拇医药
    2.6 异位GH综合征 胃肠道腺癌细胞可分泌生长激素样物质,还可分泌生长激素释放因子,促进垂体前叶释放GH.临床表现为血糖、尿糖增高,少 见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或肢端肥大症.切除肿瘤症状可缓解.

    2.7 低T3综合征 消化道肿瘤此类综合征发生率仅次于白血病及恶性淋巴瘤.机理不明,可能与长期营养不良 和5’-脱碘酶活性下降有关.临床特点为总T3降低,总T4正常;rT3升高,T3/rT 3比值降低;患者无甲状腺机能减退表现.

    2.8 低T3,T4综合征 临床特点为总T3和总T4降低,rT3升高,T3/rT3比值降低.值得重视的是胃癌患 者出现此征群提示预后差,死亡率高.
, http://www.100md.com
    3 代谢异常[10-13]3.1 高钙血症 文献报道3.3%消化道肿瘤发生高钙血症,以肝癌最常见,胃癌占第4位.机理主要为肿瘤分 泌甲状旁腺样物质,使骨钙释放入血;肿瘤组织分泌前列腺素E及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引起骨质吸收,血钙升高;活性维生素 D样物质增多,使胃肠道钙吸收增多.早期症状多无特异性,当血钙浓度超过3.8mmo l/L时可引起高血钙危象而导致死亡,须紧急降血钙处理.

    3.2 低脂血症 据报道多数胃癌患者血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均明显低于健康人水平.术后血脂可增高,复发时则又下降.低血脂组胃癌患者与高血脂组胃癌患者相比较,前者 中位生存期短,提示预后差.病因可能与肿瘤患者脂蛋白合成抑制而分解增加、消化道吸收功能减退、脂质摄入不足等有关.

, 百拇医药     3.3 高AFP血症 免疫酶标定位证明胃癌细胞能合成AFP.机理为肿瘤细胞分化障碍而致细胞成熟停留,使得细胞恢复原有产生甲胎蛋白的功能.临床上AFP阳性如排除原发性肝癌、慢性肝病等疾患,应考虑胃癌可能. 少数胃癌在肝转移时亦可出现AFP阳性.

    4 皮肤病变[14-15]4.1 黑棘皮病 恶性肿瘤伴发黑棘皮病的发生率以胃癌占首位.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全身皮肤色素增多、粗糙 、弹性减低、不规则密集点片状黑色疣状及乳头瘤状增殖.可先、后于胃癌发生,或同时发 生.病理改变为表皮角化过度,棘细胞层增厚.

    4.2 副肿瘤性肢端角化症 较少见,主要见于男性上消化道肿瘤患者.临床表现手、足、鼻、耳皮肤角化过度性银屑样斑块,掌跖可有广泛性角化过度,指甲增厚、易碎.面部皮肤 似湿疹或红斑狼疮.
, http://www.100md.com
    4.3 Leser-Tre'let征 为内脏恶性肿瘤的征象,常见于胃癌患者.临床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多发性瘙痒性脂溢性角化 皮肤损害.肿瘤切除或治疗后可消失,复发时可重新出现.

    5 血液系统疾病[16-18]5.1 贫血 胃癌无骨髓转移时,亦常伴有贫血.主要原因为出血、营养不良、肿瘤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红细胞破坏过度等.实验室检查多为正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多不增加,白细胞常增 多,血小板大多减低,总铁结合力正常或稍下降.铁剂、维生素B12和叶酸对此类贫 血一般无效.而肿瘤切除或治疗后,贫血即可减轻,甚至消失.

    5.2 粒细胞增多症 胃癌患者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临床一般无相应症状,偶可出现类 白血病反应临床表现.
, http://www.100md.com
    5.3 血小板减少症 主要病因为免疫功能异常引起的血小板表面结合免疫球蛋白增加和血小板破坏加速.临床表 现为较凶险,短期内病情可迅速加重.治疗原发灶同时用皮质激素可改善症状.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血小板相关IgG和IgM增加,骨髓巨核细胞增多.

    5.4 DIC 消化道肿瘤(特别为粘液腺癌)患者血中凝血因子浓度常见增高.肿瘤组织分泌的粘蛋白及坏 死组织,均可导致血液呈高凝状态.另胃癌患者血清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含量比正常人增高 ,可引起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这些因素易诱发DIC.

    6 肾病综合征[19]据报道一组60岁以上的肾病综合征中发现15.7%为恶性肿瘤所致,胃癌可并发肾病综合征, 可先、后于胃癌发生,或同时发生.表现为浮肿、蛋白尿、A/G倒置、血胆固醇增高.病因 尚未明确,可能为肿瘤相关抗原、癌胚抗原、肿瘤病毒抗原等引起的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 在肾小球沉积.肿瘤根治后肾病综合征表现可以缓解.本院曾有1例以肾病综合征入院,确诊 胃窦腺癌后行胃癌根治术,术后肾病综合征表现消失.
, http://www.100md.com
    7 参考文献1 王慕一.恶性肿瘤与肌病.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4;14(6):335-336

    2 唐盛孟.癌性非转移性神经肌综合征.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84;11(3):137-138

    3 杨任民.恶性肿瘤并发周围神经病.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1;11(6):292-293

    4 裴的善.胃癌异位(源)激素综合征.浙江肿瘤,1994;(3):56-57

    5 富朴云.中国内科专家经验文集.沈阳:沈阳出版社,1995:717

    6 钟学礼.临床糖尿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36-39

    7 陈家伦,许曼音.激素与肿瘤.中华内科杂志,1982;21(2):114-117
, 百拇医药
    8 孙光祺,添淑琴,刘道荣,等.恶性肿瘤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系.临床内科 杂志,1994;11(4):28-29

    9 何子祥.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临床荟萃,1989;4(1):40-42

    10 汪成,刘志远,姜惠,等.消化道肿瘤伴高钙血症16例分析.综合临床医学杂志,1990;6(2):109-110

    11 杨友竹,宋金瑞.癌相关高血钙.医师进修杂志,1992;15(5):28

    12 钟杨荃.癌症患者血脂改变的探讨.癌症,1986;5(1):96-97

    13 刘为纹.高甲胎蛋白血症.临床内科杂志,1986;3(2):2

    14 季相标.胃癌伴发恶性黑棘皮病1例报告.临床消化病杂志,1995;7(4):187-188

    15 李嘉猷,陈美娟.内脏恶性肿瘤与皮肤.临床医学杂志,1986;2(4):209

    16 邓家栋.临床血液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91-1023

    17 洪文德.癌并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84;11(6):308-309

    18 王天佑.血液流变学.新疆: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2:181

    19 尹培达,陈文岩,陈国华.恶性肿瘤并发肾小球疾病.新医学,1986;17(7):355,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肌病 > 多发性肌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