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戊型病毒性肝炎104例血清病原学分析
1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传染科 云南省昆明市 650032
2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传染科 云南省昆明市 650041
项目负责人 庄林 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传染科 云南省昆明市 650032
Tel. +86·871·3516282
收稿日期 1999-03-31
Subject headings hepatitis E/immunology; hepatitis E/etiology; hepatitis E/diagnosis
, http://www.100md.com
主题词 肝炎,戊型/免疫学;肝炎,戊型/病因学;肝炎,戊型/诊断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高发区,随着病毒性肝炎病原学研究的进展及分子克隆技术的应用,各种肝炎病毒的检测方法相继建立. 为了解昆明市小儿戊型病毒性肝炎的血清病原学特征,对我院收治的104例小儿戊型病毒性肝炎病例进行血清学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04例小儿戊型病毒性肝炎,系1994-01/1998-02收住我院传染科的患儿,其中男68例,女36例,年龄([AKx-D]±s)10.2岁±3.5岁.
1.2 临床诊断标准 按1995-05北京全国第5次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 百拇医药
1.3 血清学检测试剂及方法 抗-HAV IgM,HBVM(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及IgM HBcAb)、抗-HCV、抗-HDV及抗-HEV IgM检测均用ELISA法,其中抗-HAV IgM检测药盒由北京科卫临床诊断试剂厂,解放军302医院临床诊断试剂研究中心提供,HBVM及抗-HCV药盒由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抗-HDV药盒由丽株试剂厂提供. 抗-HEV IgM药盒由华美生物工程公司提供. HBV DNA,HCV RNA及HGV RNA检测用PCR法,其中HGV RNA药盒由北京医科大学肝病研究所提供. HBV DNA及HCV RNA药盒由华美生物工程公司提供. 操作及结果判断均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由专人负责.
1.4 血清病原学分型 凡临床确诊的小儿病毒性肝炎患者,按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分型诊断,分型依据表1.
, http://www.100md.com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104例小儿戊型病毒性肝炎患儿的血清学检测结果 (表2). 在同期住院治疗的小儿病毒性肝炎1378例中,小儿戊型病毒性肝炎104例,占7.5%. 104例小儿戊型病毒性肝炎中HEV单一感染34例,占32.7%,重叠感染70例,占67.3%,其中二重感染37例(52.9%),三重感染22例(31.4%),四重感染11例(15.7%),二重感染率显著高于三重(χ2=6.78),四重(χ2=21.42),感染模式(均P<0.01),重叠感染率显著地高于单一感染模式(χ2=24.92,P<0.01).
2.2 104例小儿戊型病毒性肝炎患儿其他型HV检出率 分别为HAV 58例,占55.8%,HBV 28例,占26.9%,HCV 20例,占19.2%,HGV 8例,占7.7%,其中HAV检出率非常显著高于HBV(χ2=17.84),HCV(χ2=29.62)及HGV(χ2=55.48)(均P<0.01),未发现HDV感染者.
, 百拇医药
2.3 小儿戊型病毒性肝炎患儿性别、年龄分布 104例小儿戊型病毒性肝炎中男68例,女36例,男女之比为1.9∶1,单一病毒感染型及重叠感染型小儿戊型病毒性肝炎均以男性多于女性. 患儿平均发病年龄10.2岁±3.5岁,重叠型>单一型,但无显著性差异.
表1 小儿病毒性肝炎血清学分型诊断依据
表2 104例小儿戊型病毒性肝炎患儿血清模式分布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对104例小儿戊型病毒性肝炎患儿的血清学检测,结果共得出10种阳性模式,其中HEV单纯感染32.7%,重叠感染67.3%,包括二重感染(52.9%),三重感染(31.4%)及四重感染(15.7%). 单纯感染与重叠感染之比为1∶2.1. 提示在昆明市这样一个病毒性肝炎高发区中,小儿戊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构成亦颇为复杂. 小儿戊型病毒性肝炎中其他型HV的检出率依次为HAV>HBV>HCV>HGV,其中HAV检出率非常显著高于其他各型(均P<0.01),大多数即55.8%患儿具有含HAV标志阳性的血清模式. 有23.1%的患儿同时重叠HAV及HBV感染,重叠HCV及HGV感染者分别占19.2%及7.7%,表明在昆明市小儿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类型是单独HEV感染及重叠HAV和(或)HBV的重叠感染. 本组资料未发现HDV感染. 小儿戊型病毒性肝炎以男性多于女性,表明小儿男性较女性更易患肝炎,机制尚不清楚. 近来国外有一研究表明,X染色体上携带有一些控制免疫力的基因,由于女性体细胞中含有2个X染色体,男性只有一个X染色体,因此女性的免疫机制比男性强一倍,能更好地产生抗体,使病毒和细菌感染的发生率较男性低. 小儿戊型病毒性肝炎平均发病年龄为10.2岁±3.5岁,以8岁~14岁学龄儿童高发,表明小儿戊型病毒性肝炎主要是学龄儿童发病,这可能与该人群活泼好动,多显群聚,又不注意饮食卫生,致使水平传播表现突出有关.
, http://www.100md.com
本文结果显示,在防治小儿戊型病毒性肝炎的同时,亦应对HAV,HBV,HCV及HGV感染引起重视. 丁肝目前发病率低,由于HDV复制需要HBsAg,而昆明市是乙肝高发区,本组小儿戊型病毒性肝炎中HBV感染率达26.9%,存在构成丁肝传播的潜在危险因素. 有研究认为,HV重叠感染致使病程迁延,易发展成慢性肝炎、肝硬变及肝细胞癌[1],因此对有慢性化倾向的小儿戊型病毒性肝炎患儿,应采用相应积极治疗措施,以利于疾病的转归,降低慢性化率[2].
4 参考文献
1 康来仪. 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1993;5:3-5
2 Lampertico P.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recombinant interferon-α2b in patients with acute transfusion
associated hepatitis C. Hepatology, 1994;19:19-22, http://www.100md.com(游 晶1 庄 林2 张 禄1 卢绍蓉2 王 洲2 曹云峰2)
2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传染科 云南省昆明市 650041
项目负责人 庄林 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传染科 云南省昆明市 650032
Tel. +86·871·3516282
收稿日期 1999-03-31
Subject headings hepatitis E/immunology; hepatitis E/etiology; hepatitis E/diagnosis
, http://www.100md.com
主题词 肝炎,戊型/免疫学;肝炎,戊型/病因学;肝炎,戊型/诊断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高发区,随着病毒性肝炎病原学研究的进展及分子克隆技术的应用,各种肝炎病毒的检测方法相继建立. 为了解昆明市小儿戊型病毒性肝炎的血清病原学特征,对我院收治的104例小儿戊型病毒性肝炎病例进行血清学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04例小儿戊型病毒性肝炎,系1994-01/1998-02收住我院传染科的患儿,其中男68例,女36例,年龄([AKx-D]±s)10.2岁±3.5岁.
1.2 临床诊断标准 按1995-05北京全国第5次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 百拇医药
1.3 血清学检测试剂及方法 抗-HAV IgM,HBVM(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及IgM HBcAb)、抗-HCV、抗-HDV及抗-HEV IgM检测均用ELISA法,其中抗-HAV IgM检测药盒由北京科卫临床诊断试剂厂,解放军302医院临床诊断试剂研究中心提供,HBVM及抗-HCV药盒由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抗-HDV药盒由丽株试剂厂提供. 抗-HEV IgM药盒由华美生物工程公司提供. HBV DNA,HCV RNA及HGV RNA检测用PCR法,其中HGV RNA药盒由北京医科大学肝病研究所提供. HBV DNA及HCV RNA药盒由华美生物工程公司提供. 操作及结果判断均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由专人负责.
1.4 血清病原学分型 凡临床确诊的小儿病毒性肝炎患者,按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分型诊断,分型依据表1.
, http://www.100md.com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104例小儿戊型病毒性肝炎患儿的血清学检测结果 (表2). 在同期住院治疗的小儿病毒性肝炎1378例中,小儿戊型病毒性肝炎104例,占7.5%. 104例小儿戊型病毒性肝炎中HEV单一感染34例,占32.7%,重叠感染70例,占67.3%,其中二重感染37例(52.9%),三重感染22例(31.4%),四重感染11例(15.7%),二重感染率显著高于三重(χ2=6.78),四重(χ2=21.42),感染模式(均P<0.01),重叠感染率显著地高于单一感染模式(χ2=24.92,P<0.01).
2.2 104例小儿戊型病毒性肝炎患儿其他型HV检出率 分别为HAV 58例,占55.8%,HBV 28例,占26.9%,HCV 20例,占19.2%,HGV 8例,占7.7%,其中HAV检出率非常显著高于HBV(χ2=17.84),HCV(χ2=29.62)及HGV(χ2=55.48)(均P<0.01),未发现HDV感染者.
, 百拇医药
2.3 小儿戊型病毒性肝炎患儿性别、年龄分布 104例小儿戊型病毒性肝炎中男68例,女36例,男女之比为1.9∶1,单一病毒感染型及重叠感染型小儿戊型病毒性肝炎均以男性多于女性. 患儿平均发病年龄10.2岁±3.5岁,重叠型>单一型,但无显著性差异.
表1 小儿病毒性肝炎血清学分型诊断依据
病原分型 | 抗- HAV IgM | HBsAg或(和)HBeAg | 抗-HBc IgM | 抗-HCV | 抗-HDV | 抗-HEV IgM | HBV-DNA | HCV-RNA | HGV-RNA | HBVM , 百拇医药 其他项目 |
甲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乙型 | - | + | +或- | - | - | - | +或- | - | - | +或- |
丙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丁型 | - | - | - | - | + | - | +或- | - | - | +或- |
戊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庚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2 104例小儿戊型病毒性肝炎患儿血清模式分布
血清学模式 | HAV | HBV | HCV | HDV | HEV | HGV | 阳性例数 | 构成比(%) |
1 | + | 34 | 32.7 | |||||
2 | + | + | 29 | 27.9 | ||||
3 | + | + | 8 | 7.7 | ||||
4 | + | + | + | 14 | 13.5 | |||
5 | + | + | + | 4 | 3.8 | |||
6 | + | + | + | 2 | 1.9 | |||
7 | + | + | + | 2 | 1.9 | |||
8 | + | + | + | + | 9 | 8.7 | ||
9 | + | + | + | + | 1 | 0.9 | ||
10 | + | + | + | + | 1 | 0.9 | ||
合计 | 104 | 100.0 |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对104例小儿戊型病毒性肝炎患儿的血清学检测,结果共得出10种阳性模式,其中HEV单纯感染32.7%,重叠感染67.3%,包括二重感染(52.9%),三重感染(31.4%)及四重感染(15.7%). 单纯感染与重叠感染之比为1∶2.1. 提示在昆明市这样一个病毒性肝炎高发区中,小儿戊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构成亦颇为复杂. 小儿戊型病毒性肝炎中其他型HV的检出率依次为HAV>HBV>HCV>HGV,其中HAV检出率非常显著高于其他各型(均P<0.01),大多数即55.8%患儿具有含HAV标志阳性的血清模式. 有23.1%的患儿同时重叠HAV及HBV感染,重叠HCV及HGV感染者分别占19.2%及7.7%,表明在昆明市小儿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类型是单独HEV感染及重叠HAV和(或)HBV的重叠感染. 本组资料未发现HDV感染. 小儿戊型病毒性肝炎以男性多于女性,表明小儿男性较女性更易患肝炎,机制尚不清楚. 近来国外有一研究表明,X染色体上携带有一些控制免疫力的基因,由于女性体细胞中含有2个X染色体,男性只有一个X染色体,因此女性的免疫机制比男性强一倍,能更好地产生抗体,使病毒和细菌感染的发生率较男性低. 小儿戊型病毒性肝炎平均发病年龄为10.2岁±3.5岁,以8岁~14岁学龄儿童高发,表明小儿戊型病毒性肝炎主要是学龄儿童发病,这可能与该人群活泼好动,多显群聚,又不注意饮食卫生,致使水平传播表现突出有关.
, http://www.100md.com
本文结果显示,在防治小儿戊型病毒性肝炎的同时,亦应对HAV,HBV,HCV及HGV感染引起重视. 丁肝目前发病率低,由于HDV复制需要HBsAg,而昆明市是乙肝高发区,本组小儿戊型病毒性肝炎中HBV感染率达26.9%,存在构成丁肝传播的潜在危险因素. 有研究认为,HV重叠感染致使病程迁延,易发展成慢性肝炎、肝硬变及肝细胞癌[1],因此对有慢性化倾向的小儿戊型病毒性肝炎患儿,应采用相应积极治疗措施,以利于疾病的转归,降低慢性化率[2].
4 参考文献
1 康来仪. 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1993;5:3-5
2 Lampertico P.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recombinant interferon-α2b in patients with acute transfusion
associated hepatitis C. Hepatology, 1994;19:19-22, http://www.100md.com(游 晶1 庄 林2 张 禄1 卢绍蓉2 王 洲2 曹云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