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热点关注 > 热点报道
编号:10764859
警惕“联合办医”陷阱
http://www.100md.com 2001年6月14日 《当代健康报》 2001.06.14
     几年前,医院的挂号单一般分两种,一种是普通号,一种是专家号,患者如无疑难杂症,一般不需挂专家号。专家号在当时无疑是“权威、经验、知识”的象征。而如今,随着“联合办医”形式的涌入,某些专科专家有些变味,并成为一些野医、假医蒙骗患者的“陷阱”。

    “专家”满天飞

    “联合办医”专家的出现,几乎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而且都拥有响当当的名头。所谓联合办医,是指医院提供医疗场所和声誉支持,联办者上交租赁费和管理费的形式所形成的一种合作关系。这些所谓的专家欺骗性很大,他们打着医院的旗号,以患者对正规医院的信任做诱饵,大肆敛财。他们打着专治疑难杂症的幌子,以“××医院性病防治中心”、“××医院牛皮癣治疗中心”等名义,鼓吹自己有药到病除,一针见效之功效,向患者推销自己自制的药品。临沂市有家博爱医院,医疗科室几乎全部承包;那些在众多媒体上广泛介绍的专家,竟然是一些无业游民,要不是被药监局及时查处,不知他们要蒙骗多久,又有多少患者为此上当受骗。
, 百拇医药
    医药代表设“专科”

    在查访中,记者发现,有许多打着专治疑难杂症幌子的“专科”,是由众多制药厂家驻各地医药代表所开设的。他们将开设“专科”当成一种试验手段和赚钱工具,这已经成为某些医药代表发家致富的第二职业。他们一边穿梭于各医院之间推销药品,一边经营者自己的诊所专科,作为自己在某地的根据地。

    医药代表所开设的“专科”,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卖药为主。他们会雇上几个医生或稍有点医学常识的人,搞街头义诊,在广播电台开设讲座,印刷小广告挨门投送。由于他们大多是根据自己药品的特点开设相应的“专科”,只要有病人来,推销的自然是自家的药品。

    这些专科一些野医开设的专科一样,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一般情况下,他们会选择较正规的医院和院方签订较为明确的联合办医协议,或者直接承包医院的某个科室,为己所用。

    记者曾假装医药代表的身份到某市的几家大型医院提出联合办医设想,想不到医院设有专门分管联合办医的副院长。据他们透露:签租赁协议须按月缴纳房租,可以做为医院的一个常设科室运营。联办需给院方缴纳押金,并按所赢利的一定比例付给医院,而医院对租赁联办者的资格、证件方面一概不问。
, 百拇医药
    部分医院无意中成了野医的保护伞

    你可曾记得,前几年,被人们称为“城市牛皮癣”的野广告贴满了大街小巷的电线杆,大部分内容都是治疗各种疑难杂症、性病、乙肝等等,这些乱贴野广告的野医大都租住在各个角落的小宾馆或旅社内,打一炮换一个地方。现在这样野医却不多了,那么,这些野医哪里去了?可以说有一部分受到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打击改行了,但也有一部分人进入了医院,混进了医生的队伍,自己的行为涂上了一层“保护色”。

    医院在患者的心目中信任程度最高,野医、假医正是利用了这一点蒙骗患者。当然,由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执法力度的加大,使许多野医、假医失去了生存场所。但和医院有一纸协议且精心自我包装起来的一部分野医们令人真假难辨。

    在医院里,野医们统一着装,用着统一的处方笺,由医院挂号处统一挂号,自制的药物也统一贴上医院药剂科的标签,不知内情的人谁又能辨别的清呢?在一家医院,笔者遇到一名“性病防治中心”承包人,他自称所有药物都是进口的,对人体绝对无害,治愈率达100%,但旁边正规科室的大夫对此不以为然。其实,他哪有什么进口药,都是普通抗生素。有时候还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在同一医院数家承包科室互为近邻,他们相互诋毁,都声称自己正宗,对方骗人,往往搞得患者不知所措。
, http://www.100md.com
    一些媒体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在媒体做广告,几乎成了野医吸引患者的唯一途径。野医的广告投放量是惊人的,据了解,某市一报社一年1500万元的广告业务额中,各种医疗专科、性病专科的广告占到30%以上,生活类报纸所占比例则更高。

    难道野医真的那么多广告费用吗?没有!他们只不过用小恩小惠牵着部分媒体的鼻子走罢了。野医和广告部门签署广告协议,一般都是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业务额,令广告部门很难抵挡诱惑。做广告之前,野医们都会先付一少部分定金,然后催着媒体大量发布,等吸引来了患者,自然是羊毛从羊身上出,将赚来的钱再支付一部分广告费。如此循环,令媒体欲罢不能。

    近两年来,野医、假医泛滥,与部分媒体的推波助澜不无关系。一段时间来,我们这个社会几乎成了“黄泛区”,各种性病广告、疑难杂症广告铺天盖地,从厕所、电线杆、墙体小广告,直到部分大众媒体,几乎都有这类广告的影子。
, 百拇医药
    投放了广告,只要赚钱,野医们就会持续下去。一旦失败,野医会连夜开溜,留下合作过的医院和媒体去打无头官司。很多媒体为这类事起诉过医院,但最后都不了了之。

    病人是最大的受害者

    有两位是夫妻的性病患者,来到厂家医院的“性病专科”治疗,治疗一个月花费19000多元,等下个月再去这个“专科”想做检查时,已人去楼空。患者只好找医院要说法,医院有苦难言:那位野医还欠医院两个多月的管理费呢!

    有病乱求医,是患者普遍的特点,特别是患有难言之隐的“性病”,更使患者不敢到正规大医院治疗,无奈之下,他们就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野医假医的泛滥,实际上已经给社会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怎样规范医院管理行为?怎样给联合办医定性?该怎样去正确引导联合办医?谁来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医院在改制转型期该怎样避免失误等等。

    野医、假医的泛滥,已成为一大社会公害,不仅扰乱医疗市场,损害了“白衣天使”形象,也使众多患者身心受到巨大伤害。

    令人欣喜的是,这种令人发指的现象,已经引起相关部门重视。目前,卫生“打假”已在各地纷纷展开;同时,随着医院分类工作的逐步实施,这种“联合办医”现象将被遏制。在此,也提醒患者,看病时要正确选择医疗部门,学会辨别真伪,吸取教训,否则,你所损失的绝不仅仅是金钱问题。

    (本报记者 本报通讯员),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