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热点关注 > 热点报道
编号:10764862
药品降价真的这样难?
http://www.100md.com 2001年6月21日 《当代健康报》 2001.06.21
     国务院纠风办调查显示,1993年至1998年五年间,我国居民患病率增加了7.3%,可是本该门庭若市的医院五年间住院率下降了4.3%,出现了医院“吃不饱饭”的怪现象,医院就诊率下降了18.8%。为什么?因为看病吃药越来越贵,看不起病的患者越来越多。

    据统计,在城市有50%的居民有病不吃药,63.13%应住院的患者不住院治疗,更多患者经医生诊断后不按方拿药,其中32.14%的人因为经济条件而不敢去医院看病。在农村,有病看不起的人所占比例更高。据卫生部最新统计,目前我国每位居民看一次病平均花费79元,比去年增加了13%;住院平均花费2891元,比去年高出11.2%,在日益增长的医药费用中,2/3以上的钱花在了买药上。换句话说,医药费用的增加很大程度上是由药品价格上涨造成的。

    应该承认,针对“虚高”药价国家采取了种种措施,从去年起,国家三次大幅度降低近300种药品的价格,下调幅度最高达60%。许多省份开始实施部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比如山东省,今年2月省部属8大医疗机构联合进行了“阳光下”的招标购药,32种中标药的价格下降近30%。可奇怪的是一边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价,一边却是百姓们去看病时所付药费依然居高不下。针对这种怪现象,记者进行了一番明察暗访。
, 百拇医药
    以滥用抗生素为证

    整体药价的混乱,从抗生素的滥用可见一斑。有件事在医院临床中流传很广,一位留美医学博士回国探亲后返美,带回美国的行李中装的全是大包小包各种各样的抗生素。洋博士为何对这些抗生素视为珍品,因为在美国抗生素不能随意流通,其处方权控制得很严格,没有相应的行医资格和适应症,医生是不允许开抗生素的。反观国内一些大小药房、药店,各类抗生素比比皆是,医生动辄开出大堆抗生素。难怪洋博士会大开眼界,疯狂采购了。

    记者暂且不论滥用抗生素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但品种繁多、价格不菲的抗生素掏空了很多患者的腰包,确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国家三次药品降价的重点放在了抗生素上。最近一次限价政策中,国家计委公布降价的69种药品均为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物目录》的抗生素类药品。

    可实际情况是,市面上的抗生素实在太多了,限价这种药,医生可以开另一种。功效差不多的两种药,价格可差远了。青霉素80万单位的一瓶才几毛钱,对症用药可谓物美价廉,可在临床上除了患者真的穷得掉渣,医生很少使用青霉素一类的“廉价药”。
, 百拇医药
    更让记者看不懂的是明明同一种药理成分,一个生产厂家一个药名,一个药名一个价位,差价高达几倍,甚至几十倍。比如浙江某药厂生产的24粒装的头孢拉定胶囊不过几元钱,而上海某合资企业的同种规格胶囊价格为五十多元。繁多的药品名不仅记者这个外行看不懂,就连内业人士也是雾里看花。联邦阿莫仙是医生经常开的一种抗生素,可当记者问及一位医学临床专业的研究生“阿莫仙的成分是不是阿莫西林”时,她予以否认,当记者告诉她阿莫仙不过是联邦制药生产的阿莫西林胶囊的商品名时,她坦率的承认,自己也被众多的商品名摘糊涂了。

    记者还发现有的医生热衷于开进口药和合资药厂生产的药,因为这些药不仅价格高,而且不受国家降价政策的限制。许多进口的抗生素其一支的价格就是几百元。

    药价“虚火”这样燃起

    为什么药品降价做起来会这么难呢?因为 降价会降掉可观的利润和回扣。

, http://www.100md.com     对付国家的降价政策,一些生产单位最常用的一招是“同药异名”,“老药新名”,改一个商品名就申请一种“新药”的批文,尽管新药的功效、成份与旧药一模一样,但价格却因为换了一个“新名称”而翻着跟头往上涨。因为国家有规定,已生产的药品,凡增加新的适应症,改变给药途径和改变剂型的亦属新药范围。新药在税收上还能享受优惠。

    另外,现有药品价格仅仅把价位降下来了,并没有核定药物有效成分含量。于是乎部分生产单位只能在药物的有效成分上做“文章”,表面上药价是降了,可药物的功效也降低了。难怪许多患者宁可“肉痛”也要用质量有保证的合资药和进口药。

    一些医生开药后吃回担,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医药代表把药打进医院的过程也中已是公开的秘密了,行话管这叫“开医院”,使用的手段包括赞助学术活动、添置办公用品,许诺回扣等,其结果就是让医院药房选择本厂的药物进货。一位医药代表说,医院科室里的饮水机、干手器、微波炉甚至空调、电脑都是厂方“联络感情”的产物。医院“打开”以后,医药代表还要和院内每位有处方权的医生拉关系,医生只要开他们的药就有回扣10%~20%,有的高达30%。一般只要患者经济条件允许,同样功效,医生会尽量选择贵药,因为药价基数越大,回扣也就越高。当然经营方会把回扣和“开路费”计入成本,也就是说,患者是回担的实际支付者。
, http://www.100md.com
    销售人员对药厂的市场份额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不难理解药厂为什么把工作重点放在推销上。记者曾参观了一家知名高科技制药公司,老总不无得意地介绍:该公司生产和后勤人员不过百名,而遍布全国的销售人员高达几千人。

    扑灭“虚火”要靠法制

    不可否认,国家现行药品降价措施为广大患者带来了一定的实惠,但这种实惠对百姓而言,并不十分明显,某地大型药品批发公司的老总放言说,以国家现行的降价政策,三年以内药品市场不会有什么变化。

    因脑梗塞住院的王大爷十天药费已经花了一万三,他使用了一周头孢噻肟钠。该药有幸在国家降价范围内,原价18克每克,现价12元。王大爷每天动脑筋8克,7天省了326元,可他说,三百块钱和一万三相比算啥,杯水车薪罢了。要是所有药品该降的都降下来了,患者才有真正的实惠。

    为什么患者感受到药价的“虚火”仍然很旺?因为不论是药品限价还是集中招标购药涉及的药物品种教师太少了,再细化到每个病人身上,。所降的那点价个对于总药费就如同“隔靴挠痒”一样微不足道了。
, 百拇医药
    关于药价“虚火旺”深层次的原因,国家计委有关专家精辟分析后认为,这是国内现行体制弊病产生的结果,国家药品生产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化学制药企业由八十年代的500多家发展为目前的6000多家,其中合资企业达1500家。绝大多数品种生产能力过剩,某些品种生产能力利用率仅为40%-50%。市场严重供过于求迫使企业采用不正当手段推销药品。其次,医疗机构因价格体制,运行机制的不完善,不得不过分依赖药品收入,现行体制下,医院既是买方市场又是卖方市场,在对众多药厂,医院有极大的选择权;面对患者,医生开药自己说了算,患者没有选择权。

    记者在采访中深深的感觉到,药价问题关系到千百万患者能否看得起病。但要从根本上刹住虚火的药价,伏靠几次降价是远远不够的,要靠严格2健全的药价管理制度。据悉,国家正着手修订新的《药品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将统一零售价与出厂价之间的差价,并要求企业公开出厂价;固定两头价格,有力,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