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瘀积性肝病发病的分子学进展
胆汁瘀积;分子生物学;胆汁酸类和盐类,项目负责人,主题词,1,肝胆转运系统的分子改变,1.1,胆汁酸转运系统的获得性改变,1.2转运系统基因的遗传学异常,2,胆汁瘀积和脂质代谢障碍的分子联系,3,胆管上皮和胆汁酸合成,3.1胆管上皮是一个新的尖端研究领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消化科 上海市 200433项目负责人 任可
收稿日期 2001-02-20 接受日期 2001-03-16
主题词 胆汁瘀积;分子生物学;胆汁酸类和盐类
任可, 徐灿, 金震东, 李兆申. 胆汁瘀积性肝病发病的分子学进展.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1;9(7):811-814
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的新进展使得医学界对正常胆汁分泌机制和胆汁瘀积肝病机制有了相当 多的了解[1,2]. 胆汁瘀积性肝病的研究工作最近取得了新成果[3],特 别是肝胆转运系统的分子克隆已使参与遗传性及获得性胆汁瘀积综合征发病过程的主要分子成分得到了识别[4-7].
1 肝胆转运系统的分子改变肝脏摄取和分泌胆汁酸盐及一些非胆汁酸盐的有机阴离子(例如胆红素)是由位于基底侧的(窦状隙的)和顶部的(小管的)肝细胞膜和胆管上皮细胞膜(胆管细胞)的特殊转运蛋白介导的.
1.1 胆汁酸转运系统的获得性改变 几个肝胆 转运系统的新近克隆成功[8,9]推进了对于它们在正常及胆汁瘀积条件下的分子调节的研究. 主要的突破之一是,在鼠[10]和人的肝[11]中识别并克隆 出相应的胆汁酸盐输出泵(bile salt export pump,即鼠的Bsep和人的BSEP),也就是称为“sister of P-glycoprotein”(SPGP)的蛋白分子[12]. 鼠类胆汁瘀积实验模型的建立,主要有内毒素法、雌激素法和胆总管结扎法[13],这既导致基 底侧钠离子/牛磺胆酸盐同向运转器(Na+/taurocholate cotransporter, Ntcp)及钠非依赖性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rganic anion transporting polypeptide, Oatp1) 的mRNA及蛋白水平的显著降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28889 字符。